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撒 《前线》1962,(15)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事必躬亲的人,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说他在刘备死后当丞相时,“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有原因的,一则由于阿斗的闇弱,一则由于诸葛亮为人谨慎,事必躬亲,才能放心。在我们看来,这样  相似文献   

2.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膺任军师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此期间,诸葛亮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三军将士出奇制胜,斩关夺城,决胜千里,使蜀汉之邦很快强盛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也一举成为功勋卓著,赫赫于世的军事家。但他在后来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的大业中,  相似文献   

3.
曹魏、东吴、蜀汉这三国之中,蜀汉往往更得读史者的青睐,牢牢占据三国的“C位”。蜀汉建立于221年,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43年。但蜀汉的历史篇章,早在214年刘备入川便已开启。蜀汉政权的主要范围在四川,刘备、关羽、诸葛亮、赵云、姜维等人的故事世代传颂,给四川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杞忧”碎语李镛徽一『杞忧』者,『杞人忧天』之简言,典出于《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唐代诗仙李太白《梁甫吟》诗云:『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清代诗论家赵翼《冬暖》诗亦云:『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DE廉政措施杨亚萍公元222年,蜀国与吴国发生夷陵之战,刘备败后不久逝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治蜀期间,总结前朝教训,注意采取一些廉政措施,从而使蜀汉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采取的廉政措施主要有三条:1、严惩"五害"官吏。诸葛亮坚决反对东...  相似文献   

6.
于都,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201年),因北有雩山而名『雩都』.建县初,辖今赣州市东部6县,故有『六县之母』和『雩当闽、粤、湘岭之冲』之说.1957年改为今名.全县面积289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3万.  相似文献   

7.
<正>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有人认为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人以此非议诸葛亮的用人策略与人才培养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对真实历史的误读,蜀汉后期依然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志虑忠纯:忠实践行丞相遗志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后主刘禅下诏,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次年,蒋琬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兼益州刺史。  相似文献   

8.
罗日荣 《前线》2014,(10):124-124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神合称“蜀汉四相”。 蒋琬这个湖南伢子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蒋琬以书佐身份随同刘备到四川。刘备见蒋琬是人才,于是打算让他先历练历练,给了蒋琬一个广都县县令的职位。 蒋琬接到任命之后,大失所望,本以为刘备会重用自己,结果却是一个小小的广都县令。怀才不遇的情绪填满了蒋琬的心胸。蒋琬打算效法庞统,以引起刘备的重视。于是,蒋琬整日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打理任何政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领导,其职责一是出主意,一一是用干部。老百姓管前者叫『出招』。一个高招能使难题破解,呈现『柳暗花明』之美,但一招不慎则可能使本应起死回生之事,重陷『山重水复』之窘。孝直村几年前还是有名的乱村,可一九九九年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书写了光彩夺目的一笔。它之所以能成为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成功典范,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孝直的领导,尤其是党总支书记殷景玉具有辩证的头脑。工作思路对头,一切便迎刃而解。但凡穷地、万无不祸于乱。当时面对『乱』,有人曾献计『上项目』。但是…  相似文献   

10.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向其提出的兴复汉室、谋取天下的战略策划书。而此后刘备正是根据诸葛亮的这些策划,建立了蜀汉政权。因此,这篇名文颇为后人津津乐道。根据笔者看到的材料,毛泽东对此文曾经有过两次评点。  相似文献   

11.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13.
奇才不可貌相王树青庞统是东汉末年的江南名士,在赤壁大战中曾给周瑜出过使曹操战船连锁而后火攻的主意,著名的赤壁大战之所以成功有庞统的一份功劳。庞统的才气,诸葛亮有过评价:"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当时称庞统为凤雏,称诸葛亮为伏龙。刘备在广...  相似文献   

14.
7月11日,『湖南党史月刊』的编辑在宜章县梅田镇召开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月刊』通讯员、县委顾问杨绍炎、县委办副主任张超明、梅田镇党委书记杨山水、秘书谭东发和县委党史办的同志以及订阅『月刊』的老订户刘明清、李恪志、肖累亮、李伯棠、周书真等共十四人。  相似文献   

15.
可贵的『作废』观文/高歌今塔里木油田某大队队长王守中,终年风餐露宿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人们称赞他这个『官』除了卖力气干活,别无他求。他听罢意味深长地说:『有力气不用过期作废!』这是笔者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一个镜头。多么可贵的『作废』观!眼下,全国人民正以...  相似文献   

16.
假若有人早拉他一把文/令治国据报载,在某单位一次党员大会上,一名犯了错误的党员涕泪交流地说:『如果组织上早一点对我批评教育,或者早有人给我提个醒,拉我一把,也不会有今天。』无独有偶,曾经专横跋扈于一时的巨贪胡建学面对铁窗才发出痛悔的呻吟:『千万要记住...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凡是他作出的决策,都认为是正确的。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日后必反,我也深信不疑。因而,我一直对魏延没有什么好感。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再看《三国演义》,便觉得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对魏延是存有偏见的,是不公正的。魏延后来的所谓“谋反”,也是诸葛亮给逼出来的。我弄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对魏延印象特差。当魏延杀韩玄、救黄忠,投奔刘备帐下时,诸葛亮便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幸亏刘备出面说情才免于一死。此后,诸葛亮一直对魏延心存猜疑。当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魏延曾提…  相似文献   

19.
<正>成都市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放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  相似文献   

20.
关键问题     
农场主教会一个工人如何挤牛奶,然后把他派去牧场。工人回来时,农场主问道:『你挤了多少头牛的奶?』『二十头吧,但是一无所获。』『怎么回事?』『老板,我认为你应该给我一个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