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陈晋 《党的文献》2022,(6):14-18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
《奋斗》2023,(5):63-65+81
<正>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广播电视工作标定了新方位、新坐标,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电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面对新世纪、新时期、新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党又面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重大课题。正是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宣部《关于组织开展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大力宣传“十五”时期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全市各条战线实施“十五”计划的新成果新举措,大力宣传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市委宣传部和前线杂志社共同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辉煌五年”主题征文活动,2006年2月7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回顾“辉煌五年”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各区县、各系统、各部门积极开展了“辉煌五年”…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努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6.
论中央苏区局部执政作风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宏  罗伟军 《党史文苑》2008,(7):32-34,6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实践中生长铸就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党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新的作风创造新辉煌的今天,很有必要吸收和借鉴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时期作风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十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活跃的生动景象,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而又独特的作用。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程,总结经验,展望前景,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增强信心,明确目标,强化使命意识,进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努力铸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辉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十六大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赵嘉鸣 《党建》2022,(12):12-14
<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信自强”鲜明写入大会主题,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突出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着眼长远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而言,率先做到自信自强责无旁贷,努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搞"特区"试验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探索方法.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作为革命时期的"特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为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做了成功探索.这些探索的理论和实践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溯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注重榜样选树工作,格外重视榜样引领作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为民服务的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当代保尔”张海迪,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功勋模范于敏、袁隆平等,充分说明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个个榜样烛照春秋、光耀时代的辉煌史。  相似文献   

11.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强大精神动力,它像一条红线贯穿改革开放的全过程。20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上的重大突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的巨大成就,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改革开放过程也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前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屏,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高校思政课的重要部署中,我们党始终把历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课程有“联共(布)党史”“世界革命运动史”“中国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史”和“党的建设”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课程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课程有“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全面吹响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不同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赋予了强国概念不同的内涵。在革命年代,党领导人民为“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富强”的基础上正式表达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强国目标的内涵不断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整,最终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后,党立足国内外实际,赋予了社会主义强国目标以新的内涵,最终实现强国目标具象化。  相似文献   

14.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深入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立足新时代、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青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是青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新”就“新”在背景新、意义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新。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和时代,正在赋予青海新的重大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对青海而言意味着什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对青海来说,是一次新的跨越,更是一次新的出征。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在某种程度上,要承担更多“主动诠释”的使命,紧紧围绕国家所需和青海所能,持续深耕用力、深化发展,把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打造得更牢固,把青海建设得更美好,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进而增强对现代化新青海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跨世纪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三个代表”体现了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在这里,不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就难以解决“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过去的90年中,中国经历了艰难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时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每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困难,但我们党都靠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一步步走向辉煌,迎来了今天这个崭新的时代。信念就是力量,就是前行的动力。共产党人要用坚定的信念引领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20.
韩庆祥  张健 《前线》2023,(3):16-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体现了在理论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在实践上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基于商品经济的特定历史语境,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对基于劳动逻辑的现代化路径的自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突破,预示着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引领未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世界谋大同”将成为人类历史新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