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和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最近在中央党校召开了“中国现代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对当前经济法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问题 一部分同志认为,经济法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种观点:(1)纵横统一说。认为经济法调整的特定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纵向的和横向的经济关系。二者互相交叉、互相统一。由于这种观点把主要的大量的横向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和越南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的(虽然中国的理论界对此颇有争议),然而,两国都没有一个关于经济法的总纲性立法,经济法在中越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都是基于与经济关系相关的众多部门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存在的种种至今无法完全解决的争议,使经济法领域的研究陷入了困境,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们对于具体制度的研究,尤其在中国和越南这样极具可比性的国家之间,对于两国具体经济法制度的比较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越南的经济法研究工作以及立法和司法工作的起步晚于中国,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越南经济法的各项制度已经趋于完备,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可以为我国经济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96年会于1996年8月11日至15日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1个单位的来宾35人,除政法院校外,综合院校也有代表出席,有西藏大学、重庆大学、吉林行政学院等,使研究会会员更形普通化。 会议以21世纪经济法学科建设为中心议题,围绕经济法概念与研究对象、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市场经济与经济法体系、经济法教材编写、部门经济法内容与课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越经济法是随着两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发展起来的,两国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有许多可比之处。本文以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和经济诉讼法为主线,就经济法部门一些突出问题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吴弘,男,195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商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担任中国商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总干事、上海国际商务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经济法研究会理事等。  相似文献   

6.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事实陈述难以成为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理由。此种事实取向的建构路径规避了宪法作为基础规范的正当性赋予,构成部门法反身消解法律体系的悖反。经济宪法连接宪法和经济法的属性可以促成经济法在部门法合宪秩序上的规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以后,法律体系内部已经为经济法提供了足够的正当性证成。基本经济条款的规定正是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来源,对其的解释要以基本权利为核心构筑解释基准,同时缓和经济法与基本权利之间可能的紧张关系,以实现法律体系整体法秩序的融贯统一。此外,以规范基础、主体内容和制度建构为核心的基本经济条款的体系化构造也是实现经济法学范式转换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培育市场体系,目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没有完备严密的经济法规,就难以取信于国内外市场,也难以有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国家的有效宏观调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备的经济法规并且严格地组织实施,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如此,为了调整世界市场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一些地区和世界组织还日益完善着国际通行的经济法规。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在中国的兴起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目前经济法的理论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在经济法的功能研究方面,论述虽多,但都欠缺规范性。经济法的独特功能, 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好地体现出来。民商法是基础,经济法是保障。经济法之功能就在于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系统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最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近30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概念。然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本文首先对新中国经济法的产生进行了论述。接着,论述了经济,着重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法制定的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法实施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法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行为研究的深入是现代法学从结构重心向行为重心转变的重要标志,但作为现代法的代表的中国经济法学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关注不够,鲜有学者从行为方面展开对经济法的讨论。本文旨在讨论应用经济法基础理论建立“经济法律行为”范畴的意义和可能性,并对这一基本范畴进行初步论述,以拓展经济法的研究领域和对经济法现实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关于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围绕民法与经济法各自的调整对象展开的。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各自所主张的法律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规范权,使得这一学术论争竟然一度引起了学派之间的情感对峙。《民法通则》颁布后,民法、经济法各自的调整范围以纵横之分大致确定,这一争论便沉寂了下来。但是,立法不能代替学术论争,认识上悬而未决的难题不能指望通过立法轻易化解。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仅就建立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问题浅谈一管之见。一、经济法与经济法体系时下关于经济…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经济法学界一直主要按照经济立法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对经济法律法规进行分类,致使经济法部门法的划分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走向成熟和被人们普遍理解与接受,而且使得经济法各部门法的研究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文章从探讨法域和法律部门划分的方法出发,对中国经济法体系的重新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要使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而保证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用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400多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00多件,连同国务院和地方人大制定的一大批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同时,我国的法律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重新或新设立了…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法律的二元模式,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法可分为西方经济法和东方经济法两家,中国经济法属于东方经济法。厘清中西方经济法存在的差异,对纠正经济法学界以个性代替共性和立法界盲目移植等不良倾向,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从中西方经济法生成道路视角来分析中西方经济法主要差异的表现和原因,中国经济法的发展既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法中体现共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中国经济法的个性,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应是行政法的特别法——兼论经济法的性质金克胜关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法地位和性质,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争论不已的问题。我国经济法的理论是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自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文件中①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开始,“经济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法典化不仅可以整合经济法规范、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而且契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法法典化既面临着域外经验欠缺、基础理论共通性不强等挑战,也有法制建设、法典化浪潮和学术理论的积累等机遇,我国经济法法典化应当选择阶段式、渐进式的“三步走”立法路径。首先,制定《经济法通则》以整合、统领现有的经济法律法规;其次,完善各类经济法律法规,加强《经济法通则》与经济单行法的良好互动关系;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结构严密、体系完备、各部门法有机联系的《经济法典》。  相似文献   

17.
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卢炯星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法》一书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宏观经济法理论与具体制度研究的著作。它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和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为基础 ,富有成效地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对经济法的若干理论问题及我国有关宏观调控的经济立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法的基本理论 ,大胆提出了“国际收支平衡法”等颇有创新的概念 ,并对宏观经济法的内容、体系作了全面的设计。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础理论上的创新。表现在 :1、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宏观经济法的特…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理念是指对经济法的应然状态的一种理性认识和追求。经济法的理念不同于法的理念、其他部门法理念和经济学目标,也不同于经济法基本原则。它不能脱离法的理念,但具有固有的特质,其最核心的特质是"经济性"。经济法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实质公平、经济宏观安全、经济整体效率。经济实质公平着眼于经济问题中权利的倾斜配置和分配结果的公平;经济宏观安全意味着经济法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整体意义上的宏观安全;经济整体效率区别于短期、个别的效益,要求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法学历经大起大落和多次与相邻学科的猛烈碰撞,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平稳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法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方面,已产生了一些赢得共识的成果。学者们都试图在诸如经济法的概念、性质、调整对象、及经济法体系等基本问题上有所突破。早日为经济法学科奠定一套完整而坚实的基础。由此提出了诸如经营协作关系说,市场经济关系说,国家主体关系说,辅助价值规律作用,调整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说等一系列理论学说。本文作者也为前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法经济法论战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8月至1986年春《民法通则》颁布之前的七年间,中国民法与经济法学界围绕民法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问题展开了一场中国法学史所罕见的大论战。经济法理论来源于前苏联,由于在意识形态、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与中国的高度同质性和政治正确性而在中国迅速崛起并在论战初期占尽了优势;民法由于个人主义的立场和市场取向而在政治上饱受压制并因此在论战的初期尽显被动。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决定了民法的复兴,《民法通则》宣示了民法的最终胜利。中国经济法的出路在于抛弃与民商法争夺地盘的思路,增强学术独立性,放弃统制主义的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