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韩瑛 《学理论》2015,(5):1-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所在。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美娅  曾慧芳 《学理论》2010,(13):55-5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涉及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们致力于研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侠 《学理论》2009,(21):15-16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独特的功能,体育与人体的和谐全面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觉生 《理论探索》2003,3(4):13-1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要求 ,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互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田华丽 《学理论》2009,(2):10-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体现。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证,而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而论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蕴;最后就二者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同一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内在的本质特征和无比的优越性,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雯 《理论探索》2004,(3):65-6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又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还要正确处理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各种相互关系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5)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尺度,最主要的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公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是发展全民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重新定位我国政府责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是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2)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观点。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有助于真正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解放。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相结合来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能够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则归结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保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非常必要的。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兰 《理论探索》2005,1(6):19-20
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关注的重大问题。毛泽东阐述了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论。江泽民更是在实践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实任务提了出来,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超现实的命题现实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提出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适应  相似文献   

18.
庞桥 《理论导刊》2003,3(7):35-37
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历史发展过程、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今天,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我们应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学诉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外开放中形成中国人的世界交往,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