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岁的王加存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穿越凶险难行的哀牢山原始森林无人区,把核桃和花椒贩运到县城,赚钱供两个女儿上学.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使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不幸遇难.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他常常走的这条几乎都不能称作山路的危险通道,竟成为抢救泥石流伤员、运送救援物资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谈起王德宝,妻子汪晓玲只是淡淡地说:他一年到头忙得不着家,什么事情我都是自己做,好在和女儿都习惯了,知道他岗位特别,深更半夜只要一个电话来,说走就走。连邻居都习惯了,说他不是深更半夜出警,就是深更半夜回家,听惯了他的脚步声。从警二十年,从刑警到刑侦大队长、公安局副局长、副局长兼交警大队大队长,直到担任公安局长,他始终觉得有做不完的事,很少有空闲时间在家陪妻子、陪女儿,但妻子能理解他。他的职业与罪犯、与危险相伴,她心里常怀几分牵挂。就这样,淡淡的忧,淡淡的愁,淡淡的日子悄悄过。  相似文献   

3.
说起地震当天的情景,龙头山镇老街的43岁彝族汉子安金宁仍然心有余悸。正在山上摘花椒的他和妻子一瞬间感觉山摇地动,石头在飞,人站都站不住,他喊着妻子,先逃往安全的地带。想到15岁的小女儿还在家里,他和妻子像疯了一样往家跑,10多分钟跑回家,才到大门口,就瘫倒在地:“三层房子全塌了,我想着女儿肯定不在了。抱着一线希望,喊女儿的名字,居然听见她微弱的回应。还有救,我和妻子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跪下来,用大腿抵住垮塌的屋顶,一块块搬开。这时候,邻居扛来一根钢管,我们循着声音,一起用钢管撬开水泥板,在女儿的旁边挖了一个洞,才把女儿救出来,当时她身上都是血,头被石头敲破一个洞,才说了一句话,就昏迷了。我和妻子把女儿送到县医院。”  相似文献   

4.
稳稳的幸福     
李奎 《中国保安》2013,(21):72-73
他离婚了,女儿归妈妈抚养,他们在县城没房没车,也淡不上什么财产分割。究其离婚原因一说是妻子嫌弃他所做的工作窝囊,收入少得可怜,还有说是他已另寻新欢。  相似文献   

5.
芳嫂     
提起张又芳,保安队员们都亲切地叫她“芳嫂”。芳嫂是湖北省武汉市保安集团蔡甸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东祥同志的妻子。芳嫂今年46岁,一张圆圆的脸,一米六五的个子,一身得体的打扮,一脸的春风笑意,看上去,总让人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张又芳1976年参加工作。在汉阳县侏儒镇供销社担任过7年营业员,在汉阳县农机局担任7年出纳员,在蔡甸区煤气公司担任财务工作10年。几十年来,她手过千万元,不沾半分文。工作中,她为顾客真情服务,与同志真诚相处,对下岗职工热诚相助,对遇到车祸的妇女真心施救……因此,熟悉她的人都一致赞誉:芳嫂是一位热心肠的好…  相似文献   

6.
张逊 《黄埔》2006,(6):4-10
10月10日,台湾“双十节”。在重重军警戒护下,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在“双十”庆典上慷慨陈词;同一天下午,“反贪腐倒扁总部”发动的“天下围攻”也在台北登场,红衫军从四面八方涌来,高呼“阿扁下台”。夏去秋来,陈水扁所面临的困境仍未好转,一波又一波的揭弊矛头直指他的家人……弊案,层出不穷“阿卿嫂风波”:小节不检陈水扁找发票冲账“机要费”的困扰尚未摆脱,8月初,他的个人操守又受到质疑。一个被唤作“阿卿嫂”的女佣几天之间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阿卿嫂受雇于陈水扁女儿陈幸妤,却作为“总统府”的公务员,由政府支薪。这件事…  相似文献   

7.
陈家萍 《今日广西》2008,(11):37-37
非他拈花惹草,非她红杏出墙,离婚持久战。8年结婚纪念日这天。她精心炮制饭菜,全是他的最爱.谁知,他一进门,就将眉拧成绊马索,脸拉成丝瓜条.为着女儿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等琐事引燃战火,将她的好心情炸得粉碎。  相似文献   

8.
一夜静得不能再静了。可躺在漆黑的房间里,韩世友却满是烦躁。这是2002年4月6日的晚上,这天对韩世友来说出奇的漫长。吃晚饭时他向妻子撒了个谎,说自己有些感冒怕传染给她,把女儿赶到自己房里和妻子睡,自己睡到了女儿房的小床上。他怕妻子看出自己的不安。躺下来已有一个多小时了,可他还是睡不着。一闭眼,就是老女人那满是鲜血的脸,耳边充满了嗡嗡的嘈杂声。他仔细听了很久,这个声音好像是“你还我命来……”韩世友不敢再闭眼,一骨碌坐了起来。怎么办,怎么办?不行,这样下去很快就会被人发现。他起身看了看表,还不到10…  相似文献   

9.
父爱情浓     
这是一个当警察的年轻父亲,他绝没料到刚出生的女儿竟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分钟分秒都会间断呼吸。瞬间,晴天霹雳代替了初为人父的喜悦。抱着羸弱的小生命,他像捧着一块易碎的玻璃。他安慰着哭成泪人的妻子,而自己则将无声的泪水默默吞进了肚里。他想了许多,许多。怨天?怨地?惟有面对。他似乎一下成熟了,深深感受到了身为父亲的分量。从此,他开始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救女、养女之路。家中的一切皆因女儿的到来改变了,原本好客的他们为了女儿的健康和脆弱谢绝了所有新朋旧友的来访。甚至连邻居偶有感冒发烧他都如临大敌。毕竟,心脏有病的婴儿太经…  相似文献   

10.
16年前制造的血案,让吴贵军踏上逃亡路。"漂白"身份后,吴贵军四处打工,潜心研究技术并发明专利,还以妻子的名义申请了国家专利权。直至被抓,妻子和8岁女儿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1.
舐犊     
<正>那是1991年的5月29日,庄稼地里的活儿正多,一大早他就与妻子下地了。快到中午时,有人慌慌张张从村里跑来告诉他:"你的女儿出事了!"他与妻子赶紧回到家,发现女儿浑身上下满是燎泡,呈重度烧伤状态。原来,3岁的女儿在家中与小伙  相似文献   

12.
37岁的赵文波3岁患小儿麻痹症,至今靠着左腋下杵着的一根被手臂和左腿蹭得锃锃发亮的拐杖行走。因家庭生活拮据,妻子去年下半年忍耐不住家庭困窘,撇下赵文波和6岁的女儿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赵文波父女俩相依为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不得已只好  相似文献   

13.
粤东某军用机场附近有家小餐馆,招牌上写的是“君悦餐馆”。老板娘陈嫂是一名中校军官的妻子,餐馆的墙上就挂着她与丈夫的彩色合影放大照片。客人问陈嫂:“你家军官大哥在哪个部队?”陈嫂总是说:“只知道在大西北,究竟在哪儿对咱也保密。”她这个餐馆的饭菜味道可口,价格便宜量又足,老板娘陈嫂性格开朗,服务热情,那些来此地打工的民工都喜欢到这里就餐,并呼陈嫂为“军嫂”,把她的餐馆称作“军嫂餐馆”。 这天午饭时间,餐馆门前的凉棚下,陈嫂正忙着照应几位民工吃饭,有两位年轻军官向餐馆走来。陈嫂认识他们是机场的李处长和…  相似文献   

14.
凡来过鲍皆彬家中的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躺在一张大床上的母女俩 :妻子秀华和女儿鲍雪。母女俩长时间卧床 ,不能活动 ,床头柜摆着各种治病的药瓶。1996年春 ,鲍皆彬调到莲洲乡任派出所所长。一个月后 ,因长江汛情严重 ,他担任了乡固圩防汛抗洪副指挥长 ,日以继夜战斗在江堤上 ,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此间 ,他的年仅10岁的女儿鲍雪突然连续五天发高烧 ,被诊断为急性肾炎。需要马上转院到南京鼓楼医院肾内科治疗。正在江堤上防汛的鲍皆彬闻讯女儿的病情后 ,心急如焚。他咬牙给妻子秀华打了一个电话 ,叮嘱她一人带着病重的女儿远赴…  相似文献   

15.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35):60-61
逃婚背后的真正隐情原来郑鑫临死之前把白薇叫到了床边:“我知道你是个好女人,我有件事求你一定要答应我。”说着,他哆哆嗉嗦地从身上掏出了一张纸,白薇接过一看,上面共两条:“一,我去世后,服装厂由白薇继承,住房由女儿小芸继承,存款60万元由我母亲李芬、妻子白薇和女儿小芸各继承2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无畏之爱     
有一对非常恩爱的老年夫妇,作为模范家庭的代表,参加了一场公益性的晚会。在结婚之前,丈夫就已经知道妻子患有癫痫症。因而,为了妻子生命安全着想,做丈夫的一直没有同意要孩子。他们现在的“女儿”是后来他们从福利院抱养回来的一个弃儿。面对身有疾病的妻子,他除了工作,几乎担起了所有的家务,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妻子。这期间,他还要抚养女儿,直到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止。在晚会直播现场,主持人手持话筒上前采访这位令人钦佩的老人时,问:“大伯,你在结婚之前,真的已经知道大婶患有癫痫症了吗?”老人面带笑容,很平静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7.
8年里,他悉心照顾身患癌症的女儿和妻子,照顾中风瘫痪的岳父。虽然他自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断4根肋骨,但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始终没有倒下——  相似文献   

18.
案中案     
案中案史志宏淮南铁路自合肥城穿出,巨龙一般向东南方向奔去、一出城,眼前便是一片富饶的大平原,肥东县天店乡油坊村便坐落在这块平原上。尚西队徐京田一家的日子过得宁静而快活,妻子带着女儿在家忙农活,他带着大儿子在城里做点小工,收入还算不错。除了维持一家吃穿...  相似文献   

19.
暴力男子禽兽不如,长期殴打妻子和3个孩子,还残忍的烧残小女儿小手。妻子、儿女个个遍体鳞伤,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整个家庭长期布满恐怖阴霾。一天深夜,妻子失手乱棍打死万恶丈夫,俩儿子帮忙抛尸。女检察官将母子三人送上法庭。母亲获刑入狱,家里只剩下一个无依无靠的8岁小姑娘。 从此,女检察官便挑起了照顾这个罪犯女儿的重担,演绎出一段催人泪下的母女情缘……  相似文献   

20.
孙晓雯 《中国保安》2013,(14):66-73
人们亲切地称呼保安员的妻子为“保安嫂”。由于保安员的工作辛苦。有的需要24小时备勤,可能生活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工作上面。面对这种情况,“保安嫂”无怨无悔,她们在家庭中默默无闻、多年如一日地支持自己的丈夫做好工作,成为这些保安工作者的坚实后盾。那么。在她们的眼中,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丈夫呢?本期“对话”邀请到了六位“保安嫂”: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文安分公司驻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大队长王桂明的妻子李金霞、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朱良玉的妻子卜菊香、丰台分公司内勤统计员宋建国的妻子赵绣霞、河南省郑州市保安服务公司东开分公司二大队大队长曹海武的妻子崔会苹、福建省集英保安集团有限公司保安部副经理尹刚的妻子逄慧菊、山东省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总公司天桥分公司保安班长孟宪海的妻子张艳,听她们讲述与自己丈夫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