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创业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为己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社会中,高校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法律教育,完善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法律素养和法律认知,使学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去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末党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本文从我国法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两个方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法律教育定位,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律教育应从法治建设角度来认识和架构,它是法治建设中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是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事业,是一种整体上全面而结构上多层的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3.
法律职业化与法律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职业化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律教育是实现法律职业化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必须根据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法律职业化要求对现行法律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明确法律教育的目标 ;对法律教育进行科学分类 ;合理设置法律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当程序承载着正义、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是民主与法治社会应当遵循的一项普遍法则。政策转换为法律作为民主与法治社会的一项制度,也应当遵循这一法则。同时,遵守正当程序可以保障政策转化为良法,可以保证政策转化为法律过程的正当性。遵循正当程序,就应该在政策转换为法律的过程中注重听取意见制度、公开与说明理由制度和避免偏私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社会的法治道路中,法律宣传与教育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职能。无论通过法律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还是通过法律教育培养大批法律人才,都需要有巨额的成本投入。通过转变法律宣传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运行模式,来节约和控制法律宣传与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法治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墨子的法律价值观主要展现在:尚法法天的法律至上观、为仁兼爱的良法善治观、义正尚同的法律正义观、兴利利民的法律权益观和谈辩中效的法律商谈观。墨子的法律价值观以中国法律文化的“小传统”彰显了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大传统”,映射着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法律至上、仁爱兼爱、公平正义、义利相容、辨明析理等。通过弘扬“尚法法天”,促进法治意识的养成;光大“仁法”“治法”,助推良法善治;传承“义正尚同”,树立公平平等的法律正义观;倡导“兴天下利”的权益观,确保法治为民和保障民权以及借鉴“谈辩明理”的法律商谈,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从而实现墨家法律价值观的“创造性诠释”和“创造性转化”,为良法善治、为法治建设,提供最为原创的“法治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永 《工会论坛》2011,(5):132-134
在“静态法制”构建迈向“动态法治”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职业者的素养和职业伦理教育值得倍加强调。探讨法律职业伦理的构建、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必要性。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是克服职业病的良方;是达成职业使命的保障。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基于法律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发达国家法律时常跨越国家地理边界影响落后国家的法治建设。因不适合本国实际发展需要,外来法律往往演变为入侵法律并造成系列社会危害,后发展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需对法律入侵保持清醒认知和必要防控。通过界定法律入侵的概念,分析法律入侵的特征、类型、形成和作用机制及其社会危害性,指出占据法律生态系统演替高级阶段的西方法律基于法治先发优势入侵并干扰他国法治建设,阻碍了世界法治民主化、多元化的历史进程,破坏了世界法治化秩序。中国作为西方法律入侵的重要目标国,在法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应吸收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也需谨慎防范外来法律入侵,积极应对西方法治霸权与法治迷信,充分利用本土法律资源,通过法  相似文献   

9.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代法律精英的法治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法律转型,都离不开法律精英的发起和推动。传统中国社会,法律精英们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论证专制权力存在的合理性,他们自身也因此变成专制权力的附着物,成为“人治”社会的牺牲品。近代法律精英的产生及其法治理想的形成是在清末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之后,法律精英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着手在中华本土绘制法治蓝图,追求法治理想:尝试制定良法,构建近代法律体系; 创制根本大法,追求宪政精神;收回治外法权,捍卫司法主权;争取司法独立,倡导司法公正;强调依法而治, 注重保障人权。由于受现实政治、社会及自身条件的制约,法律精英的法治理想注定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实际效应并不明显,政权更迭之际,自身也面临复杂的人生抉择。1949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律精英大多退到历史的后台,没有机会展示法治理想和抱负。直到数十年后,随着新一代法律精英的诞生,法律文化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法律精英要实现个体人格的真正独立,恪守法律至上,胸怀法治理想,为整个法治社会贡献才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公民法律至上的理念是法治本身的需要,而法律至上理念的培养所面临的困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因素的结合。因此,必须增强全体公民的权利本位意识,树立起国家政府的责任本位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强化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公民法律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律正义的主要成因在于法需要有正义的进入 ,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 ,以导引法和法治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 ,使社会主体从法律秩序中获取正当利益。而法一经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其本身转化为法律正义 ,法的规格和精神品格便也因之而升华。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无以阙失的标准。正义之中包含大量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规范。在法中摒弃或作贱正义 ,便会使法沦为恶法或劣法。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也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力量。法律正义注重以富有理性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重建置富有理性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制度 ,注重在权利义务分配机制、经济机会、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确立、维护并保障实行正义的制度。这是正义的主题 ,也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题。法治如若漠视以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为其精神中枢 ,就易于甚至必然会蜕变为精巧的 ,层次更高的专制暴政。实现法律正义价值 ,也需要注重形成和实施合乎理性的补偿制度和处罚制度。法律正义的实现 ,在中国与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无可阻碍的关联 ,这种关联首先渊源于法和正义的天然联系。现代法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之治 ,就是以充分体现正义的良法美制所实行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保守性是法律的本性,除去政治上的原因,这是由于人行为预期的需要、形成并维持秩序稳定的需要以及确立和维持法律权威的需要。法律的保守性要求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传统和现状;修改法律时,以审慎的态度;适用法律时,严格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清醒认识法律的保守本性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内容与特点是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作者考察了我国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指出我国实施诊所法律教育需要在经费支持、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良法是法律信仰的对象,也是法律信仰的前提;司法公正是法律信仰的实践基础,二者对法律信仰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实践中,法律本身的不完善,司法不公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体对法律的信仰。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对法律信仰的制度性反思之中来探讨良法、司法公正与法律信仰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体法律信仰观的培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民权运动、国力增长、法学理论进步、法学教育发展和民间基金支持是美国诊所法律教育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根本因素。考察美国诊所法律教育起源对中国法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美国诊所法律教育的法律援助功能启示通过中国法律诊所来实现社会正义;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诊所教育法律的促进启示我们要深刻理解当今中国法学研究的任务;诊所法律教育对法律技能的重视启示我们更加重视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诊所法律教育对"活的法律"的重视启示我们诊所法律教育会将法律人和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诊所法律教育虽然意义重大,但在中国要实现诊所法律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宏观上,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降低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法律对代理人和辩护人的规定限制了真实诊所功能的发挥;微观的问题则有财力缺乏、诊所形式设计以及学分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理性是法律与理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现代法的内在精神品质,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法学教育应当强化法科学生以法律理性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法学学术和法学思想的培育,重视法律伦理和法律职业品格的塑造,崇尚人类公平正义的法律信念,秉承法律信仰、塑造法科学生的法律理性人格。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创业法律教育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创业法律教育的内容尚不明晰,影响了创业法律教育的效果。为提高创业者防范和抵御创业法律风险能力,需要对创业法律教育内容进行甄别选择,即选择培养法律素质的创业法律教育内容、传输法律知识的创业法律教育内容、拓宽夯实作为创业法律基石的人文知识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探究法治实现的理论——法律方法论的学科群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法治寻找实现的路径是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任务之一。然而,作为实践哲学的法律方法论并不是法律人办案的行动方案,是一种理论形态,描述的仍然是法律思维方式。对法律思维的研究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法,这是因为即使是通过法律的治理也是多途径的。从理论上看,哲学的、逻辑的、语言的、修辞的和解释的方法都对法律判断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律方法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这些学科的支持。从法科人士研习法律方、法论的过程来看,作为方法论的法律哲学、法治所需要的法律逻辑学、法律修辞学、法律语言学和指引司法活动的法律解释学等学科,构成了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体系。这些学科既提出了法治所需要的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对创造性的限制等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寻这些理论实现的途径。在学科交叉的意义上,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可以拓宽专业领域,也可以积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危机是中国目前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本文就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阐述了培养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