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征稿启事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以刊载国际问题研究论文为主、同时反映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目前,我刊在栏目设置上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国家安全理论、国际经济等。现面向广大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教师征稿。  相似文献   

2.
信息革命已经给国际关系带来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潜在威胁。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还是建构主义,都未能系统地提出应对这一挑战的理论和解决途径。但与此同时,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变迁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社会的既有基础之上,这就为解决信息时代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即辩证地融合现有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长,采取实用的折中主义态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时代安全研究的中观理论。  相似文献   

3.
刘德斌在《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一文中介绍说,巴里·布赞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人民、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概念和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布赞认为,现实主义并没有把“安全”和“权力”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建构主义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包括国家利益论(国家身份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转换理论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与此相对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也包括四个部分,即区域安全合作中的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区域安全合作发生于其中的国际体系结构、区域安全集体认同的形成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对区域安全合作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是以多维视角研究国际次体系区域的安全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关注权力,也同样关注制度和身份,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构成了该理论的三个重要支柱。该理论强调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强调身份使权力产生了不同的意义,这样,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有机地融合在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中,使得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对地区安全问题的解释更全面、充分。  相似文献   

6.
卢静 《外交评论》2004,(3):58-62
国家安全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充实。中国顺应历史的发展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型安全观。本文试图从安全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国际关系理论界对国家安全的各种诠释,来较全面地认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安全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相对的稳定、完整和没有威胁、恐惧的状态 ,以及维持这种状态的能力。从客观上讲 ,研究国家安全既要看国内环境 ,也要看国际环境。从主观上看 ,国家安全还要看其对相关国家是否信任 ,是否有恐惧感。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既有现实的 ,也有潜在的。维护国家安全也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安全战略可概括地分为霸权战略、同盟战略、均势战略、集体安全战略、综合安全战略、共同安全战略、合作安全战略、有限的防卫战略。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既有国际安全、全球安全 ,还有地方安全、个人安全。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以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问题研究为主旨、国际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设有"国际政治"、"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栏目。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3,(1):F0002-F0002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际关系学院学报》杂志自2013年第1期开始更名为《国际安全研究》。本刊以"加强战略思维、审视国际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反映国际关系研究成果,重点刊载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安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相结合。本刊主要设有安全理论、  相似文献   

10.
“集体安全”一词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许多人也认为集体安全是一种可靠的安全模式。集体安全有其优点,但同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憾,对此我们应有全面的认识。中国在集体安全问题上应客观冷静地采取科学的两面兼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与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国际关系现实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理论从古典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发展到今天众多理论的百家争鸣 ,这也引起了安全观的演变。将安全观变化的探究置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框架内 ,有助于把握安全观演进的外部原因及不同安全观的理论依据 ,从而为冷战后更进一步探讨安全理论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0期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一种审视:对学科分支领域的快速扫描(中)》一文中,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指出:“哥本哈根学派”一词在中国专业期刊上的出现,比英国学派还要晚,相对而言对它的介绍和分析也略少。这一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北欧一带的思想流派,依据这一地区近代历史形成的传统,侧重探讨地区共同体基础上的安全复合体形态及和平主义理论渊源,对美式的国家中心主义的军事安全观念作了学理的和政治的批评。正是由于这些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3.
《国际安全研究》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其前身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是一份以研究国际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安全研究》以"加强战略思维、审视国际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反映国际关系研究成果,重点刊载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安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以刊载国际问题研究论文为主、同时反映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近年来,我刊在栏目设置上向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方向倾斜,主要栏目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国家安全理论、国际经济、国际法等。为加大国际关系方向的发稿比例,现面向广大从事国际关系研  相似文献   

15.
江涌在《政府采购与国家安全的经济学解读》(《中国招标》2007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由于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政府采购的货物、服务、工程和设施等往往会涉及一般商业交易所没有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属于商业机密),而国家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混合性公共产品”与“纯粹公共产品”之分,国家安全属于“纯粹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生存至上”的原则是以色列独立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原则。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架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想同中东国际政治斗争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和冷战对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得以实施、检验、修正、完善的历史实践舞台,赋予了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强烈的军事冲突特点和冷战斗争色彩。其中的均势外交和武力威慑两大战略构成了冷战时代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两根支柱,对于以色列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历来被以色列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倚重。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6次提到“安全”,其中3处为“国家安全”;2002年十六大报告14次提到“安全”,其中3处为“国家安全”;2007年十七大报告23次提到“安全”,其中5处为“国家安全”。十七大报告与以往的一个区别是,对国家安全整体内容(如“安全战略”和“安全体制”)的论述,既没有放在军队国防建设部分,也没有放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环境安全是环境领域与安全领域交叉而形成的新概念 ,环境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构成的危机和威胁 ,严重恶化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局势紧张、引发国际冲突、甚至导致局部战争 ,危及有关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以及生态威胁论对国际关系的毒化和对主权的挑战。因此 ,要通过建立国际解决机制 ,推动国际环境合作 ,来实现环境安全和国家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以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问题研究为主旨、国际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设有"国际政治"、"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栏目。"国际政治"栏目刊登关于对国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重点关注当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重要的国际事件,国与国之间、地区间的一些焦点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北京国际关系研究生论坛上,有关建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随着中国实力与地位的上升,学界和政界都在呼唤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对此,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教授持不同观点,并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的《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一文中明确指出:国际关系理论本身是没有国家性的,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阎学通教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都是人类的公共物品,没有国籍的排他性。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流行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没有国籍,所有国家都可以使用它们。虽然这三种理论的创建者都是美国的学者,但这些理论的创建者们并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美国理论。这如同孔子、管子、墨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创建者之一,他们虽是中国古代先贤,但他们的思想理论却是普世的,他们从未称自己的理论是中国理论。英国学者牛顿是古典物理学理论的创建者之一,他也不将自己的理论视为是英国的理论。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建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有能力创建有国别的国际关系理论。借助先秦政治思想创建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学者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创建成的理论是中国的理论。中国学界在国际关系理论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是没能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而是没能创建出系统性强的理论,理论研究长期停留在产生相互矛盾的思想火花的水平上。加强方法论、古代政治思想和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三方面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尽快创建系统性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