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近代中国的新闻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撞击、融会、整合的历史阵痛中诞生,形成了由内部封建制诸因素、西方列强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基督教东进等社会历史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畸态现象。解读此现象,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当代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权的掌控、新闻霸权、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以及更新新闻传播理念,实现与国际化的顺利接轨等都有现实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freepress)和公平审判(fairtrial)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两项重要价值,因此,由对知情权和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的尊重和履行而提出了对言论自由的充分重视,进而提出了对司法活动报道和监督的要求。尽管新闻和司法是中外各国共同具有的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是推动现存制度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批判的武器,但是,由于中外社会在制度背景、历史传统、文化现实等领域的不尽相同,所以,其中的新闻、司法活动,新闻监督司法,司法规范新闻的具体制度设计也不可能全然相同。一虽然“新闻”一词在中国出现要早于西方,唐初文…  相似文献   

3.
论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求索》2010,(1):190-192,56
社会控制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新闻媒体报道社会越轨行为,传播越轨新闻信息,能够促进社会控制制度建设,促使社会控制制度变革,监督人们对控制制度的遵守。因此,越轨新闻信息传播,是社会控制危机的预警机制和社会控制制度的完善机制,也是社会控制制度发挥控制功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那些新闻价值比较明显的实事是硬新闻;那些反映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某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思潮、人们的心理倾向,及一些经验性的报道均属软新闻之列。  相似文献   

5.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媒以所代表的社会集团和社会共同利益及公认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为准绳,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公开曝光和舆论谴责。亦称舆论批评或批评报道。它是新闻媒体发扬社会民主、实现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然而,现实却使新闻工作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尴...  相似文献   

6.
读过这本《实用新闻发布学》后,我的第一印象是新闻发布有学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新闻发布会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央制定了有关突发事件报道及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乃至公民个人,举行新闻发布会成为一件日常事务和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新闻理念对媒体的性质、媒体的首要功能、媒体的社会角色、报道方针、新闻自由等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将新闻媒体的性质明确为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有效引导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8.
增强新闻报道的透明度,重大事情要让人民知道,这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重大事情”有好事,也有坏事。近些年来,反映坏事的报道终于突破了新闻禁区。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人们的看法未必一致。这就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弄个明白,以便更顺利和更有效地开展必要的揭露性报道和批评性报道。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人类报道最新事实的社会活动,宣传是人类扩展思想观点的社会活动。无论是新闻报道的“事实”,还是宣传扩展的“观点”,两者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因此,从信息的观点看,新闻和宣传都是人类的传播活动,两者都拥有相同的传播系统,都具备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工具和受众四种要素。由于新闻和宣传都是人类的传播活动,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用传播的观点来研究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作为一种尝试,本文将依次通过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工具和受众四种要素来分析新闻和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时代,新闻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反馈和传播渠道,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反映社会治安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公安新闻,如何发挥其应有  相似文献   

11.
刘国慧 《前沿》2008,(5):176-179
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中政治考虑、情感、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政治价值取向和倾向性如何都受到该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本文以美国为例,从其政治文化和社会主流新闻价值观的历史根源、核心内容入手,分析了美国特殊的“公民性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美国新闻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是在新闻商品化这一客观背景下产生的,媒体在选择报道新闻时,首先考虑的是引起大众普遍兴趣的接近性、趣味性、新奇性等。但是新闻价值取向本身应该是多维的和全面的,世界政治文化的总趋势也是全球化、多样化的,所以不论是美国的新闻媒体还是我国的新闻媒体,都应该避免新闻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和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摄影是新闻内容和摄影手段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兼备摄影和新闻的属性,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图像报道(辅以简要的文字)。而纪实摄影因其在社会功效上与新闻摄影有相似的特性,从特定角度看,实则即不强调所报道事件当下"时间性"的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3.
郭文君 《前进》2001,(8):36-3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是新闻工作者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新闻队伍的迫切需要。一、正确认识新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挑战首先,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在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上能否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对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肖鲁仁 《求索》2007,(7):186-187
经济新闻的价值结构不同于时政、社会、文体等新闻门类,影响力是经济新闻的核心价值。将影响力置于经济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之首是因为在分析新闻事实、传者与受众三者关系时要真正体现出受众本位意识。经济新闻的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因传播而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一是解析新闻事件所引发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两种影响力中后一种影响力常常更加深刻而持久,这也是经济新闻引人入胜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公安新闻是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事实的报道满足受众对社会安定的需要.由此决定了公安新闻具有明确的宣传功能.公安新闻的指导性原则是通过指导公安机关及全体警察正确执法,维护社会安定,对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进行强化指导,增强其守法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秩序全面稳定和正常运转来体现的.公安新闻的宣传功能和指导性原则的内涵决定了它对公安新闻所报道事实的新闻价值有特定的解释,也决定了公安新闻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最具有直接性、普遍性报道形式之一的新闻摄影,已经在现代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闻摄影作品将通过报纸、杂志,准确、真实、直接地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新闻事实,重大事件,及时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体包括新闻业务改革、新闻观念改革、新闻体制改革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发展具有内在的必然性;总的是适应、反映整个社会改革、开放的需要,并为之服务。 80年代开始,首先是业务改革。当时面临的矛盾是:党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我们的报纸大多还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说教上;会议报道长而空,经济报道老一套,社会新闻还是禁区,……文风则是长的多,短的少,不生动,不新鲜。  相似文献   

18.
新闻和文学现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最初它们却是紧密相联的,那时的新闻和绘画、舞蹈、歌谣等很难区分开来.文字产生后的相当长时间仍是这种状况.司马迁的《史记》,在当时既具有新闻性(大量记载了汉武帝时朝野大事),又具有文学性和历史性.唐朝尉迟枢的《南楚新闻》把新闻和文学合为一家.近现代也有人曾把新闻称为新闻文学,将它划入文学的范畴.由于这个历史原因,我们的新闻工作,尤其是典型报道常常不自觉地受到文学的影响.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混淆新闻和文学的区别,报道了大量的假典型、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运用党报等新闻宣传工具,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实践,在不同历史阶段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报理论体系。在革命斗争、社会改造、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的四大阶段,党领导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坚持政治家办报、密切联系群众的同时,又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的形势,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形成了从宣传鼓动、新闻报道到创新融合这样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主流媒体利用自己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人们构建一种媒体拟态环境,特别是在构建的公共领域。而对政治信任的构建是当前我国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主流媒体既要遵循党和政府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政策,又要看清中国转型期的矛盾,以满足受众获取信息为出发点;既尊重新闻价值,又考虑宣传价值,正确处理好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以建设者姿态进行报道,对其正面新闻事实结合受众需要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既体现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促进实际问题解决和政治信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