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合水、庆城、华池、镇原 5个县 (区 )牛群流行的以犊牛双目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检验、小白鼠和兔饲喂试验及本动物典型病例复制试验 ,结合流行区种植黄花菜的情况 ,综合诊断为萱草根素中毒。经采取限制牛放牧时间 ,避免或杜绝牛在每年冬春季节采食黄花菜根及其青苗等措施 ,流行区牛的发病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经过三年(1976~78)的研究,明确了甘肃省武都、甘南地区的羊瞎眼病为小萱草(Hemerocallis minor Mill)根中所含的萱草根素(Hemerocallin)中毒。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方性。每年1~3月发病,流行于盛产野黄花菜的阴湿山区。主要发生于绵羊,但其他动物也可患病。 临床症状以双目失明,瞳孔散大,精神沉郁,进而全身瘫痪、昏迷直至死亡和膀胱麻痹积尿为特征。眼底血管明显扩张、出血,视乳头充血、出血、水肿。临床检验特点为黄疸指数和谷—草转氨酶增高,尿糖明显增高。 人工造病容易成功,连续或一次口服小萱草干根粉达一定数量就可中毒。绵羊中毒剂量为4.5克/公斤体重,致死剂量为7.8克/公斤体重。口服萱草根素中毒剂量为38.3毫克/公斤体重。 萱草根素对各脏器均有毒害作用。主要侵害神经系统,引起大脑、小脑、延脑和脊髓白质软化和视神经变性,同时也引起肝脏变性,肾脏和血管损害。本病应认为是一种脑脊髓软化和视神经变性为主的全身性中毒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农一师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每年都出现因在棉花茬地放牧或大量补饲棉籽壳、棉籽饼而引起的绵羊中毒病例。为此,1989年2月我们在十三团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一)发病情况 该团放牧羊群都于11月底或12月初进入棉花茬地,主要采食未拾尽的棉花、棉桃(带棉籽)、棉叶及嫩枝等,直至次年2月底或3月初,每天放牧时间为8~10小时;夜间又补饲棉饼、棉子壳。据统计,1989年2~3月,该团共死亡周岁怀孕母羊182只,2~4月龄羔羊120只,流产、死胎150只。上述中毒症均发生在羊群进入棉花茬地后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disease ,FMD)是 1898年首次发现的病毒性动物疾病 ,因其发病凶猛 ,被国际兽医局 (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口蹄疫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 ,FMDV) ,主要侵害家养或野生的偶蹄类动物。作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口蹄疫不仅损害了发病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还严重限制了国际和地区间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往来 ,素有“政治 经济病”之称。近年来 ,口蹄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地流行暴发 ,给疫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同一地区的流行毒株和以往流行毒株及其所用…  相似文献   

5.
尿石症可引起肾脏损伤,并常造成尿道阻塞,严重致使膀胱或尿道破裂,甚至形成尿毒症,致动物死亡。近年来,新疆奎屯和石河子地区国营农场,每年都有绵羊发生尿石症。笔者选择奎屯123团13连周某承包的患尿石症的羯羊群作了调查研究。对该地区尿石症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和治疗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发病情况 周某饲养的羯羊群共有228只羯羊,1987年11月由放牧转为舍饲。此期间,羊均日饲料1.32kg,混合饲料(玉米60%,麸皮31%,油渣9%)、棉籽饼和棉壳,其组成比例1∶1∶8;羊均日吃食盐4g;日饮排碱渠水3次,羊均1.1kg。次年2月17日开始发病,3月1日发生死亡(每日死4~5只)。截止4月2日发病75只,发病率32.9%;死亡54只,死亡率为72%。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方法对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 7市 (州 )及青海省大同地区的 12个规模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送检的 2 19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圆环病毒 2型 (PCV2 )抗体检测。结果 ,抗体阳性血清 12 8份 ,其中母猪血清 75份 ,仔猪血清 5 3份 ;总抗体阳性率为 5 8.4 5 % ,母猪抗体阳性率为 6 3.2 5 % ,仔猪抗体阳性率为 5 2 .94 % ;同时对张掖市及大同地区的猪场进行了跟踪调查 ,张掖市 2、3、4和 6月份的阳性率依次为 12 .5 0 %、4 2 .11%、75 .0 0 %和 97.4 2 % ,青海大同地区 4月份和 8月份的阳性率依次为 12 .5 0 %和 85 .71%。表明两地的PCV2感染率随气候变暖而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省的驻马店、周口、许昌等地区暴发马属动物盲肠结肠炎。该病无明显的前兆而突然发病,体温多不太高,起初排硬、软粪便,色暗,带有块状或条状伪膜,后排带泡沫的恶臭稀便。多有轻微腹痛和神经症状。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较多的县每年死亡三、四百匹,严重地区威胁马属动物的生存,影响了农民的养马积极性,也给农业生产和个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研究协作组对发病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并通过临床观察和化验,基本上搞清了该病临床特点及尸体剖检变化,并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中,由于绵羊的食物特性和饲养方式与猪不同,故不像猪那样感染,传播旋毛虫病原而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但一些地区曾有因食用涮羊肉而爆发人旋毛虫病的报道。因此,有关学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解西北地区放牧绵羊感染旋毛虫的状况,我们用猪源旋毛虫肌幼虫对绵羊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用ELISA检测了内蒙、青海、宁夏和甘肃4省区部分地区放牧羊血清旋毛虫抗体。  相似文献   

10.
内寄生植物真菌可致绵羊发病国外有关资料记载,黑麦草内寄生植物真菌可引起绵羊发病。在我国南方的一些人工草场上放牧的绵羊,也有内寄生植物真菌致病的病例,但往往误诊为绵羊的脑脊髓丝虫病或传染性胸膜肺炎而延误治疗。病原该病致病病原是一种名为lolium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