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退役复学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了从校园到军队再重返校园的过程。他们重返校园后,在校园生活、人际交往、大学学业、自我发展、心理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高校(高职院校)应为退役复学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刘恩元 《学理论》2010,(17):216-218
大学生逃课的性质,一违反学校纪律,二破坏理论学习的课堂基础,三降低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因此,任何逃课的原因都不能成为逃课的理由,但是要区别对待积极逃课与消极逃课而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根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呈反比关系的管理学原理,作为大学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对大学生的管理幅度最小,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最直接,因此是治理大学生逃课的最直接主体。基于大学生逃课的性质,班级治理的取向是以激励为基础而以约束为主;基于班级的地位,班级治理以针对学生自身原因与行为为主,主要包括谈话—约定机制、学生—老师直接交流机制、预告性考试—促进听课机制、直接向任课教师请假机制。  相似文献   

3.
毛宇飞 《学理论》2012,(10):94-95
基于组织支持感和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研究,探讨了班级支持感、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班级支持感、自我效能与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呈正相关;班级支持感和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影响,且可以作为很好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姜瑞云 《学理论》2014,(15):249-250
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教育、熏陶、凝聚、激励等积极功能。班级文化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将根据自己在高校工作的体验,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人际关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各种媒体集中出现了多篇有关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这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广泛关注,也使得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人际关系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相关的三大问题,对学术界零散的研究现状做三个方面的述评:一是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二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三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修订版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本文研究了大学生网瘾以及性别、个人情绪适应与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心理资本是影响大学生网瘾的重要负向因素,其直接效应不受性别调节;个人情绪适应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对心理资本与网瘾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个人情绪适应的中介效应在两个阶段均受到性别的调节。就心理资本与网瘾的关系而言,相对于女生,在男生中这种间接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发现有助于阐明心理资本作用于网瘾的具体机制及在这种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一项全国性调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生大数据思维培养模式研究"中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性别、学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大学生的孤独感越强,就越可能通过微信扩展人际关系,也越可能频繁使用网络;孤独感较强的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互动和网络自我表露方面表现相对较差;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不仅不能缓解孤独感,反而有可能从现实人际关系中抽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李静  王丹丹 《学理论》2011,(23):51-52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的发展既可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在如何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上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重视。为此,家庭教育是重点、学校教育是根本、社会教育是保障,大学生更应兴利除弊,为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付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0)
以当代高校班级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将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分析建设班级微信公众号的必要性,重点通过定位、内容、机制建设等角度,全面挖掘其在大学生多重技能培养、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总结出班级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机制,使其在思想教育、文化建设、能力培养、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小君 《学理论》2009,(10):172-172,174
大学班级作为大学生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而班级文化,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以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教育、导向、制约、激励、熏陶等教育作用。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也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本文首先对“班级文化”进行概念澄清;接着阐明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重点阐述了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四个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1)
校园"短信文化"是学校的个体间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社会交往及在校园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中交流讯息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它主要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其作用也集中于学校个体和群体间。文章从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功能三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校园"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论述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金霞 《学理论》2013,(6):88-89
针对多元文化社会中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问题进行研究,其影响因素有两方面:主观因素体现为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文化观念的方式,客观因素有社会转型引发的多种矛盾、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缺失和合力育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其对策是整合多元文化、完善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合力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3.
曹迪  吴莹 《青年研究》2023,(1):23-34+94-95
职业康复是促进青年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的有效路径。基于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探讨职业康复与青年精神障碍者再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康复通过学习技能知识、重构职业期待、重塑行为方式和转换自我认同,促进了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但管控性制度逻辑、区隔性污名文化、家庭支持匮乏制约着青年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在职业康复过程中,管控性制度逻辑表现出维稳与安全的管控特征;区隔性污名文化体现为青年精神障碍者的自我污名化与社会性排斥;家庭支持匮乏导致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持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过程。研究为探索本土化的职业康复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军  程毅 《学理论》2009,(26):151-152
基于实际工作案例的视角,大学生寝室矛盾化解与人际关系重建具体做法分为三个步骤:调查事件事实,聆听双方倾述;报告主管领导,制定应急措施;分析事件原因,妥善解决矛盾。成功化解大学生寝室矛盾与重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要点在于:积极引导大学生知晓寝室人际交往原则,努力把握寝室人际交往距离;有效促进大学生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建立和优化大学生寝室矛盾预案体系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校所处开放融合度较高的苏州工业园区,人员文化程度高,学生家庭和所处环境复杂。运用积极心理学和"朋辈"理论,结合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特点,运用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在学生中创设民主、和谐、安全、平等的群体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得到调整,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整体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角色在班级管理中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师先做人,育人先正己。"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优秀的品质、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7.
胡玉波 《学理论》2013,(3):220-221
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新时期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彻实施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内涵、前提条件、适应范围等理论机理,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现状及一般做法,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改善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随机选取两个小组共80名学生作为被试开展研究,一组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为期三个月共六次的团体辅导,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测量,通过对比前后学生适应能力的变化来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改善作用.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后,学生的适应能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分量表的平均值在24.66~52.21之间.通过与对照组学生的比较发现,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五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6)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归属感,是指学生对大学校园环境、高校的学习生活、学生自身参与学校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以及大学生在与高校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产生对学校历史、文化传统、人文气息、科研成果的自豪感。同时,受到高校文化气息及管理制度的熏陶,使得学生对自己内在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从而产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群体高度认同的一种归属感,并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即使离校后始终对学校的文化传统保持忠诚。  相似文献   

20.
文化智力理论的提出,为企业如何有效的进行跨文化管理和培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如何明确个体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作用机理,对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从个体跨文化心理适应这一维度,选取我国海外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个体文化智力对其的影响机制,并同时验证了人际关系敏感性这一变量对上述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