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沿海大国。 中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北岸,拥有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区。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曲折多弯,形成众多的优良港口,沿海岛屿6500多个。中国附近海域又是海洋生产力的高值区。所有这些都使中国具有丰富多彩的海洋资源。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 的6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匮乏,对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时值海洋灾害的多发期,本刊进行特别关注,期望能为抵御海洋灾害贡献微薄的力量,让我们的大海更加蔚蓝。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包括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一个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省份,公民的海洋意识直接关系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以及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海洋意识——五大构成海洋意识也叫海洋观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海洋相互关系的认识的总和。它主要由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构成。1.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也是国家领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减灾》2000,10(4):13-17
(2 0 0 0年 3月 )1 关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灾害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1%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现在 ,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2 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人类将重返海洋 ,海洋将以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 ,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 ,毫无疑问 ,海洋对中国的发展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所创造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人还会说出我国是一个具有近13亿人口,具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甚至会如数家珍般地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郁郁葱葱的南疆,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说得更为详细。 但很少有人确切地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一个具有约18000公里海岸线,6000多个岛屿,4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大国,其中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更如陆上领土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谈起海洋,我们比较熟悉,却又比较陌生。在人类历史上,海洋实实在在渗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并以其巨大的能量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  相似文献   

5.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合理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挥海洋优势,将为中华民族提供新的生存发展机遇。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资源、海上通行资源、海洋能源、滨海及海洋旅游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气候资源等。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资源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詹贤武 《新东方》2008,(1):29-32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中国拥有海洋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而海南省所管辖的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面积的2/3。海南省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56.9倍,人均拥有海洋面积0.24平方公里。海南省的海岸线(含海岛岸线)长达1811公里,濒临海洋的市县12个,占全省市县的2/3。  相似文献   

8.
罗援 《同舟共进》2012,(12):24-24
【海洋强国是塑造和谐海洋的先决条件】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思想观念上很大的变化。过去认为中国是陆地大国,其实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我们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相似文献   

9.
海洋有广袤的空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世界贸易的通道,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陆地资源日渐衰竭的今天,海洋将为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发挥巨大作用。中国沿海地区已成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沿海地区用不到20%的陆域土地,承载着占全国4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80%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着80%以上的出口产品。中国经济已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看,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海洋资源是我省的优势所在,海洋经济是我省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洞头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海域广阔,"渔、港、涂、景"等海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全县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7%。作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及众多的海岛和漫长的海岸线。历史上,我国的先民为开发海洋、认识海洋和利用海洋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郑和下西洋成为千古美谈:海上丝绸之路很早为海洋商业架起彩虹:鉴真东渡为跨海友好活动树立了榜样。但是.由于大陆观念根深蒂固,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海洋产业总值相当于同期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新形势下大力强化海洋意识,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战略任务。为强化海洋意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本刊邀请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领导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文章.相信这些文章会使广大读者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个陆域不省、海洋大省,全省海岸线和海岛岸线总长6500公里,占全国的20.3%,领海和内海面积为4024万平方千米,连同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海域总面积达26万平方千米。在近岸海域内,分布着陆地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3061个,占全国的40%。我省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空间资源和环境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海洋经济结构调整进展明显,海洋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海域使用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得到切实加强。蓬勃发展的浙…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岸线漫长,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等海洋灾害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海洋灾害成为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减灾动态     
《中国减灾》2004,(2):62-62
2003年海洋灾害直接损失80亿受灾人口2000万 中国国家海洋局1月31日发表的《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达80.5亿元,比上年增加22%,死亡、失踪人数128人,受灾人口2,000多万。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属正常年份,其特点是:风暴潮加剧,赤潮增多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这一年里,中国沿海共发生14次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7亿元,死亡、失踪25人,是主要的海洋灾害,仅广东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50.4亿元。在同一时期,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比上年增加40次,其中东海86次,南海16次,累计面积约1.4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5.
减轻海洋灾害确保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海洋灾害确保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王喜年,张兴铭(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近年来频繁而严重的海洋自然灾害成了珠江三角洲的一大忧患。研究并切实做好防灾工作是一项确保该地区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一、高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1-21
海洋灾害包括许多种类,其引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导致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海洋灾害。有些具有原生灾害的性质,如台风、海雾、厄尔尼诺现象等;有的则为次生灾害,如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大都是由大风、冷冻、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海洋灾害,主要有赤潮、海水污染等。归纳起来,引发海洋灾害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9,(3)
海南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海南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250亿元,预计到2022年,海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亿,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30%。尽管如此,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却远远落后于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全国其他主要沿海省份。为此,海南需要借鉴国内外发展海洋经济经验,从着力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建设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重点壮大海洋油气,加速推进深海科学技术研究等为突破口,把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着力提高海南海洋产业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陈明义 《政协天地》2012,(12):11-15
海洋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我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因此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关注海洋。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包括维护300万平方公里海疆的权益,拓展在2.5亿平方公里大洋的权益,维护国家的海洋安全、航行安全,维护自由利用海洋空间以及资源的权利,分享国际海底资源的权利,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权利等等。  相似文献   

19.
海洋意识与海防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人均海洋面积不多,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上也存在诸多争议。对此,必须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防建设,坚决维护海洋权益,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20.
侯树林 《天津人大》2011,(12):14-15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给渤海海域带来严重危害。这一事故为我们敲响警钟,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有效的发展海洋经济。一、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有较大改善我市海域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