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4):158-161
人大的预算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其代表全体国民制约政府财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现实中,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力在诸多环节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存在被架空、被虚化等问题,这与人大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从深层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逐步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实权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拉 《法制与社会》2013,(26):183-184
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的审批和监督其执行。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规范政府的预算行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预算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我国预算监督体制概况以及我国人大预算的几种基本的监督方式。从而进一步说明,在实践中行政权对我国预算监督的影响表现在对预算监督主体,人大会议程序,预算监督活动,监督权以及知情权行使等方面。最后,对减少行政权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13,(23):13-15
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中,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运行,不能缺少人大监督。一是政府要正确理解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人大的预算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其代表全体国民制约政府财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现实中,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力在诸多环节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存在被架空、被虚化等问题,这与人大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从深层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逐步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实权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曾润生 《江淮法治》2014,(17):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如何做好地方人大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笔者认为,开展和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工作要做到“六要”。第一,思想认识要提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不偏不倚直达目标。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去年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自己也从以前的监督对象变成了一名监督者。通过一年来对人大工作的学习和实践,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大的监督同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那么,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依法做好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是我们从事县级人大工作者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大“个案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来人大“个案监督”在强化人大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人大“个案监督”的意义、宪法依据、性质和要素、存在的不足以及搞好“人大监督”的对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期存在的“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的提法,在人大工作的实践中产生了某种错觉,以至于让一些人误以为“人大监督就是支持”、“找政府的问题就是不支持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9.
预算监督是现代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腐败、增强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制度条件。目前,我国预算监督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必须以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能力和增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为要点,构建起立法机关、审计机关和社会力量三重监督相互配合与补充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质询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但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全国人大及省级人大偶有所闻,在市、县级人大则鲜有案例。作为人大各项监督手段中比较严厉的一种刚性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是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市场上买卖双方因所交易商品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买方的“逆向选择”现象的。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这一领域中,也有其应有之义。相对于人大监督来说,政府预算部门充分掌握预算编制的信息源,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供哪些信息、提供多少、提供信息的精细度如何,一定程度上都依政府说的算,加之预算编制的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施有效监督是人大监督的老问题,现实工作中,地方政府总感觉人大监督没监督到点子上,他们时常抱怨:“政府工作忙忙碌碌.终日忙于上项目、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还要腾出时间来迎接人大视察、检查、调查、评议等,精力分不开,时间不够用”等等,人大也深陷“没事找岔、添麻烦添乱”之烦。其实,地方政府还是很欢迎人大监督的,那么,他们期待什么样的监督?又有哪些“监督需求”呢?  相似文献   

13.
“管好钱袋子”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长期以来,“豆腐预算”一直被世人所诟病。如何从“豆腐预算”走向刚性预算已经成为当下公共预算改革的一个时代议题。前不久,温岭市泽国镇将2008年公共预算明细表公布于众,将人大代表、民众代表的民主恳谈引入到预算审议中,并将地方人大鲜有采用的票决制纳入到预算报告表决程序里,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预算监督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监督法》颁布实施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人大工作急需研究、探索的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的体会是。作为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想搞好人大监督,必须在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拓宽监督领域、强化监督措施、硬化监督手段上下工夫,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努力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5.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但长期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大的整体形象。如何提高监督质量,树立人大威信?笔者认为,关键要力戒“怕、虚、盲、懒”。  相似文献   

16.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预算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要求,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对于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人大实施监督的重要形式。调查研究做的好坏直接关系人大监督的效果。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想好题目,带着“框框”去调研。如何提高调研的质量,笔者以为不带“框框”,到基层“海调”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去年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自己也从以前的监督对象变成了一名监督者。通过一年来对人大工作的学习和实践,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大的监督同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那么,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依法做好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是我们从事县级人大工作者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14,(17):26-27
近年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践中摸索,探索中前进,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日益彰显。但因种种原因,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还不到位,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用足、用实、用活监督权,不断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实效,是摆在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大监督首要问题是要在“准”字上下工夫,只有监督做到准确无误.才能点到监督问题的要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