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地方政策创新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因素,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讨论,但从政策属性分析地方政策创新上升为国家行动的研究积累还需拓展。因此,基于多源流理论框架,借助河长制这一水治理的中国创新方案,尝试从政策属性的视角阐释地方政策创新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运行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河长制所蕴含的“价值可接受性”与“技术可行性”的政策属性,使其政策方案最大限度适配了新时期国家治理需求,是河长制能够从地方政策创新上升为国家行动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河长制适配了管理体制稳定与治理机制灵活相协调的选择原则、政策效用与政策成本相均衡的选择标准、地方创新实践与中央权威调控相结合的选择模式。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之治的运行特征,也能够为地方政策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8,(1):114-121
人才政策创新是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政策制定参与者的深度访谈,从内因、外因、制约因素等三个角度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创新的动因模型,并以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三地人才政策创新过程的分析来看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发现:中央战略及政策的引导、地方政府战略的调整是各地人才政策创新的重要动因,三地在府际竞争和府际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目前,三地人才政策创新还面临共同的挑战,包括如何增强人才政策的灵活性、如何避免人才政策的同质化、如何加强学习资源的共享,以及如何加强统筹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廉政制度创新实践及其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廉政制度创新活动受其行为空间约束,这个行为空间由国家宪法秩序、执政党政策以及实践知识存量等组成。根据廉政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廉政制度创新模式可以分成贯彻型创新模式、发展型创新模式和竞争型创新模式。其中,贯彻型创新动力来自于上级权力中心,发展型创新动力来自于本地实际工作需要,竞争型创新动力来自于政绩需求。当前,要拓展廉政制度创新行为空间,保证创新持续力,应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逐步突破原有的政策限制,从体制外的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中寻求创新支持,并实现廉政制度创新工作本身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论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实现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新。政策创新是我国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目标的基本条件。观念创新和实事求是则是政策创新的重要前提。观念创新决定着政策创新的进程 ,实事求是决定着政策创新的实践效果。政策创新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政策创新发展自己 ,是新世纪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本文以政策工具理论思想为前提,以框架设计、编码分类、统计描述、因素分析为研究方式,从政策工具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战略两个维度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行剖析,深入挖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工具的缺失和冲突,通过建立政策工具相互关系模型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明龙 《党政论坛》2008,(17):55-56
德国很早就致力于运用政策和法规构筑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活动,已建成典型的创新型国家。目前,德国教育普及率高,高等教育发达,知识传播系统完善,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传统。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科技研究和开发,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资助渠道宽广,来源多样化,除了公共财政和企业的资助外,还有私人机构及国外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国家创新体系指由参加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是一个为创造、储蓄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政府对创新政策的制定着眼于创造、应用和扩散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各类机构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上。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由以下各项要素组成,即先导性要素、  相似文献   

8.
政策转移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和文化现象,对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与变迁有着显著影响。通常,学界认为公共政策创新强调的是对政策主体而言采纳的"新"政策或新项目,而忽视该项目在其他地方曾经实施过的事实。公共政策创新的发生有其内在机理。其中,政策转移可以视为撬动政策创新的杠杆,政策转移和政策创新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政策转移丰富了政策创新的途径,节约了政策创新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政策创新;而对政策创新目标的追求也促使政策转移成为可能。因此,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之间存在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9.
政策转移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和文化现象,对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与变迁有着显著影响。通常,学界认为公共政策创新强调的是对政策主体而言采纳的"新"政策或新项目,而忽视该项目在其他地方曾经实施过的事实。公共政策创新的发生有其内在机理。其中,政策转移可以视为撬动政策创新的杠杆,政策转移和政策创新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政策转移丰富了政策创新的途径,节约了政策创新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政策创新;而对政策创新目标的追求也促使政策转移成为可能。因此,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之间存在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0.
张明龙 《理论导刊》2008,(2):108-109
德国很早就注重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是世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公共服务政策创新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价值、时间、空间和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从价值维度来看,政府价值取向决定了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的方向;从时间维度来看,政策创新需要良好的机会之窗,才可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从空间维度来看,制度空间决定了政策创新的水平和程度;从文化维度来看,文化支持使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具有深厚的根基,坚持区域性、本土性是公共服务政策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共产党政策创新的模式与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02,4(5):73-76
政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创新行为 ,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政策创新的历史。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升华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政策创新的基本模式 ,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政策创新体制的根本特征。探讨中国共产党政策创新模式和体制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政策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2,(8):39-4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创新。1.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力的学说,其根源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求实创新的革命风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时刻注意倾听实践的呼声,永不固步自封,不断创新。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对来自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挑战,而要应对挑战,只有创新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在新世纪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经济水平与政策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进行了案例分析。虽然传统文献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财政能力会影响其政策创新,但研究发现,在中国模式的府际关系下,不仅一个地区自身的经济水平,而且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这个地区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其政策创新。虽然富裕地区相对于落后地区而言更具有政策创新的可能性,但"嵌入型"富裕地区相对于一般富裕地区而言,在政策创新上却会受到更多的空间限制。同时,面对更为严格的空间限制,"嵌入型"富裕地区的政策创新主体依然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来争取政策创新的成功,但这些行动策略的风险很高,而且这种情况下的政策创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政绩动机而具有某种道德情怀。这些研究发现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为何远远少于东部地区提供了一个补充性的解释框架。由于是单案例研究,因而这些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案例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经济水平与政策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进行了案例分析。虽然传统文献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财政能力会影响其政策创新,但研究发现,在中国模式的府际关系下,不仅一个地区自身的经济水平,而且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这个地区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其政策创新。虽然富裕地区相对于落后地区而言更具有政策创新的可能性,但"嵌入型"富裕地区相对于一般富裕地区而言,在政策创新上却会受到更多的空间限制。同时,面对更为严格的空间限制,"嵌入型"富裕地区的政策创新主体依然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来争取政策创新的成功,但这些行动策略的风险很高,而且这种情况下的政策创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政绩动机而具有某种道德情怀。这些研究发现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为何远远少于东部地区提供了一个补充性的解释框架。由于是单案例研究,因而这些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案例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孔祥利 《行政论坛》2004,(3):43-44,46
不断提高政府的决策创新能力,促进政府政策创新的展开对我国政策过程、政府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受政策主体、政策资源、政策体制和地方政府政策自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政策创新受到极大的限制。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再创新的对策有:造就高素质的政策主体,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策体制,开发并整合地方政府现有的政策资源,形成并发展促进政策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促进政策创新的社会和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政策规避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行为,它具备目标偏离性、行为隐蔽性、活动相关性、主客观结合性等特点。政策创新的实质是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决策、价值、观念、原则、思路、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政策创新在政策目标的趋向性、政策措施的新颖性和有效性以及政策执行结果的外部经济性等方面与政策规避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现阶段防范和治理政策规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1)
作为欧洲的技术创新追赶国家,意大利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发展。二战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意大利是世界上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意大利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意大利政府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知识产权制度调整,对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政策转化是衔接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的桥梁与纽带。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转化对创新行动的牵引、固化和扩展功能。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只有把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总结好,通过政策产出的形式转化好,才能在区域和全国层面形成良好的积聚和带动效应,最终为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当前,与实践层面上的改革和创新举措大量涌现相比,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策跟进和转化能力不足,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社会成效,也制约了制度供给的效能。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之主体结构、关系网络、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的考察,要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转化能力,必须充分吸纳政策转化的主体力量,持续优化政策创新的行动结构,不断激发政策创新的深层动力,积极完善政策创新的配套保障,努力构建科学的政策学习机制,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地区横向整合,进而科学地把握政策转化时机,不断提升政策产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依托社区开展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嵌套”创新,是当前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的盲点。从服务导向的社区治理创新过程和治理导向的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以及创新要素分析,社区治理和服务“嵌套”创新得以揭示并确立。通过构建公共空间、公共组织和制度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区治理和服务“嵌套”创新的生成路径表现为:以公共空间营造与社会化为依托,撬动公共组织和制度;以公共组织覆盖与职能化为依托,撬动公共空间和制度;以制度供给与制度化为依托,撬动公共空间和公共组织。这其中,公共空间、公共组织和制度分别呈现不同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