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李林是一位在印度尼西亚长大的爱国华侨姑娘,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她毅然投身抗战,请缨杀敌,威震雁北,最后血溅轩辕,谱写出了一曲海外炎黄子孙为国英勇献身的悲壮之歌。 1916年,李林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商人家庭里,幼年即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930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荷兰殖民地印尼,她父亲经营的商店也未能幸免,14岁的李林便随母亲  相似文献   

2.
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马旭12岁加入解放军,身经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多次立功授勋;在和平年代,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她从空中跳伞到投身科研,刷新了一项项世界纪录;在耄耋之年,她捐资千万助学,荣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的一生,传奇丰富。为空降事业,弃做母亲1935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木兰县一个中医世家。父母希望她长大后继承祖业,悬壶济世。  相似文献   

3.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往事     
李宗陶 《党建》2010,(6):63-63
斯大林25岁第一次结婚,妻子叶卡捷琳娜是格鲁吉亚人,这段婚姻持续了6年,直到1910年叶卡捷琳娜过早地去世。第二位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纳佳)在高加索长大,她将斯大林视为英雄时才16岁,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漂亮姑娘,后来她成为同时代人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奋发工作的典型。在女儿的记忆里,母亲“落落大方,浑身散发着香水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十枚硬币     
在我母亲的心中,我们是她明天最美好的希望和期盼。母亲常常在煤油灯下缝补一家人的衣服,我和弟弟则躺在离她不远的床上,她一边缝补一边唠叨一些话在我们耳里。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等明天你们长大了,我们的日子会比现在好很多,你爸爸没这么累,我们也没这么辛苦了。我们在母亲期盼的明天里磕磕绊绊地成长着。  相似文献   

6.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了,今天母亲给了我一双她亲手做的布鞋,在我的心里很怀念穿母亲做的布鞋那种舒适温暖的感觉。从记事起,都是穿着母亲做的鞋长大的,心灵手巧的母亲会做一手好针线活儿,做的布鞋样式好看、针脚细密、适脚、经穿,上小学时,我一度把母亲做的布鞋成为我炫耀的资本,同学都爱围着看我的布鞋,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她每年都要亲手给我和姐姐还  相似文献   

8.
王香 《党课》2013,(8):103-104
如果你是位母亲,毫无遮挡的炎炎烈日下,你能坚持不懈地每天徒步跋涉几公里的路,去哺育你的孩子吗?你一定要说,为什么徒步呢?有车啊。为什么烈日下呢?有遮阳伞啊。可是,真的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只能徒步,她没有遮阳伞,而且她要在一座“帝国大厦”上下攀爬,却做得比人类的母亲更出色……  相似文献   

9.
说起十师幼儿园的何红娟老师,所有认识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人们钦佩她不仅因为她被评为师十大杰出青年,是师屯垦戍边奖章获得者,更因为她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可敬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何红娟自幼丧父,唯一的哥哥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母亲年迈需要照顾,生活的磨砺铸就了她坚强自立的性格。婚后她有了可爱的女儿,可丈夫工作忙,常常出差顾不上家,工作和生活的双重重担沉沉地压在她肩头,可这并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在民间盛传。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盗银偷金,犯了死罪。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打开了欲望的闸门,就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党员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12.
熊明 《湘潮》1987,(12)
以湘鄂赣边区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现代京剧《杜鹃山》里,那位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的杜妈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原型,就是著名烈士涂正坤的母亲——何九莲,人们都亲切地称她“涂妈妈”。涂妈妈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又是一位坚强的革命女性。在那血与火的日子里,她不但热情支持丈夫和儿子投身革命,而且自己也担任交通员,出生入死,为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一位母亲在女儿婚礼上的致辞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点赞,也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母亲到底说了什么:亲爱的各位亲戚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孩子们的婚宴。作为母亲,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当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全国开展地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她是一个入党仅6年的新党员,但她却以党员的标准工作生活了60多年;她的公司全部资产仅有六七十万元,但她却拿出了十几万去帮助那些年迈的老人和失学的孩子——她就是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卜老桥村一家废旧钢管购销公司的老板,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潘奶奶的潘淑兰老人。“铁姑娘”潘淑兰潘淑兰出生在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的牟庄村,是家中的独女,从小跟着母亲艰难度日,长大后嫁到本镇卜老桥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她凭着一股吃苦耐…  相似文献   

15.
正夕阳西下,人们完成一天的劳作,开始休息、休闲的时候,四师六十一团的大街上就会出现一对母女,女儿走路蹒跚,母亲在旁边小心呵护。六十一团的人几乎都认识这母女俩,因为她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几年了。45岁的母亲冯文清,是六十一团中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女儿17岁,是一名脑瘫患者,医院鉴定为肢残一级。"优秀教师"、"素质好母亲"等荣誉称号是对冯文清默默奉献的鼓励,也是她十几年来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冯文清的父母是支边青年,她从小在六十一团长大,财  相似文献   

16.
母亲,我爱你     
<正>我的家在山里。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没有走出大山一步。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饱经生活的苦难和岁月的沧桑,但她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广博。风霜虽浸染了满头银丝,但母亲依然以坚强的性格,让时光的刀痕雕琢她满脸的皱纹。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位平凡的共产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幼教事业上默默耕耘着;她又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母亲,身为国家花样游泳队队员的女儿,正在为参加明年雅典奥运会刻苦训练着。她,就是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园长———李晓路。若不是看了她的简历,记者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眼前这位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用一份母性的真爱,一份对事业的执著,铸就了一个母亲的真挚情怀。  相似文献   

19.
张玉生 《世纪风采》2008,(11):26-27
她是位烈士女儿,自幼在军营里长大,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文化部长,曾开创总参文化工作史上“十三个首创”。同时,她又是一位艺术家,一生致力于“毛体书法”的研习,并得到过毛泽东的亲传……她,就是“毛体书法”的真正传人李静。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0,(6)
正2011年5月29日,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走完了她93年的革命人生,给她的亲人、朋友和熟识的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听着川江号子长大的革命青年1918年5月27日,丁雪松出生于重庆木桐镇一个临江的普通人家。丁雪松还未出世,父亲就病逝了,年迈的祖母,年仅29岁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三人艰难度日。丁雪松一来到这世上,就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