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一份房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对于以资金维系命脉的房地产开发产业,取消预售无疑掐断了一条重要资金来源。因此,这几天许多开发商纷纷表示,单纯的取消预售对行业打击太大了,银行如果想要规避风险,应该在金融制度上进行完善;这等于增加开发商成本,很有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这种场景又让人想起两年前那场“121文件之争”,那场被房产商称为与政府博弈经典的战役。"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活跃和房价的过快增长在2003年终于开始引起高层的担心。"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2.
华伟 《探索与争鸣》2005,(10):28-3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建设部随即表示近期不会取消预售制度,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期房预售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特殊机制,在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起完全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前提下,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在现阶段取消期房预售制度,至少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让市场的各方安排对策。参考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制度安排,我们需要在保留期房预售的情况下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3.
房屋的预售登记制度是物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在进行商品房预售登记时,预售的房屋还没有建成,不能够现实交付,申请人进行预售登记,有利于其实现房屋的权利,保护权利人的利益。预售登记本质上是使得权利人取得请求该不动产的优先权利,最终的后果是保全债权人的债权权利,并非保护物权。  相似文献   

4.
神州大地     
《台声》2005,(9):4-5
中国从今年起每年出资10亿设“国家助学奖学金”;中国将允许外商控股东北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中国首次披露人民币汇率参考的货币篮子主要币种;“神七”飞天初定2007年中国宇航员有望漫步太空;珠三角地区实行区域联动建反倾销联合预警机制;央行建议取消房屋预售制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相似文献   

5.
浏览器     
《乡音》2007,(4)
部门利益争夺影响民生问题解决《中国青年报》:每一个关乎民生问题的背后,多少都能看出一些部门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如:央行建议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建设部说商品房预售适合中国国情,不能取消;而文化部与版权局对KTV收费管理的争夺更是明显。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张涛建议,大政策的出台要避免部门利益,综合性的改革需要中央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6.
韩冰 《求索》2012,(11):11-13
面对"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日益高涨的呼声,实行多年的我国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已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其去粗取精需要立足于制度背景及运行现状,并借鉴域外经验,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符合市场的理性选择。而对比预售制度三大不同的改革方案可以看出,在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住房刚需依然旺盛,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十分有限,短期内,预售承载融资的功能难有根本改变,可替代预售许可更优制度安排难觅之现实条件下,采取"完善现行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的方案是当前的最佳选择,相应的完善措施则应针对预售许可和预售实施两个关键性环节着力。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预售登记制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而兴起的,我国目前的房地产转让中,存在商品房预售这种特殊的买卖方式。因在建工程的工期长,交易标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购买期房面临的风险比一般购买现房的大得多。在我国商品房预售领域里引入预告登记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房地开发企业的预售行为,也即预购人与预售人办理了预告登记之后,预售人对该房屋所为的其他处分都在此债权范围内无效。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商品房预售制度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房地产金融安全高效地运作。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验来看,房屋预售制度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风险担保机制以分散其各个环节的风险。无论是严格的准入或退出制度,预售资金的专项管理,严格的法律监管,或是为购房者提供更多的合约形式等这些都是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     
内蒙古出台六项措施严控房地产交易秩序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发改委、工商局、监察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从源头上采取六条措施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通知》规定:一是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房许可证后,应当在10月之内开始销售商品房。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而非法预售或变相预售的,责令其限期整改,退还预订款;对拒不整改的要严办,直至取消开发企业资质。二是加强对商品房预(销)售活动的动态监督。严禁将购买的未竣工预售商品房自行转让。对违规从事商品房预(销)…  相似文献   

10.
杨翌翮 《云南人大》2007,(10):26-27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预售商品房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房屋交易方式。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不可避免的原因,存在大量预售商品房的预购人需转让预购房屋的情况。由于立法的不统一,以及理论界的诸多分歧,对此问题的处理存在不少困惑。如何界定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如何完善转让制度,规范转让市场,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要真正落实中央调控过高房价的政策,各地除了要进一步研究房地产调控管理的新举措,还应注意及时革除过时的老制度。”全国人大代表林炎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和公摊面积,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开阔视野     
今年将实行购房实名制建设部不久前颁布《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作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之一《,要点》指出要通过“落实”购房实名制等制度来遏制炒房现象。所谓实名制购房制度,主要是预售购房合同、预售登记以及最后的产权证必须是同一个姓名。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房屋预售阶段的内部认购、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炒房行为,以及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将买房作为洗钱的手段。百姓对此反应强烈,大家一致认为,实名制应当是一种管理制度的进步,但是亟需细化其配套措施,而且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应该遵循一定程序。目前,各地房…  相似文献   

13.
朱国良 《青年论坛》2005,(5):112-115
商品房预售转让缺乏明确立法规定,实践中存在截然相反的做法。商品房预售转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应当从规定商品房预售转让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商品房预售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我国的商品房预售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滞后且不完善,预售商品房市场极不规范,非法预售、面积纠纷和信贷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普遍发生,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建议完善法律制度;加重开发商的责任承担,建立自行申报非法预售所得款制度;明确面积测量失误的开发商连带责任;加强房贷中的银行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5.
<正> 商品房预售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新兴的一种交易方式。它于1954年由香港立信置业公司最先推出。由于这种售房方式是房屋尚在施工中便被分期分批的预售给广大投资者,如落英片片,所以又叫“卖楼花”。而买预售房则称“买楼花”。经济制度的创新,往往是由于市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3,(5):35
将于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日前公布,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商品房销售广告、拆迁补偿安置、房屋面积缩水、商品房的交付使用及风险承担、商品房质量、商品房包销、商品房担保贷款(按揭)等方面如何具体适用法律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其中,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我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但由于立法没有明确该制度的性质,并且对该制度法律条款设计得过于简单,从而引起理论层面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层面对该制度操作的地方差异。结合纠纷现实,分析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学者们的观点,并对比我国现行《物权法》的预告制度,重新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进行制度价值定位,提出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所谓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即预售方,将正在建造的尚未建成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预购方,预购方支付部分房款或者定金的行为。加强对商品房预售的管理及有关法律的制订,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商品房预售的法律特征   1、商品房预售是一种附期限的交易行为,即商品房买卖双方在预售合同中约定一个期限,并把这个期限的到来作为房屋买卖权利、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失去效力的根据,也就是预售的商品房及房屋所有权不是在交易成立时转移的,而是在预售合同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商品房预售的特点,导致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的买卖纠纷不断,消费者的权益易受侵害.我国目前关于商品房预售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尚存在一些欠缺之处,因此,应进一步规制商品房预售认购书;加强预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0.
预售商品房按揭既不能纳入传统的物权担保类型,也不能界定为新的物权担保形式,它是通过合同联立的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法律制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交易方式。既然如此,预售商品房按揭在法律性质上就不是什么新的制度,因而在物权法修订之际,预售商品房按揭就不能以新的制度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