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早在秦汉时期,"说唱"也是一个正规职业,即"俳优"。"俳"表示诙谐滑稽的表演,"优"代表的是演员。秦汉时期有一个俳优叫优旃(zhān),他的吐槽很有笑点,段子也非常高级,甚至有的段子是现场发挥,还能拉上群演。秦始皇时期,某天宫中设宴款待,不巧下起了暴雨,而侍卫们却只能淋雨站岗,优旃灵机一动,跑去跟侍卫们商量:"假如你们不想淋雨站岗,一会儿我叫你们,一定要大声回答我。"侍卫们自然是答应了。随后,优旃就去了酒宴,见大臣们都在给秦始皇祝酒,于是他靠近栏杆大声喊道: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受命于天”,是一国之主。他的个人意志就是“圣旨”,是政策,是国法,随便说一句话,既能让“鸡犬升天”,也能叫功臣“人头落地”。但也有个别“说话没用”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就是一个。 据史载,赵祯当了皇帝后,有些亲近的嫔妃常在私下请求升职加薪。他告诉她们:“过去没有先例,大臣们会不同意。”她们不信,说:“皇上的话就是诏令,谁敢不听?”“仁宗笑笑说;“你们如果不相信,我下令给政府试试瞧。”果然,办事的人认为不合制度。他把政府的答复拿给嫔妃看,并说:“别看我是皇帝,凡事也得跟大臣们商量,才能成为正式诏令!”  相似文献   

3.
“我戴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这是山东省供销社原党组书记、主任矫智仁在法庭上说出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是领导干部的榜样郑培民同志常告诫家属子女们的一句话。两句截然不同的话,反映出两个领导干部对待“后院”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前者是一位领导干部“后院”失火后的深刻反思,后者是领导干部为创造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后院”、树立一个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良好形象的人生态度。翻开一些领导干部的犯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多犯罪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在其犯罪中越…  相似文献   

4.
王春瑜 《廉政瞭望》2011,(17):68-68
慈菇,是我老家江苏里下河水乡熟悉的食物。但是,这农家桌上常见的区区下饭之物,竞有一个动听的雅号:“万万顺”。遥忆童年,每当春节前夕,母亲会提醒我们:“快过年了,你们对慈菇不能再叫慈菇,要叫万万顺。”  相似文献   

5.
正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有个3平方公里的村庄叫"发坑"。别看村庄小小的,却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毛红军进驻这个村庄。当晚,毛泽东在一个贫农家里与村民们喝茶聊天,他随意问道:"到这里快一天了,还不知道你们的村名哩,叫什么?"谁知这一问,村民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不言语了。毛泽东觉得不对劲,追问道:"难道这里没有名么?"有个村民开口说:"有是有,太难听了,大家都不好意思讲。"毛泽东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遗嘱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十分想念党组织和法院的同事们。我没有能力继续为党做什么事情了,我只请求:在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前不整容,火化后不建坟墓,不留骨灰。” 立这份遗嘱的人叫宋振美,是1927年出生的一位老同志。1980年离休前,任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 2000年10月,宋振美被确诊为肺癌。子女们怕他精神上受不了这个打击,请医生写了一份假的检验报告单,告知其患的是肺结核。20天后,他感到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就怀疑子女们向他隐瞒了病情。那天中午,他把子女们叫到病床前,十分严肃地说:“你们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就该说实话。我究竟得了什么病,你们今天一定要告诉我,要不我死  相似文献   

7.
张俊久 《新长征》2006,(4):28-29
“虽然我们不曾相识,也不曾相遇,但你们的善心让我的女儿有了新的生命,也让我们全家有了新的生机。你们的精神比青春更美丽,比朝霞更鲜艳。比玫瑰更芬芳。你们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这是一名受到慈善资助的小女孩家长写给我们信中的一段话。我和同事们看了非常感动,那些捐赠者看了也很感动,您也一定会受感动。  相似文献   

8.
卢新宁 《学习导报》2014,(12):38-39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顿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去年五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她的名字叫谢水莲。一当我们到达兴国县长冈乡这块红色土地时,热心而朴实的村民告知我们:你们来晚了!“怎么回事?请快告诉我们!”“谢老太昨天去她女儿家了,在井冈山。”从村民口中得知:谢水莲已年逾八旬,身体不太好,目前,每月只有“家属生活费”108元、“苏区干部”补助费120元,因而,女儿们经常接她到家中去“保养”一段时间。乘京九列车北上,在井冈山车站下车,驱车4小时,我…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说“段子”像一股风,也在机关流行起来,下基层、开会或是朋友聚会,饭桌上会听到许多“段子”,说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听者津津有味、前合后仰,顿时餐桌上气氛活跃起来。好段子大家都爱听,作为紧张工作、生活之余的“调味品”,说说段子也无妨。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说的段子品位不高、格调低下,话题十有八九离不开色情。为什么有些人钟爱这类段子呢?一是有些人思想颓废,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专门搜集、“改编”离奇古怪和低级趣味的段子,污染了社会精神生活。二是有人认为“好玩”、“刺激”、“够味”,时不时抛点段子,既显得…  相似文献   

11.
杨国誉  晋文 《理论学刊》2012,(4):107-112
秦汉时期,律法的制定和执行者们已能注意针对特殊人群、特定情况和特定情节作出相应的刑罚减免规定和决定,从而使得秦汉律法中的刑罚减免体系得以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司法实践中还出现了自杀免罪、去职免罪、以功赎罪、替代免刑,以及基于“原心定罪”的减罪等若干免罪司法惯例.这些律法规定与司法习惯反映出秦汉立法和司法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但作为封建社会人治模式的产物,秦汉时期刑罚减免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其与生俱来的时代局限也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12.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80后”书记们: 听了你们的一席话,我心中感慨颇多。 当前,重庆发展正处在一个加速上升的“黄金期”。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幸福时代”,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大展拳脚。另一方面,作为“80后”的书记,刚刚跨出学校门、机关门便一步跨入了农门,在工作中出现“水土不服”很正常。  相似文献   

14.
我作为《党政干部论坛》的一名忠实读者.已将你刊在第3期上刊登的问卷调查详细填写后寄去.这几天,细细思考,言犹未尽.党政干部在某一个时期关心什么事,爱看什么文章.你们心中有数.只有摸准这个底,“论坛”才会拥有广泛、稳定的读者,收到最佳宣传效果.即变“我编你读”为“你读我编”.我衷心地祝愿《党政干部论坛》越办越好!编辑们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巴山剃头匠     
时代发展真快:现在剃头理发不叫剃头理发,改口叫发师傅也改口称“美发师”和“美容师”了。还有最显著的一点变化是:过去大多是一些男同志(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操此行当,而现在从事“美容美发”职业几乎成了年轻靓丽小姐们的专利权,有出相声调侃,现在满街都是“美容美发”的,却找不到一个正经八百剃头的。对此,我深有同感。每次上街理发.逡巡行于一间间漂亮华丽的美容美发厅外,  相似文献   

16.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的课程,也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我这门课,没法调。”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头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她的眼角会流出一滴热泪。但没有。妻子说,如果真有眼泪,证明妈妈还很清醒,而这种清醒就是痛苦。作为子女,千万不要对老人做最后的情感索取。  相似文献   

17.
据多名思茅交通运输总站职工代表反映,2009年3月,沈培平曾把6名职工代表叫到办公室谈话,期间说:“你们追回加资不宵是上交国家,跟你们有X关系?……你们就是告到联合国还是得转回到我这儿,中央还是得靠我们干活。”  相似文献   

18.
先请吃请喝,再说黄段子,然后安排“按摩按摩”……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一步步下了水。当一个“发廊女”出场时,他动摇了……中国有句老话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灵魂不洁,行为才会走样。刘方仁的堕落再次证明:人要想自救,一定要自律。无论对领导干部或普通百姓,道理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称谓的尴尬     
我的朋友到一个单位联系工作,因为叫了接待人一声“师傅”,使对方怫然不悦。“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叫师傅的吗?哪怕叫一声老师呢?”那位“师傅”愤愤地说。对此我感想颇多。 30年前,师傅们进驻学校之后,当被学生们称为老师时,师傅们就会更正学生:不要叫我老师,要叫师傅。不愿被称为老师不是因为自知没有学问,而是由于当时老师的地位不如师傅。今天,人们则更愿意被称为老师而不是师傅,是因为老师比师傅的社会地位高了。 到朋友、同事家串门,该怎样称呼他(她)的爱人,一直使我很挠头。见面的时候可以用“你好”搪塞过去,但告…  相似文献   

20.
詹国枢 《奋斗》2011,(6):62-62
“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