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好教育"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开端,心理健康教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支撑.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快乐感、教师获得幸福感、家长有获得感,从而有力推进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以高职院校为例,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为高职院校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2.
李盈 《党课》2014,(18):94-95
近年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教育,但我国的学校教育既不专门给学生进行金钱观教育,也不专门开设个人经济课或理财课,因此孩子财商教育始终属于空白。其实,子女理财教育就应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才是奠定小朋友理财观的重要时期。在英国,政府就曾作出决定,儿童从5岁起必须在学校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的理财教育。  相似文献   

3.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4.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5.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钟祥市客店镇马咀中心小学李安治:当前,就农村而言,家庭教育的主流是好的,但有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步入了误区。一是溺爱。主要表现为过于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气十足,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差;过于满足孩子在衣、穿、用等方面的要求,放纵无度;过于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过失或缺点,不是及时教育,而是姑息迁就,有的甚至把缺点当优点加以赞扬。二是情绪喜怒无常。有的父母高兴时,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孩子开家长会,会上家长们非常热烈地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如何使成绩一般或是偏差的孩子更快地进步,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中有一位家长,向大家道出了她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刚开学的时候,我孩子学习跟不上,成绩差得很。我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要求他一下子从‘差’努力到‘优’或是‘优良’,  相似文献   

8.
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就说:“我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过分溺爱,甚至置国家于不顾。孩子要买房子,我就用公款给他买房子;孩子要车,我就把公车给  相似文献   

9.
陶新甜 《当代工人》2011,(19):49-50
请家长们定一下位,自己是哪类家长:A有责任心但不懂教育;B懂教育但责任心不足;C没责任心且不懂教育;D有责任心又懂教育。如果你是A类家长,建议遇事不妨向专家或经验丰富者请教;B类家长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需要我:C类家长怎么办呢?为了孩子你自己看着办吧!但愿《当代工人》的读者都是D类家长!  相似文献   

10.
正时下,"吃苦教育"比较流行。一些家长坚持"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让"吃苦"融入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怕麻烦怕吃苦不要当干部,当干部就不能嫌贫爱富,对  相似文献   

11.
德才兼备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道德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把道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每个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教育孩子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爱奉献,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从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所以,要抓住幼年时期的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教育孩子言行一致,·恰守诺言,团结友爱。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心灵是美的,才能塑造孩子美…  相似文献   

12.
柴福花 《党课》2010,(18):87-90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那么,家长都有哪些类型?你又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16):80-81
在美国,小孩刚入园,老师就给每个家长发一份备忘录,以孩子的口气提醒父母对待孩子时的注意事项: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落地的有效载体"。三全育人"理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观测的科学视阈,系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教育主体的全员性凸显不足、教育过程的全域性把握不够、教育方法的系统性整合不优等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视角着力构建多元协同的组织体系、全域监控的实践体系、全方位融合的方法体系,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困境的客观需求,也是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又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之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感情脆弱、娇气足、畏惧困难,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有少数学生存在着自悲、自卑、嫉妒、任性、神经衰弱、孤僻焦虑、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我们在德育中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人格缺陷,有以下三个问题: 1、学习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增大,由此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害怕别人成功,总怕他人超过自己,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不尊重他人。有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7.
早听人说,美国的孩子们轻松,不像咱们的孩子从小就教识字读书.还兼学各种特长.美国的家长也不像咱们家长的期望值高.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变神童。这次到美国。感受到教孩子的方式的确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学会感恩     
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一封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道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这位63岁的父亲称儿子在大学“玩潇洒”,每次给家里去电话都是要钱,甚至偷改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学费。为了攒钱供儿子读书,父亲到村里的砖厂兼做苦工,母亲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差事,妹妹辍学给人家当了保姆。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沈阳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的一次“摸底抽查”显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不但没有使孩子懂得感恩,反而使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态:凡是我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否则就是父母无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怎样帮助孩子支配手中的“零花钱”,则是当代家长、教师所面临的更现实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闻摘录     
<正>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追求财富5月31日,广东清远一些家长带孩子去参观一套豪华高档度假别墅。参观过程中,家长们都会大致告诉孩子:财富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只有从小努力学习,树立财富理想,渴望成功,长大了才有机会成为富贵一族,有能力购买几百万元一套的度假别墅。如此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