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东盟自从1967年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经济而言,东盟自1977年就签署了《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协议》,1992年更是一致决定至2008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后来改为2002年1月1日,个别经济发展落后的成员国可推迟几年),最终在2015年和2018年分批实现零关税的目标。然而,对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东盟的成效主要是在政治上,而经济方面的收获却微乎其微,“无论是从静态收益还是从动态收益来看,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都是不成功的”①。本文先从理论上说明经济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2.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竞争政策①提出的背景1992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上,东盟各国签订了《新加坡宣言》和《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宣布从1993年1月1日起15年内(即2008年之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各国一致同意到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设想。与自由贸易区相比,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它不仅要求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重要的还要求成员国逐步协调产业、贸易、货币和对外政策。但由于东盟内部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合作机制也存在不少缺陷,使得“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1975年和1992年是东盟区域安全合作发展的两个分水岭。东盟在成立之初,并未考虑要成为一个军事同盟,成员国之间也基本上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合作。1975年的巴厘首脑会议通过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东盟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此后,东盟成员国内部开始加强双边和三边的安全会作,但是这种合作仍然是在东盟这个机构之外进行的。1992年的新加坡  相似文献   

5.
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合作是由东盟发起的。由于东盟自身经济合作的成功发展以及东亚大国之间的矛盾 ,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但是 ,东盟作为一个由中小国家组成的集团 ,要真正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缅甸与东盟经济关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东盟,这是缅甸对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缅甸开始融入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对于缅甸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缅甸加入东盟后,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双方的经济合作成就尤为突出。一、东盟对缅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缅甸加入东盟后,即确立了与东盟加强联系和合作、借东盟国家的投资和技术发展缅甸经济的外交策略。缅甸入盟以来,东盟对缅甸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东盟成员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在缅甸吸引的外资中占据主导地位缅甸军政府上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东盟十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国际经济合作通常离不开国际政治大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很难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各方也难以产生经济合作的需求。东盟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8.
自东盟成立以来,区域内经济合作始终滞缓拖沓,乏善可陈。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盟加速了经济领域的合作步伐,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东盟经济合作越向前发展,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大。今后东盟经济合作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协调成员国之间的不同意见,使其所推行的一系列合作方案如期实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盟宪章及经济共同体蓝图的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运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踏上新台阶。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引导。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趋势,提出了中国一东盟经济一体化战略框架。其基本思路是在合作方向与发展目标指引下,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多路径展开全面合作,构建一系列战略支撑,最终推动中国与东盟建成关税同盟乃至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东盟在成立时曾提出要加强东南亚区内经济合作, 但发展至今, 东盟内部的经济一 体化水平仍然很低, 其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政治合作才是东盟合作的真正动力, 地区内 经济合作偏于强烈的象征意义;二是独特的“东盟方式”———追求国家利益, 成员一致和政治合作 “三位一体”日益成为阻碍经济合作深化的绊脚石;三是东盟国家高度依附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弱 了地区内贸易和投资的动力。东盟只有通过利益协调、制度完善和发展模式转型“三管齐下”, 才 有可能保持自身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流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流量规模特征、国别分布特征和行业分布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东盟经济共同体——其概念、成本和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东盟经济共同体设想是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2002年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上提出的。这是一个广域的经济共同体设想,但东盟各加盟国能否接受,还要看地区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时,各国如何判断该共同体所带来的利益和成本、收益和痛苦的程度。该设想的要点是加强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从这种意义上看,应该说处于根据1992年的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这一历史性决定而着手的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延长线上。但是,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设想,就必须详细地描绘全面的经济蓝图。作为其最终目的的经济共同体必定会成为超越通过A…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能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 ,一直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近年来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参与能源的国际合作 ,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安全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东盟间的能源合作发展迅速 ,并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一、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的现状中国与东盟在能源领域的正式合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7月 ,中国与菲律宾签订原油长期贸易协议 ,协议规定自1979年至1983年中国共向菲律宾出口胜利原油120万吨 ,这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有关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性决定,显然最好地反映了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加强其经济合作的决心。而且,鉴于当前地区一体化的全球性趋势、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必须通过充分放宽对本地区贸易与投资的限制来保持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活力,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此,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就是通过把东盟内部的关税率降至0-5%以及在预定日期(这个日期已为了对付新的经济挑战而提前了)之前取消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数量限制和其它非关税壁垒,从而把各个东盟成员国的市场结合成一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意义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届东盟、中国"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正式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按照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建立该自由贸易区的过渡期为10年,除了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外,还将会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为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中方将适时向东盟中的三个最不发达成员--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这是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将对东亚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的全面展开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新加坡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经济增速达3.5%,创近4年新高,全球竞争力有所回升.制造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建筑业发展放缓,服务业和旅游业保持稳定;货物贸易扭转连续下滑趋势,并呈现进出口产品、贸易伙伴集中的特点;但由于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市场萧条,失业率增高.保持经济高度开放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多举措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智慧国建设、积极落实产业转型蓝图是新加坡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2018年,新加坡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及中国的经济合作将成为新加坡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新加坡各产业将维持相对稳定的发展,重视和协助企业的发展仍将是新加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刘兴华 《东南亚》2005,(2):10-15
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贸易自由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表现在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涌现。近年来,东盟区内、区外经济合作不断增强,对外贸易亦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从经济合作视角分析东盟对外贸易的地缘结构特征,并进而对东盟区内贸易和区外贸易的发展前景做一初步展望。一、近年来东盟的对外贸易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盟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大幅波动,对外贸易也相应地一波三折,总体呈“温和”上升的发展趋势。根据东盟金融与宏观经济监管…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东亚虽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继“东盟 1”、“东盟 3”后,2005年又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促使祖国大陆和台湾省的经济进一步密切与整合,这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1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始生效,协议中关于开展互惠合作的领域如下:贸易、投资、农业、通讯与传媒技术、合作发展湄公河流域.在2010年完成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越南和中国位于中心位置,由此可见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东盟10国领导人于2007年11月20日在新加坡签署《东盟宪章》,这预示着东盟共同体将正式建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在次区域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该区域内相关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笔者不揣浅陋,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与注意事项,及广西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