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德国在整个环保政策中更侧重于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内在协调来恢复人与环境的和谐。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号召下,我国正在快速有序地开展生态治理工作,专家治理和环境法治正在形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内生的环保治理理念也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从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上来看,我国环境保护还迫切需要从防卫向预防理念转型,在治理领域上要向化学品监管、生态保护、气候适应纵深扩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环境法律调整功能的失衡为出发点,阐述了农村环境治理在法律制度、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环境现状,提出了合理定位环境立法理念、修改和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变革法律制度、健全农民环境权利法律保障等建议,以期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改善农村的环境状况,维护农村居民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多中心环境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与“治理”对环境问题解决的失败,产生对多中心环境治理的制度需求。这种以公民社会自主治理为基础,以复杂、多样、动态的制度安排为特征的环境控制系统,因适应了治理对象与治理本身的不确定性特点,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其制度构建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主要是一个与实际相符的,以公民社会自主提供的治理规则为核心的整体框架。基于这点,其实施路径必然是一个从局部向整体渐进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谢婷 《长白学刊》2023,(3):60-68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在推动地方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改进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环境督察全过程,在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既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科层-运动”双轨耦合的分析框架,观察中央环保督察在J省的具体实施情况。研究发现:环保督察呈现出科层与运动混合化的治理逻辑,环保督察前期科层组织体系对运动式治理要素的“吸纳”,环保督察整改过程中科层与运动的“共生”以及环保督察结束后二者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地方环境治理行为逻辑的调适与变化,有效提升了环境治理效用。双轨耦合治理逻辑下的环保督察,发挥出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双重优势,既为地方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动力来源,又保障了其组织规范,进而实现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双重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治理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完善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地区环境治理结构,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环境治理公平"的思想,试图建构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公平理论。本文还分析了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中国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与执行绩效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基于此对中国环境治理公平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市场化和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两个主要取向。市场化创新是在建立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达到环境治理之目的。市场化并不是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唯一选择。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质在于建立新的制度形态,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更节约交易成本和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相形之下,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创新取向更值得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杰  张洋 《求索》2012,(12):176-178
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是指在已有国际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在全球层次上通过改革重建的一套更有效的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机制及制度,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旨在解决跨国性的环境问题,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NGO是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它的兴起与发展弥补了传统以国家为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缺陷,并为全球环境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环境NGO在全球环境治理中面临着缺乏合法性资金来源、难以适应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框架、本身治理结构存有缺陷等现实难题。为此,要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进一步壮大与发展,环境NGO应在恪守自身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处理好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并适时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加强与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机制是必然要求,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然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法律规定不完善,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重视不够等。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路径,如保障公民环境权、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转变政府执政观念,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搭建平台;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9.
中央环保督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基于中央环保督察、国土督察和区域督查三项督察制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设计初衷与运行逻辑,并探讨了这一制度的延续问题。国土督察与区域督查生效的启示在于权威性和持续性,中央环保督察的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正是从这两个方向进行改进。一方面,中央环保督察致力于将环境保护上升为政治任务,将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行动,从而强化权威治理;另一方面,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从而推动政社互动和持续性治理。最后,权威性和持续性也是中央环保督察的延续方向,其延续的目标在于纠正常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育新的治理机制。由此建议将督察权威融入常规环境治理机制以及构建以公众参与为支撑的长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要求全球环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是一个由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环境非政府组织等众多主体组成的全新的治理模式。各行为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各行为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合作的。全球环境治理是一种合作互动性的多元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永仓 《前沿》2010,(19):66-68
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必须把农村植入一个新的法治环境之中,并以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动力。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法治环境不完善,法治环境的优化,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完善基层民主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内部环境方面要不断完善农村法律制度体系、培育农村法治主体、创建良好的执法及司法环境和强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2.
论授予村民自治组织环境管理权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污染防治上的,不适用于农村。农村污染特征和风土人情不同于城市且地区之间差异巨大,需要村民自治组织有针对性地对本区域进行环境管理,村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土地所有权决定了村民自治组织有权管理农村环境,而且它也能有效率地管理好农村环境,授予它环境管理权与法治理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要国家逐步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正面临着环境严重恶化、法律控制乏力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行政公益制度,依法治理我国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加强环境治理的一条急切且极具实践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法律保护,存在环境保护法治理念不足、环境保护专项立法缺失、环境保护法律调整机制失衡、环境保护法律运行机制偏轨等问题。对此,应当树立依法治理的新农村环境法治理念,填补农村环保专项立法空白,并建立多元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程利  苏海新 《传承》2014,(7):93-95
随着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总体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乡村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各地笼统地套用一个治理模式并不能使其得到有效改善。县级政府是具有完整职能体系的最基层行政管理单位,且直接面对我国的乡村治理。因此,提高县级政府乡村环境治理能力是解决乡村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保问题和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生动阐述,让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金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影深有感触。"多年来,环保问题和农村环境一直是焦点话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切身健康利益。不能要了金山银山,破坏了绿水青山。"王丽影说,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农膜用量均为世界第一。各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创新环境公共治理模式,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推进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温州市从实际出发,顺势而为。大胆实践,在改进环境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环保社会组织活力、拓展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发挥基层社会自治作用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环境公共治理模式.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环境管理一元体制,增加了政府负担,限制了公众参与环保,不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管理二元体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环境法治的具体体现,要彻底改变目前环境管理的被动局面,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民间法、完善民间环保组织制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环保、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都遵循一定的"法治"精神。这些体现"法治"精神的法既有国家正式法(硬法),还有以国家法为基础衍生出的非正式法(软法),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法治基础,对构建基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社区治理的内外环境、基础条件不断发生变革,国家战略部署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农村社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实践中,农村社区治理法治也存在突出问题。新时代,需要从制定城乡社区一体化治理的现代法规、社区经济社会事务分类治理的现代法治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现代社区治理的现代法治框架、社会关系调节及社会行为规范的现代法治规则、居民权利保障及权益维护的现代法治制度等层面出发构筑现代法治,夯实农村社区治理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任务亦日益严峻紧迫。积极落实国家生态环境法治治理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完善法治化治理路径,强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是我国生态环境法治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