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工匠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群体含义不同,但他们所具有的精神特点却是共同的。这种精神特点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是理性实用下的开拓创新精神,其二是艺术审美下的精益求精精神,其三是经验主义下的科学探索精神。这些精神特点的背后其实蕴涵着古代工匠们对和谐、平等、敬业、法治等价值的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与当今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工匠精神的内质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的思想智慧结晶,也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科学厘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好的思想导向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研究基于社会学功能主义的视角,对共青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结构中,共青团仍处于关键而重要的地位,其使命性、政党主导性、价值引导性、影响的广泛性、结构化运作方式,将继续在价值引领中发挥作用。当然,基于组织互动下的共青团与社会的关系,基于组织与个体互动下的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以及基于组织功能社会化建设下共青团自身建设,都因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也因此而面临巨大挑战。进一步提高价值观培育的社会性认识、增强共青团与社会的融合、扩大和创新价值培育的社会化工具的运用、加强组织的社会功能建设,是改进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模文化集中表现为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本质内涵的劳模精神,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应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价值。使劳模文化融入到政府的建设中,企业的实践中,人才的培养中。把劳模文化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面临着部分大学生艺术作品与核心价值观、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双重背离的困境。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审视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及其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路径上,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设立红色文化工作室和师生流动文艺宣讲团,采用双维文艺教学法,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认知、情感认同和践行引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理性认同,增进情感认同,强化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积极创新社会实践路径,实现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海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高校应从海丝文化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社会实践活动、进校园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将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8.
崔建东 《中国工运》2014,(12):43-43
大庆精神蕴含着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敢于创造的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大庆精神引领职工文化建设,对于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团结动员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宝藏,是历史的结晶。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鲜明而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文化滋养,是当今青少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因素为"五常"美德,即"仁义礼智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须。传承"五常"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从小抓起,其途径主要有:诵读传统经典、传颂历史故事、引导修身立德、培养德行习惯。  相似文献   

10.
党和政府在大力推动劳模精神的弘扬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对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对比研究, 比较两者在产生条件、内涵价值导向及外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探究两者在发展劳动观、重视道德培养上的联系, 有利于加深对它们本质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工作,打造一支懂技术能创新的工人队伍。  相似文献   

11.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面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应该积极培育"中国工人阶级核心价值观",努力使其成为工人阶级判断和参与各项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一、总结构建工人阶级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要求1.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作为其在工人阶级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工匠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中的技术主体,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我们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文从"传统工匠"的界定出发,在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工匠"的概念,对我国古代工匠和现代工匠的培育与传承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德国与日本关于工匠培育的历史经验,对培育"大国工匠"的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工会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引领职工文化的养成,孕育"大国工匠"精神;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大国工匠"发展;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助力"大国工匠"繁荣。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熏陶是一种隐性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创设各种文化活动氛围与大学生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认知学习相结合的。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知情意行思想心理转化过程来分析:大学生主要通过理性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意志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和实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等过程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知到行,并把核心价值观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外化为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促进自身长足发展的需要,当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重视不足、未形成有效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足等问题。探索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从学校重视、各部门联动整合教育资源、院系落实融入课堂教育、引入考核建立评价体系等路径来实施;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可加强教育的示范性效应,具体可从加大资源投入、拓展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空间;挖掘基地精神内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改革创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自我建设,优化基地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等方面促使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制度设计、政党决策、文化发展、公民教育的价值依托,是一种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科学意识形态。它虽然要以日常生活为始源,或者说日常生活是其重要居所,但它与日常生活发展逻辑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的普遍性、概括性、抽象性和高瞻远瞩性。因此,缓解价值理论的未来性、宏大性、普遍性与日常生活的当下性、实用性、情境性之间的冲突,是面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切要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践行者,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言传身教的重要任务.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更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有助于引导当代中国青年发展。青年群体有其特有的现实境遇,针对青年的特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方式上既要传承也需创新,理论认知、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青年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18.
谭子 《工友》2023,(12):12-21
<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可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地生根。202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引导广大法官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近几年来,各级法院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通过鲜活的案件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及其依据不断明示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体表征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倡导"实现了切合、契合、耦合的理论"三合"。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要把握"一个前提",即科学准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满足和发展"两个需要",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推进"三个原则性教育",即灌输、接受、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非常重要.认同的内容包括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认同、改变和提升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内容和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内容.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外化”过程和“内化”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