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人才争夺战"的本质是区域创新资源的争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必须尽快集聚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资源。然而依靠自我培养是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人才集聚目的的,必须开阔思路、创造条件、从外部引进人才。由此,"人才争夺战"爆发。在本轮"人才争夺战"中,城市成为人才争夺的主体。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依据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条件、继续占据国内外人才竞争制高点外,二线城市逐渐成为"人才争夺  相似文献   

2.
正"人才大战"折射出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经济升级活力在不断的提升,"人才争夺战"中地域性的利益博弈中的"逆马太效应"开始显现。而部分一线城市也加入了"争夺战"的行列,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的加入让这场"争夺战"再次升级。尽管北京和上海也加入到抢夺人才的大战之中,但是,北京和上海对人才的需求并非一般性的人才需求,更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求类型。在人才争夺战地域性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才争夺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转型升级对人才,尤其是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人才争夺不应只包括引才,还应包括育才、用才和留才。城市应结合各自定位和产业发展需要,突出自身优势,制定吸引人才的差异化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让人才有伸展、有发展、有施展。  相似文献   

4.
本轮"人才争夺战"首先在新一线、二线城市打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城市经济水平和科技力量等硬实力迅速增强;二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有大体量的需求;三是这些城市在生活成本等软环境方面具有引才的相对比较优势,出台了各种人才政策招才引智。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国各地爆发的"人才争夺战",在某些方面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的,比如推动和提高人才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人才争夺战"可能带来的派生效应和隐患。"人才争夺战"的爆发、升级可能会导致制度建设被忽视、地区差距拉大、人才成长规律被忽视、待遇差距出现、人才的解读片面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才争夺战"是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四大要素耦合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使得劳动要素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人口越来越短缺,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使得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导致"人才争夺战"爆发、升级。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传统的省域经济已经开始向中心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求贤,君子择城,一场"抢夺人才"的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人才争夺战背后暗含怎样的玄机呢?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不见硝烟,却攸关兴衰,阳春三月,随着北京、上海的相继入场,这场席卷全国的城市"抢人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送房、送钱、送户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  相似文献   

8.
易艳刚 《传承》2011,(4):51
劳动力市场越来越成为"卖方市场",这是好事。但"卖方"要真正获得"要价"权,必须尽快摒弃畸形的农民工用工制度,让农民工享有产业工人的正当权益。更多的城市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方便有相对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城里落户,成为真正体面、有尊严的劳动者。若不能意识到这些,再激烈的"农民工争夺战"也只是低水平的"廉价劳动力争夺战"。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8,(13)
正城市求贤,君子择城。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送房、送钱、送户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条件。这让人们不由地想起电影里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继3月21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后,3月26日,上海举行了一场"人才工作大会",也推出了人才重磅新政。加上此前已敞开大门的广州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均已加入到这场蔓延全国的"人才升级大战"之中。优秀创  相似文献   

10.
正只要凭借身份证和学位证在手机APP上办理,就能够在半个小时左右落户西安。而且学历要求降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均可。西安市近期出台的一项政策成为全国各地"人才争夺战"的冰山一角。事实上,自去年6月份武汉提出"5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后,许多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纷纷跟进,放眼全国,长沙、南京、郑州、成都、重庆、贵阳等20多个城市接连出台一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是人才。 2000年新春伊始,在匆忙之中跨进新千年门坎的人们就充分地体验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才潮冲击:许多城市纷纷砸烂“人才围墙”,筑巢引凤;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一直到战火燃烧到了高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兴奋、憧憬中的人们谁也不愿与机遇擦肩而过,孔雀西飞已初露端倪;象牙塔里习惯了过苦日子的知识分子也迎来了薪金革命……市场经济规律已开始发挥作用的中国大地上,又开始上演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 城市间人才争 夺战方兴未艾 “城市像人的躯体,人才就是体内的血液。”许多城市深谙此…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0,(23)
正为帮助企业减轻人力成本,为人才减轻住房负担,海珠区的CSO首席服务官们推出"梦想·家"行动计划,共同组建CASO(Chief Apartments Service Officer)人才安居服务官队伍,精准对接人才安居诉求并反馈给人才部门,为人才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提供依据。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各城市的人才争夺战中,是否能安居成为了重要指标。"今年疫情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我们公司处于业务上升期,线下销售受到冲击,好在广州市海珠区CSO服务官及  相似文献   

13.
尤蕾 《小康》2018,(13)
正二线城市加入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敢于与一线城市一较高低,其实背后的逻辑并不难参透,除了要实现更快的发展与赶超之外,实力才是它们"秀肌肉"的保障。一座居于中国西北部的古城西安,正在高调地展现着自身魅力,期冀曾经的"孔雀东南飞"日渐变成"到西安去"。怎样成为城市中的"网红"?西安选择了吸纳青年才俊这条路。如何吸引年轻人?西安看上了新的社交平台——抖音,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新宠。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23)
正多年来,西安市都是人才输出大市,人才留存率低,面对这样的状况,自2017年以来西安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改革体制机制做大做优人才储备存量。目前,西安在人才竞争力和人才贡献率居于全国副省级城市的前列。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以及国内大学毕业季到来,大量优质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全国各地开启抢夺人才模式。西安,一个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如何赢得这场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十几年前,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至今没有过时并毫无疑问地被时代赋予了新意、成为了经典——"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正如本次封面报道所说,大到地区、城市,小到企业、单位,"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根据全球领先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的《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跳槽周期逐年缩短,平均在职时间从2014年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才争夺战"的开启,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时代,引才与用才的结合,需要准确识别真正的人才,坚持长线发展;需要树立人人平等、共有共享的理念;需要构建人才文化,打造人才生态。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分配不合理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三线城市如何把人才留住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解决二三线城市人才流失问题应发挥中央政府调控作用,做好人才引流工作;城市也应从满足人才多元化需求入手,践行"我们"理念,鼓励人才参与城市建设,爱上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二线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愈演越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入二线城市的人才能够安心在城工作,中央政府要加强和优化对经济资源、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工作,地方政府应不断探索满足人才之"高级"需求的有效措施,真正让人才"把心留住"。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城市的创新之基、活力之源,其流动聚集的方位脉络,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间关系密切。立足"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城市人才流动总体呈现跨域多核加速集聚、青年群体化身主力、行业跨界拓土纳新三大趋势。在人口结构局部失衡、经济模式提质变频、制度体系优化转型的新局势下,应立足原有"人才新政"基础,结合城市本土环境与资源优势,挖掘人才竞争新动能,以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增强人才政策有效性、提升人才生活适宜性,于变局中创新局,统筹中促增益,从而驱动人才引擎高质量运转,使城市创新发展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20.
易艳刚 《传承》2011,(2):51-51
劳动力市场越来越成为"卖方市场",这是好事.但"卖方"要真正获得"要价"权,必须尽快摒弃畸形的农民工用工制度,让农民工享有产业工人的正当权益.更多的城市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方便有相对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城里落户,成为真正体面、有尊严的劳动者.若不能意识到这些,再激烈的"农民工争夺战"也只是低水平的"廉价劳动力争夺战". 春节长假结束,大量返乡农民工再度背上行囊背井离乡,前往城市务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