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BDV)和新城疫病毒 (NDV)接种同一鸡胚收取种毒 ,试制IBDV、NDV二联弱毒冻干疫苗 ,安全性和效力检验均达到这 2种单苗《规程》规定的标准 ,证明 2种病毒在鸡体内产生互不干扰抗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MPV)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及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分别经肌肉接种非易感动物--成年产蛋母鸡,并定期采血检测试验鸡的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和MPV特异沉淀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油乳剂灭活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5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6.30%;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后2周的峰值134.6.弱毒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7.83%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39.17%;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116.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6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5.67%;同期其特异抗体由0升至164.结果表明,MPV各种疫苗均可以诱导产蛋母鸡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由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从当地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发病鸡群中分离出1株该病毒野毒株,经鸡胚接种、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该毒株鉴定后制成灭活油乳剂疫苗,通过实验室检验及多年的田间试验,证明该疫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保护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和新城疫(ND)为模型研究自拟中药免疫增强剂(简称补益方1、补益方2)对IBD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ND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用间接ELISA法测定鸡血清IBDV抗体效价,以微量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测定血清ND血细胞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补益方1与IBD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配合使用,血清IBDV抗体P/N值在测定期内(4~39d)都高于免疫对照组;补益方1和补益方2对ND油乳剂灭活苗均有一定的免疫增强效果,其中补益方2的免疫增强效果(平均为1.020)明显优于补益方1(平均为0.410),从而认为补益方2与IBD疫苗、ND疫苗配合使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以提高机体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用鸡毒霉形体F株新鲜培养物经点眼途径分别感染1、3和20日龄北京白鸡,以测定其对鸡的致病性。其中有部分鸡在感染F株的同时,感染前或感染后接种新城疫Ⅱ系苗或LaSota株疫苗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_(120)株疫苗。试验结果表明:F株对各日龄鸡感染都不引起气囊病理损伤,不影响体增重;从感染鸡至少在感染后30日仍能分离到霉形体;接种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增强F株的致病作用。而感染鸡毒霉形体NB_(72)株的部分鸡出现气囊损伤。结果显示F株对鸡不致病。  相似文献   

6.
将鸡腔上囊提取物、复方中药和左旋咪唑分别按一定比例加到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产蛋鸡群.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鸡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都较高,均能早期诱导鸡群产生高水平新城疫抗体,但加入腔上囊提取物接种的鸡免疫维持期更长.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6对分别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IV)、鸡毒霉形体(MG)、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新城疫病毒(NDV)和滑液霉形体(MS)的特异性引物,根据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理和多重PCR原则,优化建立了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6种禽呼吸道病原的二温式多重PCR.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6条区段大小与设计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即IBV 1720 bp、AIV 1050 bp、MG 732 bp、ILTV 647 bp、NDV 310 bp、MS 207 bp,对人工感染鸡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LP-SF分别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和26日龄商品鸡,评价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SPF鸡接种后除282E4株鸡痘病毒组在接种部位出现痘斑外,其他组鸡无任何临床症状.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rFPVLP-SF组鸡的血清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免疫后第21 d以1×105ELD50的F48E8株NDV滴鼻攻毒,观察14 d,rFPVLP-SF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鸡的保护率分别为92%和100%,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大空斑株鸡痘病毒组和攻毒对照组鸡均全部死亡.结果显示,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弱毒株F蛋白前体(F0)F2片段的特异结构,人工合成特异性多肽,将多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化学偶联制备成全抗原后免疫小鼠,制备抗多肽血清.经ELISA检测,该抗体与NDV弱毒株呈阳性反应,而与鸡痘病毒(FPV)、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NDV强毒F48E8株和四平株呈阴性反应.试验结果证明该抗体可以用于鉴别N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0.
以禽流感病毒(AIV)H5N4株、H7N3株为抗原研制了H5N4-H7N3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保存期及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验鸡疫苗在免疫后3周到9个月内对AIV-H5N4的攻击均获全部保护.疫苗4℃保存15个月,其免疫效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enBank中收录的30株新城疫病毒(NDV)全基因组序列间的差异和它们对应的F基因片段22~420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高度相关(r=0.937),该片段可作为区分NDV野毒和疫苗毒的指纹序列。据此设计了1对扩增用简并引物(其中一条用于PCR产物的直接测序),建立了RT-PCR-测序技术,并测得2个参数:NDV标准疫苗指纹序列库和指纹序列的变异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多功能自动分析软件,通过对该指纹序列的分析,不仅可以区分NDV疫苗毒和野毒,还能同步测定这些病毒的毒力和基因型。该技术对NDV标准毒株的测定结果与已知信息完全吻合,且只需3 d即可获得结果。对不同禽类(鹅、鸽、鸵鸟、鸡)中分离的NDV的测定结果表明,59%为残留的疫苗毒。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过程中,鸡Toll样受体7(chTLR7)表达的变化情况,采用Trizol法抽提ND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chTLR7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CEF被NDV感染后第12、24、36、48小时,感染组chTLR7mRNA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8.63、0.05、1.37、10.62倍,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chTLR7可能参与了NDV感染CEF的早期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新城疫病毒(NDV)Mukteswar毒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已测定的NDV Muk-teswar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扩增出包含全基因组cDNA的5条片段,并按一定顺序依次克隆入pSL1180载体中,然后在cDNA 5′末端插入T7启动子序列,3′末端导入具有自我剪切功能的丁肝病毒核酶序列和T7转录终止信号,构建了能转录具有精确5′和3′末端全基因组cDNA的转录载体pNDVT7。将表达核蛋白、磷酸蛋白及转录大蛋白的辅助表达载体pCIneoNP、pCIneoP和pCIneoL与pNDVT7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转染BRS-T7细胞,4 d后将细胞悬液接种9日龄SPF鸡胚,结果获得了高效价的重组病毒。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反向遗传系统能高效、快速拯救重组新城疫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gB F)的免疫产生期,将60只30日龄SPF鸡随机分为6组,以5d为间隔在试验开始第0、5、10、15、20d时选取10只进行免疫,经翅内侧皮下注射接种1000PFUrFPV gB F,另外的10只作为对照。在第1组免疫后的第25d,将不同日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再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新城疫病毒F48E9株强毒攻击。结果表明,在rFPV gB F免疫接种后第10d时,可以诱发抗gB的抗体,保护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新城疫强毒的攻击。由此确定,rFPV gB F免疫产生的时间是接种后第10d。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观察细胞病变(CPE)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米糠凝集素的特性和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米糠凝集素能凝集鸡红细胞,促进新城疫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对热有一定的稳定性,耐酸碱;在体外,用米糠凝集素与新城疫病毒作用或用米糠凝集素预处理Vero细胞,均能抑制新城疫病毒在细胞上病变的形成。提示,米糠凝集素具有直接抗新城疫病毒和预防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禽流感病毒 (AIV)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中分别按每头份疫苗加亚硒酸钠 0、0 .0 5、0 .10、0 .2 0、0 .4 0mg ,分别免疫 7日龄AIV疫苗非免疫鸡。免疫后不同时间 ,各含亚硒酸钠疫苗组鸡的HI抗体水平均高于不含硒疫苗组 ,以含亚硒酸钠 0 .2 0mg/头份组鸡的抗体上升快、达高峰值时间早、维持高抗体水平时间长。经对免疫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 (RBC C3bRR)促进率及抑制率测定 ,表明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试验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促进率 ,而红细胞免疫花环抑制率变化各组差异不明显 ,以含亚硒酸钠 0 .2 0mg/头份组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城疫病毒基因结构特点及强、弱毒株F0 裂解位点的序列差异设计2 对引物,建立了快速诊断新城疫并能鉴别诊断新城疫强、弱毒株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技术。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和操作简便等特点,不仅适用于对鸡胚毒的检测,也适用于对病鸡组织匀浆液的检测,是新城疫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颇具潜力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和鸡毒支原体(MG)的基因序列,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分别针对鸡AIV、NDV、IBV、ILTV和MG的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并进行了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和TaqDNA聚合酶浓度的优化,以及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5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RNA(AIV、NDV、IBV)和DNA(ILTV、MG)进行多重PCR扩增,均同时得到5条片段大小与设计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即268bp(AIV)、321bp(NDV)、457bp(IBV)、662bp(ILTV)和732bp(MG);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敏感性,能检测出1pgAIV、1pgNDV、10pgIBV的RNA和1pgILTV、10pgMG的DNA。对鸡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 2对引物V4L1、V4L2和V4L3、V4L4 ,用RT PCR法对新城疫病毒 (NDV )V4克隆株的L基因进行了分段克隆。用V4L1、V4L2扩增出约 4 .1kb的V 4LA片段 ,用V4L3、V4L4扩增出约 3.5kb的V 4LB片段 ,分别对克隆出的 2个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用DNAsis软件比较分析后进行拼接 ,得到长约 7.2kb、包含有NDVV4克隆株L基因全长的核苷酸序列。NDVV4克隆株L基因mRNA全长为 6 70 4bp ,拥有 1个 6 6 15bp的开放阅读框 ,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数为 22 0 4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 :V4克隆株与HB92V4株L基因的同源性为 99.0 % ,与LaSota、B1、B1T(美国Takaaki分离株 )、BeaudetteC、Clone30、F4 8E9、SF0 2和ZJ1株的同源性为 94 .1%~96 .5 %。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的相关关系,以不同剂量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的SPF鸡,免疫后采血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攻击,攻毒后第72小时,剖检所有试验鸡,观察鸡法氏囊等器官病变。将每只试验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情况进行一一对照。结果显示,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1∶16 384(214)时,可获得100%的保护;效价为1∶8 192(213)时,保护率为95.5%;效价为1∶4 096(212)时,保护率为92.9%;效价为1∶2 048(211)时,保护率为86.1%;效价为1∶1 024(210)时,保护率为76.5%;效价为1∶512(29)时,保护率为53.3%;效价为1∶256(28)时,保护率为33.3%,效价≤1∶128(27)时,保护率为0。试验证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