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1霸权主义  “霸权”一词最早见之于希腊文,用以指古希腊的一些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控制。中国春秋时期所出现的群雄争霸斗争也称为霸业和霸道,后来,“霸权”一词被引用于国际关系学。“霸权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在世界舞台上,美国的形象并不光彩,被第三世界国家公认为是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  美国的霸权心态形成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岁月,军人都要比普通人作出更大的牺牲和更多的情感付出:报名参军,远离故土,乡思绵长;戍边卫国,梦索妻儿,魂系家园;沙场捐躯,亲人垂泪,战友哀悲。人民军队威武仁义,革命军人有情有感。以军队和军人为报道对象的军事新闻,在着力反映军营生活之阳刚壮美的同时,应当重视情感的灌注,力求显出“人情味”。 一、“人情味”是军事新闻的美学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但有些已经过去的事实,只要能从中找出让受众关心、感兴趣的事,那些“旧闻”同样具有新闻价值。有些事件过去了几年、几十年才予以报道,仍成为令受众动心的热点新闻、抢手新闻。这样的报道在当今的报刊上并不鲜见。这说明,新闻的“新鲜性”不单指时间上的新,还包括内容上的新。同样,在人大宣传工作中,巧妙地利用“旧闻”写新闻,也可以增加稿件的信息含量和可读性,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这样的稿件往往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命中率较高。那么,如何利用“旧闻”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4.
王建华在《华人时刊》第5期上撰文说,某省一贫困县的新领导一上任,便响亮地提出了“以新闻树形象,把本县建成新闻大县”的口号。于是乎,从县、乡(镇)到村、组,通讯员遍地开花;动员会、现场会、报告会以及产生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等新闻充斥各类宣传媒体。对于“增光添彩”的新闻作者,县里不惜重金奖励;大大小小的新闻单位,一律“红包”伺候。文章指出,这位“新闻大县”的领导,无非是想通过制造满天飞的新闻稿件,让人看到自己的所谓政绩。至于新闻是否真实,全然不在话下。“官出新闻,新闻出官”,“新闻大县”的领导对此作出了形象的诠释。谨…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三姑六婆都指的是哪些人?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姑六婆”在当时的意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追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新闻媒体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但在新闻时效的要求下,在目前新闻法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原贝Ⅱ却并非易事。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新闻报道引起的侵权诉讼中,针对“新闻失真”提出起诉的达80%以上,其中媒体因进行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而被诉“新闻失真”从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在广西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农民武装起义。这是一场摧毁旧秩序和维护旧秩序之间的生死斗争。军事上节节失利的腐朽王朝,面对人民的反抗,只好乞灵于几千年来,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宝典的“治乱世用重典”的法宝,“就地正法”在晚清末年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西安的报纸上,细心的读者常会看到,不少跟公安有关的新闻出自“通讯员郭席谦”之手。跟在“本报讯”的后面,“通讯员郭席谦”的大名一气儿出现了二十多年,直到现如今。那么,郭席谦到底是个什么人呢?见到他,您一准儿大吃一惊,原来,郭席谦已经岁数一大把,是个已退休七年的老民警。老郭原先是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户政科的民警,退休后被原科室返聘,专门搞宣传,写新闻稿。老郭每天仍是早上8点钟准时推着自行车进分局的门,跟没退休一样。老郭写稿,属于“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大炮”叫板。在干新闻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汽车…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两会”是一座“新闻富矿”,也有人形容“两会”是新闻人的“阿里巴巴藏宝洞”,只有在亲历了“两会”报道之后,才会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和意味。的确,“两会”汇聚了全国和各地各条战线的精英.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新闻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时的精彩高论和献策建言,就像一座随时供记者发掘的新闻“宝藏”。但是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却并非顺手拈来那么简单,同是上会记者,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却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于小唐的文章,文章指出今年,新闻事件更新加快,舆论热点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搜寻自己的位置,发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却被新的新闻热点推着快速前行,留下一个个遗憾的背影。这些变化、冲击和不适,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一个崇尚“快”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一字之易话突破─—“待业”改为“失业”的启示吴酩“待业”,终于“退役”了!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捣经济报道的,对经济用语特别敏感,又惯于咬文嚼字。因而,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使用一个“新”词──—失业,立即引起了...  相似文献   

13.
“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 “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顶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在“大跃进”中,只看到“人民”起哄.看不到“人”的理智。在文革中,只看到“人民”在搞“多数人专政”.看不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14.
时下,“任性”一词大热.尤其是网上,“有钱,就是这么任性!”这句话,已经成为经典台词,不仅在QQ群、微信朋友圈、公共聊天平台被高频次使用,而且被改编套用,阐发出一个个新句子:“长得帅,就是这么任性!”“成绩好,就是这么任性!”“有权,就是这么任性!”等等,持续发酵,悄然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各地大力打击狗患的今天,“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个新闻学的命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仅一个北京市,不到一年时间,狗咬人已经超过10万起,而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并不只来自一个城市。“狗咬人”这个曾经不再是新闻的新闻,在今天何止仅仅是新闻,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6.
军事工作、军事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事新闻必须有明确体现政治倾向的主题思想,这是军事新闻成为“精品”的首要条件;军事新闻的主题思想来源于对军事生活实践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感受;主题思想的提炼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这样几点:站在时代高度,体现政治大局;选择政治角度,善于联系比较;不断开掘本质,立足为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全国和各地“两会”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圆满闭幕。“两会”上“硝烟弥漫”的新闻大战尽管早已偃旗息鼓,但其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两会”期间,各路记者行色匆匆、废寝忘食、笔耕不缀,不仅是被那种紧张、刺激、忙碌的“战斗”氛围驱赶着,更被捕捉到独家新闻的成就感所诱惑着、鼓舞着、激动着。经历这场“战火”的洗礼,经受这种“冲锋陷阵”的历练,许多上会记者无不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1,(8):3-3
没想到,今年的大暑时节,盛产新闻。如,键盘落无声之时,北京的雨仍在有声绘色,据北京“师”级天气预报员分析,今年较往年,雨量已超四倍以上,专业用语应为水深过220毫米。新闻。  相似文献   

19.
摆脱新闻传媒的“两难”境地□章剑华两难问题何其多在宣传工作中,常常可以遇到这样一些“两难”问题,如:宣传工具与信息产业。新闻传媒,即报纸、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十分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它显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刘艺 《湖湘论坛》2006,19(2):24-26
2003年,“和平崛起”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从2004年后,“和平崛起”一词在领导人的讲话和新闻中逐渐淡出,由“和平发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