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物防、技防、人防、联控及情报防控的线路治安防控体系是保证高铁运输安全的客观需要。高铁线路警务模式主要有巡线制、居家制、辅警制、联勤制等不同类型。高铁线路治安防控体系与警务机制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提高对高速铁路线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高铁线路治安防控体系的技防标准,提升铁路公安监管与处罚权威性,确保高铁线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正常推进,解决高铁线路治安体系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强化铁路企业和地方政府在高铁线路安保中的主体责任,完善高铁线路案(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高速铁路时代,铁路公安派出所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警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铁路治安管理与保卫工作的需要。高铁时代铁路公安派出所现代警务机制包括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和警务管理机制、治安巡逻工作机制、视频监控巡防机制、安检和实名制验票机制、查缉工作机制、基础工作信息化警务机制、情报主导警务工作机制、安全防范宣传工作机制、护路联防与警务协助机制、应急警务与联合反恐防暴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铁路公安机关为解决工作任务繁重和警力紧张之间的突出矛盾,对岗位设置、勤务模式和警务机制作了多方面改进。当前,应根据铁路发展加快、治安形势严峻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现代警务机制。要以指挥室建设为龙头,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以情报信息为导向,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机制;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抓手,建立完善警务合作机制;以提升履职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铁路公安工作特点的队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铁路治安防控体系,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来防控复杂的铁路治安问题。但对于作为铁路治安防控主体的全社会力量究竟包括哪些元素,作为铁路治安防控的客体,铁路治安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铁路治安防控最基本的措施又是什么,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否则会影响铁路治安防控系统模式的确立与铁路治安防控的实际操作。根据铁路公安机关近年来的实践,结合有关人员对铁路治安防控体系的探讨,本文试从铁路治安防控体系的主体、客体、措施等方面谈铁路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构建动态环境下的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既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铁路治安稳定,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奋斗目标的治本之策,也是铁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必须作为各级铁路公安机关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本文对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特点进行界定,论述了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重要性,为构建铁路沿线防控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原因,铁路内部治安保卫主要手段还是采取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工作方式。铁路公安公务员体制改革后,原有工作机制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求。必须尽快修订《铁路内保规定》,确立内保工作新机制,明确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及责任主体,制定治安隐患判定标准,规范办理内保行政案件程序,打造适应依法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内保民警队伍。  相似文献   

7.
当前,铁路治安形势和安全维稳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警情发生接连不断,处置难度越来越高,因此,铁路公安机关要立足现实斗争和实战需求,不断更新警情处置理念,始终做好应急准备,规范指挥处置流程,严把重点关键环节,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切实做到及时高效处置。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开启了“中国城市铁路公交化”时代,与此同时,高速列车安全运行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铁路公安机关针对高铁沿线治安环境积极开展工作并收获经验,然而,高铁治安防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困扰和阻碍高铁治安防范工作有效开展。构建高铁治安防控体系,必须强化政府维护高铁安全职能,加强铁路公安机关与地方公安机关的联动机制建设,从制度上保障铁路护路联防队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铁路治安控制的基本原则是进行铁路治安控制的行动规范,它对铁路治安控制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它对控制目标、控制方法、控制体系、警力部署、行动技术等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尽管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实践对它的需求却是十分迫切。在理论上阐明铁路治安控制的基本原则,将有力地促进控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铁路新线特别是高速铁路具有安全标准高、要害部位多、安全防控基础弱、应急处置难度大等特点,铁路公安机关必须顺应形势要求,在建设施工之初至开通运营等不同阶段,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安全基础、推行等级勤务、警情盯控处置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新线安保工作模式,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