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渝 《海峡法学》2013,15(2):86-93
考察我国近30年城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城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数量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城镇化目的的偏差、农民生存权遭受侵害、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失灵以及农民群体的非理性维权是导致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防治日益激化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应该从建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以及农民"利益代言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努力,实现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11,(7):46-47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注重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切实增强发展的统筹性。既要顺应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又要坚持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化概述二、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化的现状——以重庆市为例三、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化的思考当前,我国正处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实施城镇化规划,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多更好地惠及城乡居民,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1〕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被纳入检验城镇化建设成果的参照依据范围;〔2〕与此同时,各地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原理分析,工业化中期是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高速发展,产业换代升级,农业、农村和农民进入快速裂变的阶段。然而,我国农村城镇化是在落后的传统农业基础上起步的,这使得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非常缓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非农化的伟大战略转变,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业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由此,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的现状,文章从创新农村工业化发展思路这一角度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基于中国国情和西部地区区情的历史性选择。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和拉动周边地区发展,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的共同繁荣,要优先发展重点城市,坚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城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及效益将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社会上出现了“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现象。因此,部分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9.
蒋彦  张忠伟 《法制与经济》2008,(2):112-113,115
农村工业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由此,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的现状,文章从创新农村工业化发展思路这一角度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南村地处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郊西南、淠河上游,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是支撑和保障。没有法治的支撑和保障,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出现“跛脚”现象。农村法治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制约因素以及实现农村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富  赵丹  付黎宏 《行政与法》2010,(10):77-80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科技意识日益增强,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不适应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进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五"时期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吉林省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统计资料,力图找到提升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区域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里,法律渊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朝廷律令之外,传统习惯曾经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事行为的重要渊源。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社会的法律与秩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习惯在当代中国农村是否还存在?习惯是否与现代国家制定法相冲突?其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法学研究的重视。通过对徽州农村民事习惯调查中的个案分析发现,在当今徽州农村仍然存留着大量的传统习惯,有些习惯甚至发挥着重要的法律效力。在当代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中,我们应当承认和重视发挥习惯的法律效力,探究那些“被冷落的真实”,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寻找传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村百业之基,是农民生存之本。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与队伍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铁军  张亮 《行政与法》2007,(11):56-57
农村人才是广大农民群众智慧的代表、力量的核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努力构建农村人才队伍,是能否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以此为视角,探讨了我国目前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提出了实现我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农村建设入手,试图寻找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新思路,以期切实提高"三下乡"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人才流动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地区之间,都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重要性及影响人才流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建议,即以经济结构转变吸引人才,以高质量社会服务水平支持人才流动,以政府政策导向引导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时代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民生为先导,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通过相关决策内容和决策目标的调整,推动政府职能有效转变。行政机关应当运用法治、规则和程序,以"行政公开"与"行政参与"的程序理念为内核,建立具体的正当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方式和机制的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期,学界也无法从一个统一的意义上来描述它的特征,由于地区差异及城乡差异的存在,因此,建构一个符合国情的、合理的消费方式是历史的必然。文章阐述了循环式消费观念与节约型消费方式的建构模式,提出社会作为有机整体,应建立合理性消费的社会运行机制,以达到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