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具有基础性地位。政府及有关部门所掌握和保存的信息约占所有社会信息的80%,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公众权益的发展、保护,对建立服务、法治、责任、廉洁政府,具有关键作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始走上法治轨道,政府信息公开成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事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各地各部门进行了紧张的实施准备工作,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各地各部门还积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推行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建设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政府公报发行范围,依托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等方式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仍暴露出申请难和诉讼难等问题,今后的任务可以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专职化,修订《保密法》、《档案法》等法律,严格界定政府信息公开排除事项,取消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的附加条件、制定公共企事业的信息公开办法等,制定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市A区信息公开三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得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五年来以及《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破解之策就是改变传统思路,从信息流通这一全新角度系统改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这就要求将被动公开视为一种信息流,放在一国信息环境当中进行审视,并从主动公开、内部公开和外部公开对被动公开影响以及从被动公开本身角度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4.
从国外信息公开立法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秀红 《电子政务》2008,(9):108-110
通过对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经验教训的总结,归纳出我国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正确划定保密的范围是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实施的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做好法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政府信息公开顺利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今日上海》2008,(6):8-9
上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已经4多了。2004年1月20日,韩正市长签署了《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并于当年5月1日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推行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4年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海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放,政府信息公开已连续4年在全市政风行风测评6项指标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其实施中存在的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推进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与制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对本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化,我国也在近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内容、限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在辩析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历程,并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的现状;指出在规范和加强信息公开方面,要解决好已申请公开制度的落实、申请过程的争议解决机制,秉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公开内容、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公开渠道五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与反思,指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法阶较低、规定模糊,导致公开与保密边界不清晰;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意识薄弱、信息整合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不规范以及信息内容公开不高,导致公开程度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由于渠道单一且程序繁琐,依申请公开工作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提升政府诚信,而国际上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诚信之间关系的探讨存在肯定论、否定论和怀疑论三种。研究表明,这三种论点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且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诚信的影响呈现多样化特征,要推动政府诚信建立,就需在依法前提下倚重依服务方式实施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长江论坛》2008,(3):59-65
电子政府是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拓展,而信息公开制度是电子政府治理理念的灵魂。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充分保障网络环境下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法律体系,应立足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实施机制、保障措施和权利主体的救济途径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3.
李秋风 《传承》2012,(16):84-86
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建立以信息公开法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一种世界趋势。自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透明、开放的气象日益展现,但离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打造阳光政府的目标要求尚有距离。本文试就如何有效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如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09,(3):4-4
据法制网石家庄2月19日电,当天,《河北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始施行。按照该试行办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责任:不按照规定的公开范围和期限公开政府信息的;违反保密审查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程序而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不及时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舆论监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信息公开成为了政府公共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进崭新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是宪法关系中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连接点和表现方式之一。文章在论证公民权利与政府信息公开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认为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和谐发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为此应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层级,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了,这是一件比较新的事情.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1766年,瑞典在<出版自由法>里明确了政府的文书可以被获取的法律权利,到现在已经有24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意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救济制度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保障,而且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针对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执行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是政府长期信息不透明下的惯性所致,也是因为对信息公开存有心结。从规范层面讲,这些阻力不是来自于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不理解,而在于对信息不公开范围的错误解读,甚至是恶意解读。科学准确地界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限制,包括界定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概念,是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科 《前沿》2011,(18):40-44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确立,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使这项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制度得到落实,需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找到促进《条例》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