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神经病医生和科学家,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第一次使用“精神分析”这个概念,是在1896年所写的一篇论文中。1900年出版的《释梦》一书,为他的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二十年代起,他的精神分析超出心理学范围,开始向文学、哲学、教育学和宗教等领域渗透,成为二十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之一的弗洛伊德主义就以他而得名。本文仅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若干问题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切入,围绕着女性主义对其的批判、继承、发展和反思,深入探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弗洛伊德是否是一个彻底的生物决定论者目前还尚未定论,对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者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他对生物决定论的挑战,可是这并不能否认其理论内在的男权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其中提出了许多对我们今天的创作和研究仍然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文艺创作观,他的理论支柱主要是关于“性本能”和“无意识”的阐述。他用这些观点分析了神话《俄底浦斯王》,从而得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观点“俄底浦斯情结”。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与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析与唯物史观张鹤鸣本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已深深地渗入到西方社会文化中,尤其是人的哲学、社会发展理论和文艺创作理论等重要领域,并成为这些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最有影响的学派。可在我国,却仍被视为与唯物史观不相容的谬论。对此...  相似文献   

5.
张晏 《求索》2013,(1):162-164
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概念、性本能理论、俄狄浦斯情节以及关于梦的阐说对欧美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欧美现代作家,茨威格在采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博采诸多同时期著名作家的写作技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被称作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由此成就了茨威格作为现代世界文坛心理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地位,对世界文学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梁丽营 《传承》2008,(22):78-79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PsychanIysis),确切地说,是一个理论复合体。这个学说,既包含有精神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理论等方面的实证知识,又包含着作为整个学说理论基础的哲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对它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地侧重于它的若干具体理论方面,而对其中的哲学却严重地忽视了。以至造成这样的情况:人们一方面把弗洛伊德主义当作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另一方面,实际讲述的是浑然一体的精神分析学说。如果不把哲学从整个精神分析学说中分离出来,这不但不能给人以明晰的“精神分析哲学”的概念,而且对于深入地把握整个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爱欲解放理论,但弗洛伊德偏爱用"性欲"一词,而马尔库塞则偏爱用"爱欲"一词。不同的用词不仅折射出了马尔库塞的精英主义立场,而且还标志着其理论重心的转向。对马尔库塞与弗洛伊德不同的用词倾向,国内学者虽有相关研究,但仍然不够深入和具体,没有注意到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爱欲"概念的改造经历了一个从精神分析心理学到哲学再到社会学的流变历程。马尔库塞偏爱用"爱欲"一词实是将弗洛伊德理论哲学化的结果,从哲学化的爱欲出发,马尔库塞构想了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存在状态,并由此走向了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其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海 《理论月刊》2002,(10):23-24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及人格发展三个部分,他的人格理论不仅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人对自身的认识,而且在临床、教育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均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在文学批评观方面的观点,特别是对于创作的动力、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本质等方面的观点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位大师都认为潜意识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并都从心理机制上发现文学创作的规律,形成精神分析批评观。但是不同的经历与性格又使得两者的精神分析批评观自成体系。弗洛伊德忽略文化传统对文学的影响,而尝试用梦来解释文学创作,陷入泛性论的困境。荣格尝试从宗教神话里寻找原型,脱离社会现实探索文学创作,给文学披上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文学、医学和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研究犯罪心理是现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四个方面的理论分析雷楚年诈骗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以期揭示其实施犯罪活动的深层次原因,并探寻该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由前期到后期有不少发展和变化,但他始终维护一个基本信念,这就是他的心理学的科学性。弗洛伊德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许多人反对弗洛伊德,不同意他关于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的观点,他们试图把精神分析更多地看作一种哲学或艺术活动的形式。另外一些人,例如早年追随弗洛伊德的鼎鼎大名的荣格,则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特别是他关于“性欲”的理论,看作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陈腐的道德的一个反动的结果①。这些人也许并非全无道理。但不管怎样,对弗洛伊德来说,他们的意见是难以接受的。他几乎是痛苦地和那些反对他的人争辩,精神分析象公认的物理、化学这样的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当之无愧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金圣华  刘将 《求索》2012,(2):108-109,219
把精神分析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弗洛伊德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最初梦想。百年后的今天,试图把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的研究发现相整合的学术热潮再度兴起,这一研究取向也称为"神经精神分析学"。本文考察了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来开展精神分析研究的三种整合路径:一是研究精神分析相关概念的神经机制;二是以神经科学证据为基础评价精神分析的理论;三是用脑成像技术评估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尽管这些整合方法并不能完全回应精神分析理论面临的科学性质疑,但神经精神分析作为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以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为视角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内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演变过程从两位一体逐渐演变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把握其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理解,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  相似文献   

16.
周丽芳  吕英军 《求索》2010,(12):99-100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概念,它对于理解分析师在临床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具有深刻意义。这个概念经历了名称不断变化,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孕育了投射性认同思想的萌芽,克莱因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而拜昂则把一种系统的观点带进了精神分析的术语体系,将投射性认同发展为一种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无意识的交流模式。发展后的投射性认同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健全人格形成机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智跃 《求索》2008,(10):176-178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启示我们认识到,在精神分析文学中,有“一种存在于作品之中的文本”,即潜本文,它与显文本构成一体两面的立体存在,是艺术形式将无意识内容表达出来的关键。利用潜本文理论,我们可以对新时期受精神分析影响的中国小说的文本结构、内容选择、语言表达、人物塑造、叙述视角等方面的美学特点做新的分析,从而揭示小说文本许多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中,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假设人类的行为是理性的,因而对组织的研究总是局限于研究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规范和制度。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方法以来,很多学者开始运用这一方法来解释组织的行为,创立了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戴蒙德就是著名的代表。精神分析方法在组织理论研究中的运用,拓宽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但由于其过于强调人类行为的非理性,使得对组织的研究又容易陷入不可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具有深刻的人学意涵,从人学视角出发,阐释其中的人学逻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在要求。文明的本质在于人的进步。现代资本文明的开创,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代资本文明具有典型的二重性,资本文明的弊端和缺陷,决定其是一种历史的和暂时的形式,人的进步将在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中达成。人类历史步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时代,将开启人的自由解放的理想生存状态。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循,在实践中开辟了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底色,凸显出人的主体价值,实质性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人本意蕴和价值逻辑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20.
运用勒旁、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洪秀全自杀行为进行心理分析:一是洪秀全本身所具有的原罪意识;二是天京事变的影响,它摧毁了太平军的心理纽带;三是集体心理与个人心理交织过程中,社会形势的变化造成的心理与社会同一性无法达成一致。在这三种心理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洪秀全最终选择了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