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近日强调,要让每一个下岗职工都有饭吃。 这位领导指出,要保证每个下岗职工吃饱,不能保证吃好。现在隐性就业的量非常大,这些人在外边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到单位拿下岗补助。我们的钱不能花瞎了,要想些好的办法,把这一块治一治。  相似文献   

2.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0,(11):54-54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里,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听后,十分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3.
<正> 咱们刚从树上下来那会儿,直起腰四下一看,草原上,大河边,森林里到处走的都是大野兽,猛犸呀,剑齿虎呀,恐龙什么的。想吃口肉太难了,一个人打猎,十有八九让人有当猎打了。这就要交朋友,一群哥们儿傍着肩儿出去找吃的,喊呀,追呀,逃啊,砍石头啊,说是打猎,更像是打群架。社会是怎么形成的?就是一帮猿人在共同的群架生涯中觉得彼此再也分不开了。即便这样,一帮哥们儿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也不见得每天能打着东西。据阿城说,那帮猿人打猎也是个幌子,成群结队出去其实是  相似文献   

4.
现在到许多国内大城市去,那个以巨型黄色“M”为标记的麦当劳店,已是比比皆是,举目可见了。有报道说,我国城市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已成为麦当劳最热心、最踏实的食客群,大人钟情的也不少。到麦当劳去吃什么?有人总结说,吃时尚,吃清洁,吃快捷,吃氛围,吃气派,吃档次,吃高雅……闹了半天,还没有涉及“吃饱肚子”。看来仅仅为果腹,大饼油条足矣;但这已非年轻一代的需求。麦当劳自己也说:“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你去麦当劳,不为着吃饭,是为了消遣和精神享受。麦当劳这个大“娱乐业”,已经遍布全球。这就是《经…  相似文献   

5.
父亲(随笔)     
数年前,我还是一名从乡下到城里读书的学生。记得刚从农村到城里那会儿,突然间吃学校集体伙食,很不习惯,总觉得那饭不仅硬、散,而且有一股异味儿,菜也难吃。 经同学介绍,我到学校外的一小伙食团吃了一次,觉得那里的饭菜与自家的一样宜人,加上师傅热情和气,所以我决定长期在这伙食团搭伙。 周末回家,我把这事跟父母说了一遍。 我知道,前两周父母已为我在学校吃不惯犯愁。听了我说现在吃的问题解决了,都显出一种欣慰之色。当父亲听我说每天得多用几角钱时,他先是一阵沉默,然后说:“不管怎样,要吃饱,钱是小事,身体要紧,不…  相似文献   

6.
谢宗玉 《人民公安》2011,(16):58-58
读着易清华的长篇小说《背景》,想起我们相识都差不多二十年了。很多年前,我们还年轻,经常一起鬼混谈文学。有一次喝醉了酒,其中一个哥们儿叹道:“要知道,我们都是有有大师情结的人!”他说的我们,不包括我,却包括他老易。  相似文献   

7.
吃饱与吃好     
●“人是铁,饭是钢”,谁都知道吃饭的重要。 ●先要填饱肚子(吃饱),然后才可以考虑荤素搭配、营养比例(吃好)。 ●“饱汉不知饿汉饥”,对于刚刚从贫困线挣扎过来正在奔小康的中国人,既要吃饱,更要吃好。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明明的三岁生日,妈妈从家里带来了一个蛋糕,让明明和小朋友们分享。明明的生日会开始了,孩子们欢乐地唱着生日歌,争着表演节目。“哗……吃蛋糕喽!”眼尖的孩子看到了打开的蛋糕,高心地喊道。小朋友们听到了都跑了过来。“可只有一个蛋糕,怎么吃呢?”可儿提出了疑问。于是孩子们就吃蛋糕的问题,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脑海中灵光一闪,平日总说随机教育的重要性,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理解“1和许多”这数的概念的机会吗?于是我说:“老师会变魔术,你们等着,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让个个小朋友都有蛋糕吃。”不一会…  相似文献   

9.
有俗话说:“吃在广东”。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最令北方人咋舌的是吃蛇,吃猫,吃老鼠;二是讲究吃,其中之一是头啖汤,广东人喜喝汤,但一定要喝第一道汤。这两层含义却透露出一个道理:广东人敢于冒险,好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10.
章健  王跃 《两岸关系》2003,(3):65-67
一位上海小伙东吃一小碗、西吃一小碟,他的朋友又在叫他,“小朱,快到这里来尝这种没吃过的……”,“我都快吃饱了……”。后来,小伙子对我说,“因为还不能到台湾去旅游,所以,就想在这个展会上把台湾的小吃尝个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14,(9):12-12
作为一个残疾人同时也是残疾人工作者,有个想法最近一直在心里翻腾,总想找个机会说出来。前一阵子做地铁无障碍的选题,需要找残疾人去地铁做一下体验。于是我便和一个比较熟悉的残疾人哥们儿相约同去,结果迎头一盆冷水就泼过来了:“我就不去了,坐地铁不方便啊。”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以前坐过地铁吗?”人家说,没坐过,不用坐都知道,上上下下的,肯定不方便。这同答让我无语了许久,后来跟几个常坐地铁的残疾人聊天,他们觉得这很正常,你想啊,残疾人身体状况本来就受限制,再加上平时与残友的交流中获得的负而信息比较多,自然就会有这种悲观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汉代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一天,刘平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一个人出去找吃的。结果,一伙饿贼抓住了他,要把他煮着吃了。他连忙跪地恳请贼们放了他,并且立誓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决不食言。群贼怜悯他的一颗孝心,放了他。刘平找到吃的并伺候母亲吃饱之后,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票告给母亲。然后,拜别母亲,真的走了。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全国首席健康专家万承奎做客央视讲健康:晚上大吃大喝是百病之根吃饭一定要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四样东西:一是牛  相似文献   

14.
梦醒时分     
四月的清晨,明丽剔透,生机勃勃。 我们作为执法者把他从监房里提出来,问地,最后迹有什么要交代的。 他知道,他的死期就在今晨。 他扒开洗得发淡却十分整洁的旧仿制军服下襟,掏出卷成半支香烟大小的五毛钱,颤颤地展开抚平,交给我们。 他说他想吃烧饼。说着眼里圈满了泪花。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22)
正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是闪亮的。在百年圆梦的这个伟大时刻,让我们回溯那些追梦的故事,让我们去寻找让梦想闪光的力量。什么是全面小康?"在吃饱的基础上,要吃得更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粮食专家华泽田说。"小康社会应该是一种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法学家李林说。"除了物质的小康,还要有精神的小康,要让我们的人民有信仰,要让我们的人民有精神追求。"教育家朱永新说。"朴实得接地气,你的生活得有质量和温度。"艺术家高希希说。《小康》采访的一百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对小康梦想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郑州人的方言里,管住监狱叫“喝稀饭”。谁被撺进号里去了,人们就说他“喝了”。那一年我就喝了,而且这个喝稀饭的地方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是在大洋那头的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国家。那一时期整个国内都流行着一种叫做“洋插队”的传染病,几乎是个人都捋胳膊挽袖儿地要往外走,有的人为了能出去甚至不惜嫁个老洋人,就好像外国有的是钱包可以随便检一样。而我也因为自小就被称做有志青年,不管干什么都不甘人后,恰巧又有个哥们儿是倒腾澳大利亚签证的,而且跟我说如果我要可以给我批发价,我便也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仿佛…  相似文献   

17.
《安徽统一战线》2001,(7):25-25
生活中流传这样的俗语:“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然而这“晚餐要吃少”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中国有个“国问”—“吃了没有?”平时说来听来都无所谓,但细细想起来,总有点不是滋味:除了“吃”,就没有什么更好的问候语了吗? 本人常跟朋友谈起“吃了没有”这句问候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文明社会是否还该有多大的生命力的问题。 一位朋友说:“中国人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压廹者、剥削者。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称赞一个男人最动听的话,莫过于翘起大拇指,来一句够男人!用北京话说就是够爷们!而在男人圈里最狠的骂人话就是啥都不是!啥都不是的男人活得很没名!一个男人一旦被社会被老婆定性为啥都不是,那么这哥们儿基本就是废了。被废了的,除了能力,还有尊严。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我终于对母亲把我的愧悔说了出来。我说:“那时候我实在不应该一个人吃鸡蛋,过后啥时候想起来都让人心里难受。”我想,母亲也许会对我解释一下让我吃鸡蛋的原由.不料母亲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这孩子,还提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