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受社会环境、网络场域、主体因素等多重影响,话语构建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新语境。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内容思维、受众思维和媒介思维,处理好话语"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三大问题,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逻辑的基础上实现话语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2.
话语权指向伦理和阶级两个维度,表征为话语权利意识和话语权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产生于教育主客体交互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是影响教育思想传播的关键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逐渐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存在受教育者话语权利意识泛化、话语权力关系失衡、话语主控权弱化以及话语主导功能发挥缺乏保障等现实困境,通过强化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风格、培养教育对象的"责权一致"意识以及规制网络话语权力场域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的遮蔽、网络新媒体适切性的不足、育人协同性的缺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变革创新。江南大学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之下,遵循"交往理性"话语原则、"使用与满足"传播策略、"互联网思维"时代逻辑,整合多方力量打造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拓展新媒体育人场域、构筑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融场域优势,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践、评、建"全过程,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生质性变革。全媒体融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运用协同学理论,突破传统一维式扁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掣肘,构建一套全新的协同育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以全媒体融技术为主控制序参量,包含思想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子育人体系,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创新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面对泛娱乐化思潮以及生活方式娱乐化的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话语思想引导力弱化、话语实践管控力不足、话语空间场域力收缩等不良现象。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应严实把握去"泛"理性思维,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过程中,要避免刻板生硬和"泛"式娱乐的极端,实现娱乐性和思想性、幽默感与获得感的辩证统一,提升话语思想涵摄力、加强话语实践管控、巩固话语空间阵地。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是在高校意识形态政治实践中潜隐政治权力运作展现出来的话语表达形式。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性后果致使新媒体场域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存在着理论话语边缘化、学术话语内卷化、实践话语薄弱化的困境,因此,文章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转型的四维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语言的飞速变化,呈现出话语思维的权威解构、话语形式的逻辑颠覆、话语内涵的前景表达、话语功能的交往理性、话语场域的跨越虚实等五大特征。这些特征使大学生群体语言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间存在鲜明的语言代沟,造成权力话语优势削减、话语内容焦点分散、话语传播方式改变、话语接受机制转向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构建话语链接、构筑语言共境的方式跨越语言代沟、融合话语圈层,以确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经历了从正统性向生动性,从权威性向交互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适应性特征。网络的出现及网络语言的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与大学生平等的对话意识,要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合理运用网络语言,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论场不仅是大学生信息获取、观点交锋和利益表达的时空环境,还是挑战官方主流舆论场和可能滋生公共危机的"温床"。鉴于高校网络舆论场域学生动员呈现出的实时性、互动性、草根性及群体极化性等主要特征,高校网络舆论场域中的危机管理,须在尊重青年学生利益诉求和表达方式多元化、重视校园舆论领袖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引领高校舆论方向,并通过积极营造有效利益表达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政治实践,培养合格政治人。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外源"和"内生"环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与形式上被解构:信息传播主体分散化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流话语权,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拆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大叙事传统,信息碎片化传播所依赖的浅层理解和感性认识隔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性推演的论证方式,碎片化思维方式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的短时记忆拆解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整体结论的分析和理解。在自媒体通过"网络赋权"塑造的全新话语权力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作出重构:在把握话语权的前提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等对话机制;加强微观叙事基础上的宏观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打破"闭环场域"并进行"分众"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精准传播;聚合碎片化的虚拟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角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  相似文献   

11.
微文化场域下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多元化,传播信息的碎片化、简洁化,传播模式的分众化、圈群化,使得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多重困境。微文化场域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与时俱进,加强与微文化相适应的培育路径创新,提升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具体路径包括:生态调控,全力营造明朗"微空间";观念创新,加强政治认同"微教育";力量整合,打造新型培育"微队伍"。  相似文献   

12.
网络圈群自建立起就带有鲜明特征,圈群中主流意识形态缺失、思想引导难以介入、思想交流高度自由,给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圈群视阈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供给,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圈群理想信念教育队伍,这对丰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中介,具有意识形态性、互动性、时代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冲突、政治话语与个性话语的阻隔、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的脱节、主体话语与客体话语的失序等现实困境。高校应该坚持实践性、时代性、主体间性原则,通过建构话语理念革故鼎新、优化话语语境融合更新、坚持话语内容与时俱进、实现话语形式转换创新,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  相似文献   

16.
受众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接受和认可,影响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明晰大学生受众的需求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个性特征是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步。分析大学生受众的主要特征,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受众认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特点及认同入手,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的观点;同时指出目前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定位和认识不够准确等问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构建适应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组织方式、教育过程、效果评价等全部数据化、网络化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密度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是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微信息、短视频、虚拟现实是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趋势。大数据技术与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多样性、问题的泛在性、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高度契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当处理好主导性与主体间性、教学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等关系;通过打造全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云平台,夯实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通过构建针对大学生的"两类"大数据监测,校准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靶向;通过开设网络意识形态教学,锻造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利剑。  相似文献   

20.
圈群文化是自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圈群文化以其信息来源个体化、内容碎片化、传播快速化、讨论集中化等特点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并得到迅速发展。充分发现圈群文化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