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论司法秩序什么是"秩序"?"秩序是对于有规则状态的概括,蕴含着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秩序可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秩序,乃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秩序包含着社会秩序和非社会秩序两类。社会秩序是指人们交互作用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现代的中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但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和保障个人权益。  相似文献   

3.
肖更新 《法制与社会》2010,(26):137-137,149
民事执行中存在的"执行乱"、"执行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瘤疾。本文指出加快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完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提,是维系我国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初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战略目标,并经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为“法治国家”的社会秩序模式之后,关于中国社会秩序到底选择何种模式结构又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界的部分学者对作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法治国家”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同认识上。本文在介绍了费孝通先生40年代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主要特征———“礼治秩序”的观点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进行了分析,概括为“多元混合秩序”结构,并评介了两种不同的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现实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作者关于“应然社会秩序”与“实然社会秩序”———这一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认识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孔德认为宗教在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整合作用,社会劳动分工带来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孔德的社会秩序思想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用家庭维系社会和谐,加强微观社会结构建设、注重对社会秩序的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彭彩虹 《政法学刊》2013,30(3):52-59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乃是从各种矛盾中发展而来,这些矛盾其中一部分是人类同自然界的矛盾,另一部分是人类自身的矛盾.管理和被管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管理的目的就是追求某种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价值倾向性又决定着整个人类社会公平、正义、自由、幸福、和谐的生活.必须把握权力→管理→行政→秩序→法治的内在逻辑关系,辨析与管理相关的概念,正确把握管理秩序与法律秩序的辩证关系,树立一切管理归于法治理念之中的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7.
司法权威不仅是司法部门的权威,还是国家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司法权威如果出现危机,则社会秩序就将出现危机.维护司法权威是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如果说人类社会是由各种文化因素相互运作达成的某种秩序,那么,诉讼,则是构建社会秩序诸文化因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离开诉讼保障的社会秩序,是脆弱和难以稳固的。将诉讼现象置于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景深中考察,有利于拓宽诉讼法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诉讼机制运行的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诉讼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应有功能。因此,研究诉讼文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变,探索实现我国诉讼文化现代化的道路,应当成为法学界尤其诉讼法学界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纠纷与秩序——通过纠纷解决所实现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控制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建构是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重要问题。在学界,对于如何实现社会控制和建构社会秩序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的认为应当主要依靠国家理性建构的力量,有的认为应当主要依靠社会自然进化的力量。纠纷解决程序对于社会控制的实现以及社会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纠纷解决程序既包括国家正式的纠纷解决程序,也包括社会非正式的纠纷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10.
李强 《行政与法》2003,(2):78-80
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但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持的社会秩序观是造成现存户籍制度弊端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应以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为目标,以形成自发的社会秩序为旨归。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秩序建构的法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要把有序关系引入到网络社会中.需要借助于法律的作用。由于网络社会秩序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法律体系诸部门特别是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行政法等协同作用。要充分发挥法律对网络社会秩序建构的作用.应克服“网络法律虚无主义”和“网络法律万能论”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一、检察机关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和职责 (一)从国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角度来看,检察机关具有社会管理功能,必须承担社会管理职责 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就是为了让全体公民自觉地学法、用法、守法、尊法,以期营造安宁和谐的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离不开强有力的社会管理手段和措施。而我们所说的社会管理,就是指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构成扰乱社会秩序罪。请问:刑法规定的“严重损失”在审判实践中应如何掌握?  相似文献   

14.
<正> 《法学季刊》1983年第四期发表的姜汝洪同志的《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体不限于首要分子》一文,提出了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体不限于首要分子的主张。姜文能够不囿于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探索,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对姜文的基本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以下商榷意见。我国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姜文在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刑法这条规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不可量物侵害制度是现代民法中的一种新型的物权法律制度,它是伴随着人类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诸如噪音、粉尘、电磁波等采用传统计量手段和方法无法加以精确计算的物质的侵入而出现的。现代社会人口激增,土地日趋紧张,完善我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对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娟 《法律科学》2009,27(1):47-55
根据哈耶克之二元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可类分为自发的和建构的;根据其二元社会秩序规则观,社会秩序规则可类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其中,自发秩序由内部规则调整,建构的秩序则由外部规则调整。“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信息供给渠道、非主流的社会控制方式和后现代的权利救济机制,其生成具有深远的法社会学根源,属于哈耶克所谓之自发秩序,应以诸内部规则加以调整,但排除刑事规则,尽管哈耶克认为刑法属于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巩固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所必需的,对于破坏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在以事实为依据的前提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铁定的,所谓法不容情是也。这对或有犯罪动机的人来说,也是个震慑。 但是,道是无情也有情,对于服刑期间的罪犯  相似文献   

18.
刘祖杰放火案是甚么性質?我感到把它認定是人民內部矛盾的看法,頗值得商榷。我的看法,其性質是敌我矛盾,因为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已经指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于那些盜窃犯、詐騙犯、杀人放火犯、流氓集团和各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分子,也必須实行专政。”這里解决了专政的对象問題。因  相似文献   

19.
个别预防论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兴隆 《法学论坛》2000,15(2):28-41
本文以作为法律的三大价值的秩序、正义与自由为视角,对个别预防论做了系统的价值分析,认为:个别预防论注重对社会秩序的保护,但既因忽视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而不可能实现刑罚对社会秩序的最大保护,又因被其作为刑罚对社会秩序的保护的主要手段的矫正与剥夺犯罪能力模式难以实施而使得对社会秩序的保护有名无实;个别预防论所谓的正义不是真正能为人所接受的正义,而只不过是正义掩饰下的不义;个别预防论既具有保障个人自由的积极意义,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个人自由的干预与剥夺.  相似文献   

20.
高静 《行政与法》2002,(12):67-68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受到了冲击,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社会秩序。如何建构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人人遵守社会秩序的现代社会空间,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道德、美德与法律三者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