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水污染防治有着明显的流域性,这就要求从生态的角度,从流域范围对水污染进行全面控制.这不仅是世界各国防治水污染的经验,也是我国在防治流域污染后分析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的总结.本文以期对我国水污染流域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有所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初探□杜俊英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又是水污染防治中起步不久、亟待深入研究的全新课题,涉及到水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管理方法的转变,必须将其纳入法制轨道,总结近年来流域水污染防治的...  相似文献   

3.
张梓太 《法学杂志》2004,25(1):19-21
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目前已成为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重点所在。在立法过程中,流域的整体性与立法的多元性问题以及水质补偿费问题是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应根据流域的特殊性作不同位阶的立法,尽量保证立法调整对象的完整性;对水质补偿费应理清其性质,明确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并逐步构建我国的水质补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的流域控制立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吕忠梅 《法商研究》2005,22(5):95-103
水污染具有明显的流域特性,流域则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水污染防治立法尊重流域特性、实行集中控制,是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在经历了淮河流域污染之痛后应该吸取的教训。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水污染的流域特性,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采取统一立法的模式,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流域综合控制体制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武萍  李颖 《法学杂志》2020,(5):84-90
面对我国水资源日渐突出的供需矛盾,2009年国家水利部提出了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念,并于2011年上升到国家管理层面,形成了我国现行的以政府权威管制为主要内容的水污染防治模式。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以来,我国重新调整了对水资源的监管方式,防治水污染的监管模式逐步向流域水环境统一管理、多元合作治理的模式转变。然而由于法律制度不够细化、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等原因,合作治理模式仍有许多缺憾,需要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坤 《法制与社会》2012,(29):182-183
流域水污染治理是典型的准公共物品,本质上是利益平衡的结果,但我国现行的GDP至上的政绩观、地方行政分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单一治理机制的种种弊端等成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现实困境,如何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本文给出了一些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21):58-58
国务院:用行政法规严控水污染2011年11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重点突出了饮用水安全、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详细规定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各项要求,对防汛抗旱、水域、岸线等水资源保护做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二条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编制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 (二)分阶段达到的水质目标及时限; (三)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和重点污染源,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四)流域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  相似文献   

9.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初审后,现正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水作为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每个环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确有民主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还存在着较大的修改空间:如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单一立法宗旨;转换"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消除"部门立法、多龙治水"的偏见,建立水事立法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流域综合管理通知;改变"事后控制、政府命令"的管理方式,注重"权力—权利"的平衡与扩大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出发,基于风险社会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建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四大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多元主体复合治理机制、风险责任分担与补偿机制和信任与合作机制,以期对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爱年  陈兰图 《现代法学》2002,24(4):133-137
当前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 ,在监管体制、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控制、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中的问题 ,提出完善的建议 ,将有利于我国城市水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丹江清泉终于安全的送到北京,这是首都人民的福分,也是革命老区的骄傲。千里送水,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商山儿女的智慧和汗水,也谱写出商洛市人大矢志不渝的监督故事。深化活动主题凝聚社会共识南水北调水量够不够主要看汉江,水质好不好关键看丹江,丹江流域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市人大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监督工作重点,把丹江流域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问题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尤为严重。本文从完善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出发,概述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以及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两个具体制度,分析在长江流域统一建立上述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NPDES:美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祥民  陈冬 《科技与法律》2004,(1):100-102,41
实施NPDES许可证制度是美国水污染防治法律的核心 ,该制度对美国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文对该制度的立法沿革、规范范围、颁发根据、许可证种类与内容、法律实施机制以及最新适用趋势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状与水污染犯罪态势频发的巨大矛盾,反思我国当前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尤其是在刑法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以江苏盐城案为引,从紧迫性、合理性、重要性三个角度论证论证水污染犯罪单独入刑的价值和必要。然后从水污染犯罪的自身构成要件方面出发分析,提出具体相关立法探讨。如完善双罚制、适度提高自由刑和罚金刑等。  相似文献   

16.
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新《水法》,把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作为重点,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定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这是多年来水资源管理经验的总结,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1日,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保证水污染防治法的有效实施,刑法方面的保障法功能也必须彰显。但是我国当前环境刑法不论是指导思想,还是立法技术上都相对落后,已经不符合国际趋势,有必要进行变革。本文通过对水污染犯罪的研究,主张重新建构水污染的刑事立法,包括水污染犯罪的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刑罚等,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水污染犯罪立法。  相似文献   

18.
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冬 《河北法学》2004,22(1):130-132
借鉴美国在利用法律手段防治水污染问题上的成功经验,从中美两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和调整重点、管理体制、调控机制、管理措施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对两国的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初步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完善中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水污染事故,已经引起国人充分关注。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水污染的法律治理,但收效甚微。在数十年中已经出台了数个法律文件治理滇池流域水污染,修改后的《滇池保护条例》也在很多方面有了进步,但治理效果仍不明显。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具体法律制度上的改进,还要进一步反思自然环境自身的许多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法律观念的更新与法律机制的创新。环境法律要回归法律血统,建立全面的流域管理机制,还要整合部门权力,重视发挥公众参与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近年来,随着该区域各类化工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太湖流域的水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实践证明,通过完善太湖流域环境立法是解决太湖流域环境问题进行流域治污的根本之策,本文从区域立法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跨地区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治理污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