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1993年,田得江、乔传琴夫妇从河南来到农九师一六四团农七连落户。初来乍到,夫妇俩承包种植土地没有经验,加之孩子小,夫妇俩常常是忙得团团转。这种情景被无依无靠过着孤身生活的邻居孙老五老人看到了,当时身体还硬朗的他向这对年轻夫妇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不时来到田得江、乔传琴种植承包的甜菜地里,现场向他们传授看苗追肥、适时灌水、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方面的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并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小  相似文献   

2.
宋建磊夫妇于1994年3月来到农三师伽师总场。来场第一年,他就大胆地在良繁站承包了54亩土地,一年下来净赚3万余元。这一年底,小宋夫妇落户伽师总场七连。到七连后,与小宋为邻的一位老人引起了小宋夫妇的注意。 老人名叫刘庆元,现已76岁高龄。1952年8月,在草湖的  相似文献   

3.
<正>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姚新林夫妇依靠科学,不仅种植大田,还承包蔬菜大棚,成为团场田园并举增收的佼佼者。2006年,踌躇满志的姚新林种植了35亩打瓜,刚上岗的妻子马玉霞承包了一座暖棚,夫妻二人准备并肩作战,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   

4.
瞧这一家子     
正在农十三师红星二场七连,一说起王瑾益家,大家都说他们能干、肯干、会干,是庄稼地的一把好手。王瑾益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196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44岁了。1991年参加工作后,他承包了25亩地,年年拿不上钱,还挂账。1994年,他毅然退出条田,承包了西四斗的撂荒地。因为这块地已经被撂荒多年,满是骆驼刺、胖  相似文献   

5.
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七连职工田兆齐,经营机车、承包土地,在农场开展的各种新技术、新措施推广应用进程中,始终率先示范。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积极引领身边的职工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名普通的职工。多年来,他学科技、用科技,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自己多彩的人生;用真心、爱心、热心扶贫帮困,先后帮助十几户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他,连续8年被评为农九师庭院经济先进个人和种植能手。1995年至今被农九师、一六三团评为先进生产者。2002年5月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2004年9月被授予劳动模范。他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七连职工谭祖芬。谭祖芬1969年从四川支边来到一六三团,他当过炊事员、干过大田班长、种过地养过畜,一干就是30多年。1983年,团场实行土地承包。这一年,虽然谭祖芬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他承包的32亩地还给他带…  相似文献   

7.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玛河北岸,离八师一二一团部21公里处,瀚海沙漠之中有一片葱郁的林场,林场中有一对夫妇,男的面目黝黑、精瘦干炼、个子高高,已入不惑之年;女的清秀美丽,落落大方。这对夫妇就是该团七连职工韩建军、姜海燕夫妇俩。今年,韩建军被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十二师三坪农场提起农场子校宁丽老师的一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称赞。宁丽老师的丈夫李春生是三坪农场七连的职工,他承包了45亩地的葡萄、桃子和蔬菜大棚,从种到收非常忙碌。宁丽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帮他料理。特别是署假,两人共同经营。为了科学致富,他们还订了许多农业科学方面的书籍,为家庭致富注入了活力。他们的经营理念,真是令许多人羡慕。他们在这  相似文献   

9.
农九师一六一团六连赖青松夫妇靠多种经营走上了致富路,成为一六一团有名的富裕户。 赖青松夫妇一直多年从事团场加油站工作,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于是他们决心摆脱贫困,走多种经营的路子。1997年夫妇俩取出全家所有的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部分资金,购买了50只生产母羊和一台小四轮,走上了养  相似文献   

10.
正一套90多平方米的楼房,讲究的装潢,新颖的家具样样俱全,夫妻恩爱,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就是农二师三十团七连职工李庆明家庭的真实写照。李庆明是一名党员,他于1998年从四川来到七连承包了120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0日下午,农一师七团十五连把春耕春播以来全连近200名承包职工的物化成本、机耕费用一一向职工及时公开,职工纷纷驻足观看,逐项一一对照。  相似文献   

12.
王建平、何玉梅是四师七十一团七连的职工,谈起他们一家,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这不仅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每年都有很好的收入,更主要是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王建平、何玉梅夫妇俩敬业爱岗,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谐,用工作生活中平平凡  相似文献   

13.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14.
农四师六十一团园林三连职工马晓慧夫妇去年种植了24亩果园,苹果产量达到40吨,收入13万元。8月底,夫妇俩又卖了110只羊羔,赚了7万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职均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地增长。在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批的致富能手,刘保明、赫东升就是其中的典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致富的答案。科技种植引领致富:刘保明是该场农二连职工,1989年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二连承包土地。他在科学种地上舍得下功  相似文献   

16.
今年54岁的冯应江人称大胡子,他年轻时留着浓密而又长长的胡须,是四师七十三团二连的一名职工党员,也是全连职工的致富带头人。他2007年被四师工会评为自营经济先进个人,2008—2011年又被该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近几年,他不仅自己致富了,同时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同致富。几年前,冯应江从该团粮站转岗分流到七连承包土地,当年他承包了90多亩地,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2005年他又调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对于这句话,二师三十团七连89岁的老人何占立深有体会,让他感受到女儿般温暖的人,就是自家的邻居赵跃珍。从2001年起,赵跃珍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这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爸",这一照顾就是13个年头。1993年,22岁的赵跃珍随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了三十团七连参加工作,她承包了62.5亩土地,丈夫则在连队开拖拉机。何占立老人祖籍河南,当过兵,1955年进疆,没结  相似文献   

18.
他是名承包土地的连队职工,吃苦能干;他12年如一日细心地照看瘫痪在床的妻子,无怨无悔;他成了连队职工群众争相学习的楷模,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他是七师一二四团三连职工钟振祥。今年48岁的钟振祥,由于长期操劳,显得比常人苍老了许多。夫妻俩曾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俩人是从小学上到初中  相似文献   

19.
<正>段吉胜、严琼华夫妇是农二师三十六团林园一连职工,他们俩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精明的头脑和科技知识共同创建了和谐美好的家园,成为"和谐小康家庭"示范户和团场职工学习的楷模。1993年、段吉胜和妻子响应团场的号召承包了15亩梨园,由于当初香梨行情不好,他种植的梨园连年亏损,他还要负担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一家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20.
<正>"葡萄虽小甜在心,去年20亩就收入10万多元,这在我们连队种植葡萄的职工里面还不算多的呢。"5月21日,八十九团七连职工任存启、陈晓英夫妇一边为葡萄树整枝、绑蔓,一边同笔者交谈。夫妇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是一对科技迷,近年来,夫妇二人通过团场的综合素质培训和自己不断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葡萄树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