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2.
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3.
《公安学刊》2010,(2):48-52
从对玉环的调查情况看,“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呈多元化的特征。究其原因.有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多元环境因素、外来人员管理因素等复杂深层的因素。遏制“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问题,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预防“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的社会体系:二是要净化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加大防范力度,减少诱发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和条件;三是要大力加强“90后”外来人员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心理意识和道德素养;四是要加大查处、打击和管理力度。保护“90后”外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5.
许多父母称他们的价值观受到自己孩子的影响。然而,仅有很少的研究为此提供直接证据。通过回顾此类研究,我们提出了五种主要的子女影响父母价值观的作用过程:(1)消极的子女影响,指仅因孩子的存在和成长导致父母价值观发生变化;(2)积极的子女影响,指子女意图直接影响其父母的价值观;(3)差异化,指父母自身个人价值观与其社会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差别;(4)交互影响,指父母与子女的影响交互进行;(5)对立性影响,指父母的价值观变化方向与其子女的价值观方向背道而驰。一项有关子女影响的研究阐释了以上影响过程的一些方面。在此研究中,还对诸如移民(migration)、成长(aging)、父母及子女自身的特征等在子女对父母造成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感悟家风     
缪志红 《群众》2014,(8):76-76
人到了一定年龄,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有甜蜜的记忆,也有回忆的遗憾,最是难忘在儿时。家庭是成长的基础,家风是孕育子女成长的风向标。中国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拿破仑曾言“母亲塑造孩子的未来”。儿童启蒙学习始于父母,为父母者需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从儿时的件件小事树立起来的,家风家教时刻熏陶着子女,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中,家风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相似文献   

7.
陆烨 《青年论坛》2011,(2):29-3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群体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市"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作了全景扫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转校频繁"、"英语学习困难"、"学习资源缺乏"等现况,但其同伴交往良好;2."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正逐步自我接纳为"新上海人",未来不想成为"无根的非市民;"3.为了生存与发展,"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具有强烈的升学意愿;4.对于未来的职业定位,"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几乎都不愿从事父辈一样的工作,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等受人尊重、服务社会的职业是他们大多数人共同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8.
李鹏  蔡治廷 《前沿》2014,(7):170-174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90后”已经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90后”大学生的种种社会表现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外界全球化的环境和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趋向等因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鲜明特征,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的特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唯有进一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特质,才能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通过对“90后”大学生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开展团学工作要有所创新,就必须要结合其特质,因时因人制宜,才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履行好党赋予共青团的相关职能。虽然围绕着“90后”大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已有不少见诸公众视野,但是总体而言,目前整个研究仍处于待发展阶段。笔者在扎实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等方式,对“90后”大学生展开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代际传递视角出发,运用地位获得模型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序次logit模型,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法律教育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越多,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越强。父母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法律教育越多,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越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只有父母的教育程度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纠结的父母     
《小康》2015,(11)
人们显然注意到了第一批"独一代"已经开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但是面对"独二代",他们明显准备不足。新生代父母(泛指八零后一代)们正陷入全面恐慌中。一方面,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他们有着跟父辈不同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与孩子成长的节奏并不完全合拍。一项调查显示,80后父母的显著问题是:没时间,没耐心,缺乏育儿知识。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工作、房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中国的家庭结构不再是影响子女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为重要。环境变量成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生子女社会背景,当前中国不少父母对孩子教养方法上的主要问题有:交往上的“过度保护”;生活上的“过分溺爱”;学业成绩与未来职业上的“过高期望”。究其原因,(1)家长在家庭教育观上存在偏差,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2)当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3)应试教育理念仍较深地影响着中国父母。  相似文献   

12.
当前,“90后”青年因感情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越来越多,这其实折射出的是“90后”青年爱情观嬗变问题。由于成长于特定的历史时代,“90后”青年的爱情观己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恋爱动机多元、恋爱方式大胆、恋爱过程简单、恋爱态度前卫等。这种恋爱观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宽容、价值多元与网络传媒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引导“90后”青年树立科学的爱情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担责任,净化网络传媒环境,强化爱情观教育,加强沟通与疏导,打造积极健康的婚恋文化,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离开故土涌向城市务工,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于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城市孩子一样.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成长的状况如何?怎样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本文结合南宁市的实际,试着从以上两个方19.29%。  相似文献   

14.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5.
(二)、主体外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个体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孩子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与父母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教导,自身性格与言行举止有着密切联系。 有的家长对子女亲情过剩。亲情过剩即娇惯、溺爱。据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城镇未成年人绝大  相似文献   

16.
刘国莹 《半月谈》2004,(9):58-59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的.是家长进城务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继上期“校园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问题之后.本期我们的焦点。集中到了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孩子身上。目前。进入城市是许多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我们呼吁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予以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农村来到城里的学校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内心的慌乱可想而知。所以。当班里来了“农村娃”的时候,“校园话题”在此吁请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善待他们.给予平等、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尽早融入你们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杨红林 《小康》2006,(11):100-101
有权势的父辈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衙内”是我国古代对官宦子弟的一种称呼,它在大多情况下带有贬义色彩。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官员对子女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教育,导致他们凭借父辈的权势为非作歹(如《水浒传》中的高  相似文献   

18.
常言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疼子女是人的天性,但疼的方法不同,光让子女吃好穿好不是疼,捆往子女的手脚一切为子女包办不是爱,只有用自己的所做所为去教育和影响子女,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疼和爱。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全国解放后,我父亲退了伍,战争给他留下了满身的疾病。1986年我母亲去逝了。风蚀残年,他仍壮心不巳,每日和大伙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秋天丰收了,他又把积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来支援  相似文献   

19.
杨莉 《长江论坛》2012,(1):67-7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亟待关注。通过对武汉市七所中小学258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水平和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高中阶段;男生社会适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生活压力、同伴关系和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8,(10):47-47
2008年7月5日市妇联在和平区新文化花园社区启动了“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进社区”项目。该项目是市妇联在深入实施“母亲教育”工程、推进“百万母亲进学堂行动计划”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具体举措,力图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自身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已有资源优势,依托“半边天家园”这一有效载体,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需求,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项目为期一年,分为调研启动、组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