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回音壁     
本刊上期政策解说以《“国六条”吹响新一轮调控号角》,就国务院六条措施调控楼市展开深度解说,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业界的关注。随着“国六条”细则6月1日全面发力,“国六条”对房价调控的效果初显。新一轮房价调控,关键在地方政府就宏观调控的关键词“政府责任”,银河证券首  相似文献   

2.
初现曙光 自2010年4月“国10条”出台后,国家2011年仍不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其中重头戏是2011年1月27日“新8条”出台和实施,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政策是要求各地确定房价增长调控目标和限购措施。由于持续坚持,房市调控的效果在2011年第三季度以后初现曙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6,(9):56-58
2006年7月24日,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国八条”“国六条”之后国家出台的又一旨在调控中国房价的政策,被业界称为“限外政策”。但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小康》采访了十名外籍及与外资企业有关人士,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做了专项调查,市场反应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国五条”强化了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房价调控政策,对二套房按差价的20%征税的这一规定,更是被认为是对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强力遏制之举。与此同时。社会上的质疑之声也是此起彼伏。有的认为新政存在一刀切问题,房地产区域性很强,很多二三线城市房价根本不高,根本没有调控的必要。也有人认为提高二套房贷,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相继出台了央行上调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国务院《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调控政策。这一系列我们俗称为央行调息、“国八条”、“新八条”、“七部委八条”,以及2006年5月份的“国六条”等政策,其目的在于调整住房结构,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云南房地产业在这一浪浪来势汹涌的打压政策之下,也会像某些沿海城市、重点城市一般,被…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3,(11):5-5
为规避楼市“国五条”的限购、税收等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掀起离婚潮,其至出现排队离婚的景象.上海闵行区民政局为此还设牌警示“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有网民戏称:“离个婚,限购令、二套房统统搞定,真靠谱的婚姻一定是为了买卖房产而敢于离婚!”分析称,保守的中国人不惜以“假结婚”突破楼市调控,暴露了相关政策无总体规则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武诗 《当代思潮》2012,(4):34-37
自2010年“国十一条”颁布以来,特别是2011年1月中央出台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国八条”,房地产的调控一再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A)房价远没回到合理价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上午答记者问时说,我最近出于一种责任感,把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认真地同顾了一下。其实我们在2003年已经提出了6条调控措施,2005年又制定了国八条,2006年又制定了国六条。但是,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被称为“国五条”的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出台。新的楼市政策对于平抑房价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可一个立竿见影似的连锁反应是:婚姻登记处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有公开信息显示,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广州、昆明等城市,离婚登记人数都一度成倍增长,刷新了纪录。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人民公安》2013,(8):5-5
首起新“国五条”个人所得税案受审 4月16日.北京房山法院开庭审理了北京市首起新“国五条”20%个人所得税纠纷案因双方争执不下,未能达成调解意见.法庭将对此案择期宣判新“国五条”颁布后.假离婚、假结婚过户房产等规避20%所得税的招数应运而生.衍生出的纠纷亦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18日,北京市房地产协会向媒体透露,首批自住型商品房申购登记和摇号工作最快将于11月底前启动。自“京七条”发布以来,作为北京楼市调控最受关注的政策,自住型商品房迈出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3,(4):6-7
按照国务院规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一季度都要公布调控细则和价格调控目标。在广东率先公布细则后,3月30日与31日,北京、上海、重庆、济南、大连、合肥等城市都按时发布了楼市调控地方版细则。一系列“央地联动”的政策组合拳“出拳”迅猛,将从限购、限贷、税收和住房信息联网等方面全面升级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一年调控,十多道"令牌"。2006年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年头到年末,"加息"、"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外资限炒令"、"土地有偿使用费"……宏观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外资等诸多方面,严厉紧凑的调控举措令房地产市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宏观调控力度之强,涉及范围之广,处处体现着政府关心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去年出台的“国八条”未达调控目的,乃是一些开发商、地方政府等既得利益者合谋的结果。如今,“国六条”又面临同样危险:6月14日的《京华时报》报道,针对“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要占开发总面积的70%”的规定.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表示:90平方米的套型建筑面积约等于100-10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他同时还说:70%的比例是一个地区的总量概念。  相似文献   

16.
8月19日中国央行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又引起人们对房产市场新一轮的关注。时下中国“自建房运动”、“不买房运动”此起彼伏,痛斥高价房、抨击房产暴力、断言地产泡沫、预言房价涨跌等各种尖锐的语言不绝于耳,一方质疑“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言过其实,一方指出“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这真应了那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底该不该买房,大家谁也看不清楚了。自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将公房出售,使巨额存量资产得以释放,随后,商品房的概念闪亮登场。伴随着一个个新建小区的竣工入住,一座座豪华公寓的纷纷亮相,人们买私房、住大房的脚步迅速迈出。但是,与房地产业令人惊叹的迅猛发展速度相比,更让人惊诧不已的则是近一两年房价的迅速飙升。今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会议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会议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国六条”出台,房地产又掀云雨,各路风云人物浪头博弈……“国六条”真能使天下寒士尽欢颜?一时间围绕房地产的讨论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7.
张玉荣 《小康》2023,(26):28-29
<正>8月3日,郑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郑15条”)。“郑15条”明确取消限售政策,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等,更大程度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8月3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郑州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郑州市税务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被业内人士称为“郑州楼市新政15条”。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作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郑州此次率先“官宣”了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  相似文献   

18.
傅白水 《小康》2005,(6):23-24
近期,随着国务院调控过热房地产的两个“国八条”和七部委出台的楼市新政等政策相继出台,以及长三角各个地方政府针对房地产的所谓组合拳似的调控措施出笼。长三角楼市好似“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调控政策与措施出台不久,尤其是七部委楼市新政出台,长三角各地媒体出现了各个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猛增,而新、老房成交量大幅下跌的报道,甚至有房价下跌3000元之说,长三角飚升的房地产似乎出现了少有的回落态势。房价果真能够因此而回调吗?就笔者观察目前长三角楼市出现的买卖双方的对峙状态,其实2004年4月到10月份也出现过。2004年3月,随着国…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10,(3):66-70
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近期密集出台。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4项政策措施。为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被业界称为新“国四条”;4月17日。  相似文献   

20.
吴华 《今日广西》2010,(7):9-10
在新“俐十条”发布后,地方政府的跟进政策陆续发布。房价是否会应声下跌,如此疾风暴雨式的调控是否会达到预期效果,现在评估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