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错失焦虑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56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错失焦虑、手机成瘾均呈负相关(r=-0.29,-0.44),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朋友支持、家人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均呈正相关(r=0.55、0.53、0.52),错失焦虑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r=0.51),手机成瘾与朋友支持、家人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均呈负相关(r=-0.16、-0.15、-0.18)(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级差异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能显著负向预测女大学生的手机成瘾(β=-0.43,P<0.001)。错失焦虑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3,P<0.001)。朋友支持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影响手机成瘾的中介路径后半段起负向调节作用,错失焦虑的中介效应受到朋友支持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手机依赖高低分组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显著(F=0.059、4.639,均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173,r=-0.283~-0.311,均P0.01),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偏相关显著(r=0.080~0.116,P0.05);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0,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是手机依赖的有效预测因素,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感不仅与手机依赖直接相关,还通过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取样法选取山东2所职业院校的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社会支持量表(SSRS)、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CFQ)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手机成瘾倾向、戒断性、突显性指标得分女生高于男生(t=2.153~3.134,P值均0.05),中职生手机成瘾倾向、戒断性、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得分均高于高职生(t=2.842~5.252,P值均0.01);社会支持各项指标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呈负相关(r=-0.072~-0.208,P值均0.01),心理僵化、认知融合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呈正相关(r=0.344~0.420,P值均0.01),认知解离与手机成瘾倾向偏相关显著(r=0.138,P0.01);心理僵化、认知融合、认知解离、客观支持对手机依赖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心理灵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用。手机依赖行为与心理灵活性、社会支持有着密切关系,提高心理灵活性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山东两所职业院校的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情况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机依赖高分组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F=9.188,4.639,P0.001);手机依赖各因子与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080~-0.188,r=-0.254~-0.311,P0.05),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44,P0.01);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手机依赖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率6.88%;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初中生在心理韧性及学习倦怠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学习倦怠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初中生心理韧性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留守学生的学习拖延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学习拖延问卷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449名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初中生在计划缺乏,状态不佳和时间价值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习拖延各因子和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拖延各维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拖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省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四百名在校大学生,以自编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及Levenson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的大学生迷信心理倾向较明显;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大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可能出现迷信心理;机遇能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的迷信心理。  相似文献   

8.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在运用着这种心理品质与行为特征。同时,社会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促进公安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从公安院校学生现有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现状出发,探讨了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学习、训练和生活中时间管理倾向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适合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特点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省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四百名在校大学生,以自编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及Levenson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的大学生迷信心理倾向较明显;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大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可能出现迷信心理;机遇能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的迷信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笔者采用上网成瘾测验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验。测查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11.
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笔者采用上网成瘾测验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验。测查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12.
潘福勤李育华辉鹏林王 汪盛科李成金弋鹏孙丽娜李志宏侯成飞庄鹏刘文娟于光松李艳娜王怡红赵文经较松王王 一等奖叙事与青春期的自我形成 二等奖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学雷锋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张茂林试论当代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培养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新形势下改进企业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加入\v’ fo后高校德育工作定位及对策研究对多元文化冲突下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的思考社区文化环境与社区青少年关于高职大学生择业行为及意向的调查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透视 三等奖从江泽民的青年人才观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青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对大学生的乐观倾向做出调查,并分析可能影响大学生乐观倾向的因素,以便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OPS-C)对5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总体上乐观倾向明显,但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存在较为明显的文化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程度、目标明确程度、专业满意程度以及个人兴趣爱好与乐观倾向关系显著。结论:大学生乐观—悲观倾向主要与个体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与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东省两所高校共43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效应显著,且年级和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2)年级和专业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效应显著;(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以期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使用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问卷》对182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1.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总发生率高达23.2%,但重度网络成瘾者占6.95%。2.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年级、学校类型、学校类别、性别的差异。从年级看,高二、大一、大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而高三则明显低于其他年级;从学校类别看,普通学校高于重点学校;从学校类型看,大学高于中学,民办学校、职业中专高于中学;从性别看,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面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尽快实施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认识和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健康教育有现实与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防治应当建立新视角、探索新方法,打破"学业预警+心理干预"这种戒断式的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常规教育引导方式,实现从"网瘾"走向"网创"的"转移式"网络成瘾防治新方法,在尊重学生对网络的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本身的优势,促使大学生成为"网创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发放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等相关问卷对湖南警察学院大一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湖南警察学院新生的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10%,其中男性高于女性,非公安专业高于公安专业。在具体的心理特点上,网瘾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更高的自尊水平。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团体辅导和干预研究后发现,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有所下降,同时强迫性上网症状、时间管理问题等问题有所改善,研究结果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定可资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下手机与网络流行,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大学生空余时间玩手机的现象随处可见,长时间低头不但给其身心健康带来损害,更是严重影响其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造成其失衡、失序的精神生活状态。树立远大理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吸收各类相关科学文化知识;重视社会交往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创造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改善单一的手机依赖生活方式有利于提升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而它作为一把双刃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其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过度迷恋网络娱乐节目、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弱等。为减少或避免其负面影响,除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提高其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力外,还需要加强对网络环境和信息的管理,同时完善网络立法,制定有关法律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1300名非城中村青年和600名城中村青年施测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了解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情况及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论:(1)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其他青年群体,总体内部特点复杂; (2)恋爱、结婚成为当代青年最为重要的生活事件; (3)城中村青年更多的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 (4)不成熟应对方式是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城中村青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