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平·发展 构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构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杨卓华,孙海琴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对外关系中带有全局性和相对稳定的谋划。邓小平以其对当代国际关系中各种矛盾的准确把握,对世界战略态势基本走向的透彻分析,回答了时代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之战不仅开创了“先发制人”的先河,也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现有世界秩序,并将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伊拉克战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围绕战后伊拉克重建、石油资源的争夺、霸权与反霸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着,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从多个角度解析战后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变化与走向、大国关系发展的趋势及中东战略格局的整合问题,扫描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及战争所带来的人道、环境和生态灾难。同时,阐明我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是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安定因素。其中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冲击明显加剧,已成为影响地区和世界安全局势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一、恐怖主义的根源和成因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于60年代末,盛行于70年代,猖獗于80年代。冷战结束后,90年代的恐怖主义更是愈演愈烈,其危害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当今,恐怖主义盛行并不偶然,从其产生、发展到引人关注,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均有着复杂的关系。(一)宗…  相似文献   

4.
刘小力 《新东方》2009,(12):42-45
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和被动挨打的历史。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性跨越。在总结新中国外交60年的成功经验时,外交部长杨洁篪认为最突出的主要有两条: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2000年已经接近尾声,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放眼全球,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一方面,为了把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新世纪,国际社会加强了磋商和协调,各国都在加紧调整政策,使国际形势在总体上出现了十分强劲的缓和与合作的势头;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个别热点地区的局势依然紧张,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新世纪到来前夕的世界,充满了希望,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频繁对话共商和平发展大计今年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  相似文献   

6.
大好机遇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候,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从中部地区来说,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为中部地区的新一轮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总体保持平衡增长的势头。中美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  相似文献   

7.
(一)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国人民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冷战结束之后,国际紧张局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要和平、要稳定、要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呼声。通过谈判解决国际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取得了不少实际成果。世界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在我  相似文献   

8.
田应奎 《前进》2000,(5):21-24,47
展望未来世纪,在当代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推动之下,世界政治经济化、国际格局演变、国家主权让渡以及全球协同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发展趋势。认识和把握这些战略趋势成为迎接全球化挑战,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议题。一、世界政治经济化趋势及其深远影响走向新世纪,日益强劲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已使当今国家和国际政治的经济化,成为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大趋势,并出现如下两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国家政治重心转向经济发展,政治为经济服务成为世界政治的普遍原则;二是国际政治联盟让位于国家间经贸合作,意识形态之争…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正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安全概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冷和平特征日渐明晰;国际安全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各国内部社会问题的尖锐化已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国际安全形势的根本变化冷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安全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国集团对抗的局面结束,大国间不再相互构成直接军事威胁,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强和裁军的发展,各国战争的愿望和客观基础都…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在香港上空飘扬了一百五十六年的米字旗已经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这被世人瞩目的历史时刻,本文拟从香港回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加快内地建设的作用和对台湾、澳门回归的影响三个方面谈谈香港回归的现实意义。一、香港回归对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邓小平曾精辟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1.
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是战后世界历史的两大潮流,在这两大潮流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比拟的惊人进步。没有和平便没有发展,战后世界的发展是与长达半个世纪的世界和平密切相关的。而战后和平国际环境的出现,则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反法西斯战争为战后世界和平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石。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多极世界格局向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过渡,有利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和世界和平的维持。早在近代就已形成英、法、普、奥、俄等五强并立的多极世界格局。19世…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并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走出去”必须确立世界眼光   何谓世界眼光,说白了就是胸有世界全局,放眼世界未来,走向世界市场。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没有世界眼光,“走出去”只能是个空想。世纪之交,更要从世界发展的总体格局上,思考和把握中国发展的未来及走向。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仍在称雄世界,“新干涉主义”和“新炮舰政策”导致一些地区局势长期动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世界政治经济总体格局加速走向多极化,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在起伏中进一步增长,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活跃,东亚正成为最有活力的增长带,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要竞争、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未来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和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危机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种常态,国际危机管理则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我国民族复兴、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正确处理国际危机对于确保我国国家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正在从事着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社会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正在通过自身的变化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国际关系中的聚焦点之一。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走这条路?已经不单纯属于中国内部的事情,它必将对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和格局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上的两大突出矛盾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发展从来不是仅凭良好的愿望就能实现的。对我国而言,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题,也将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就必须跳出当前“国际法”所维持的国际和平格局,走向“国际伦理”的新时代。就目前世界和平的现状及其基本准则而言,其思想基础基本上是西方近代社会产生的“国家权利”观念。这一国家权利观念直接是从康德的“主权国家”引申出来的,而康德的主权国家概念是来之于卢梭的“契约论”,是把“个人权利”概念运用到国际关系上的结果。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产生了现代国际社会的“国际法”。无庸置疑,现代的“国际法”为当今的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7.
二战的启示     
“世界各国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我们不应该为此烦恼,而是要对这些矛盾有正确应对的态度。”在2014年7月26日举行的“一战和二战历史回顾:教训和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克劳塞维茨学会的中山敏雄教授发言时指出,这样的会议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认为,从二战后的历史发展来看,列强支配世界的霸权已经瓦解,在核时代的今天,中国奉行和平主义政策,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和平的一个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纪之交,在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背景下,世界民族关系整体趋于缓和,全球大多数地区民族热点得到消除或正在降温。但在缓和的大潮中也存在局部的紧张,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时有恶化,某些地区还产生了新的冲突。这些不得不引起世人的注意。现就世界民族热点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评述。 欧洲:燃烧在巴尔干地区火药桶上的导火索何时熄灭? 北爱和平列车出站的笛声已经吹响,但路途依然遥远、曲折。 希土握手乃大势所趋,但需时间老人给予特别关照。 欧洲民族问题从地域来说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的态势下,我国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固有的外交理念所提出的时代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贯主张,突显了中国责无旁贷的大国责任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纵观国际风云变幻.“发展、和平、合作”乃是世界之主流;分析我国未来走向,正面临难得历史战略机遇期,在“和谐”的理念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之愿望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推行“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这一思想,如何促使两岸更好运行“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一理念,其关乎顺应世界潮流和国运民生之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