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载体是承载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理念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活动等。本文遵循"分解—分析—综合"的思考逻辑,采用定性研究的途径,剖析价值体系的要素,构建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载体模型。文章首先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切入,明确价值载体的定位,理清政府绩效传递链条和政府绩效评价中的"三权",为模型构建奠定基础;其次,从政府的角度和政府绩效评价活动本身两个角度,分别构建起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供给载体模型和组织模式载体模型;再次,从工作领域与工作部门的关系、政府绩效与领导干部绩效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价值载体模型在实践中应用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是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共价值的生态建设政策绩效评价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胜岳  陈玉玲  徐均 《公共管理学报》2013,(2):110-116,142,143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政策,其实施后的绩效评价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价值角度,构建了生态建设过程与生态效果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盐池县实施的四种生态建设政策为例,采用AHP方法,计算出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测定基于公共价值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值分别为0.9297和0.8531,实施效果很好;"三北"防护林政策绩效评价值为0.5755,效果一般;草地禁牧政策的绩效评价值为0.3661,实施效果较差。绩效比较是发现不同的生态政策是否存在问题和能否顺利实施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为将生态政策评价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提供了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提高政府绩效始终是公共管理的目标之一。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而被引入到政府管理当中,并且成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近年来,西方学者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绩效评价的方法、政府绩效评价的内外部环境及政府绩效评价的效应等方面,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公共部门借鉴了私人部门的绩效评价方法,但这也使它面临着某种质疑和批判。政府绩效评价的内外部环境,对政府的绩效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政府绩效评价的实施和执行,最终提高政府绩效评价的效应。主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对西方绩效评价研究的最新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既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理念,又约束着评价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但在实际的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正是由于对价值的忽视导致了诸多问题,甚至使绩效评价脱离了目标设定。将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统一在价值定位与价值生成上。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的"政治"路径应是:基于价值生成的政府绩效。基于价值生成的政府绩效评价是对政府绩效评价提出的一种新路径。基于价值生成的政府绩效评价是先研究开展绩效管理所期望生成的价值以及分析影响该价值的因素,然后在确定不同的价值目标之后来选择能够生成该种价值的模型。在对价值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政府绩效的管理就必然能够生成我们所期待的价值,将价值作为管理的对象就能够保证政府绩效的价值生成与价值定位的差异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9,(2):95-102
"善治"是绩效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框架下,表现为以"政体"为中心、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善政"是"善治"实现的前提,作为"善政"的重要方面,政府公共管理者的公共价值偏好及其与政府价值目标间的关系将会影响个体和组织绩效。本文以探讨"公共价值认同"与绩效的关系为研究问题,首先,在综述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公共价值认同"的概念,认为"公共价值认同"包含"公共管理者个体价值偏好与集体价值偏好"以及"公共管理者集体价值偏好与政府价值目标"两个层次的一致性;其次,介绍了测量公共价值认同的方法;最后,提出四个未来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6.
包国宪  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2):89-97,126,127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学术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践案例考察,从制度变迁和公共行政学术史两个层面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框架。文章首先从"公共性"、"合作生产"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价值对政府绩效合法性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其次,初步论证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的两个基本命题——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产出即绩效;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而在政府绩效价值建构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政府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再次,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以价值管理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中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模型如何"落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研究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8,(2):63-72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现GDP、财政收入等显性绩效增长的同时,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等隐性绩效被定格为副产品,从而引发愈演愈烈的价值冲突。以往基于时点的探究过于微观,难以呈现问题的全貌,这需要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长河中,重新审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来寻找答案。文章基于PV-GPG模型的纵向价值建构,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演化历程,划分为效率型价值的崛起、效率型价值主导与民主价值的萌生、效率型价值与民主价值逐鹿中原和多元价值的冲突与共存等四个阶段。其演化动力包括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新时期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演化经验与启示是:其演化过程究其本质是在公共价值指引下的自我重塑过程,其价值体系从单一、稳定转向多元、动态,其管理由"控制取向"向"治理取向"转变,其运行具有很强的首长意识,其实践从个别地方试错到地方群体创新再到地方群体创新与中央顶层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郑方辉  喻锋  覃事灿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13-23,123,124
政府绩效评价是公共管理及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沿课题。作为一个全新的范畴,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构成了民意表达的基本路径,具有民主导向与技术完善的双重功能。本文提出了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理论假设,并依据既定的技术方案,基于独立第三方立场和公众满意度导向,利用2008年度针对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及公众满意度调查的系统数据,检验理论假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是公民对政府表现的综合评价,其过程承担民意表达的功能,其结果将成为民主政治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下公共冲突的大量存在成为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在公共冲突的多元管理主体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从实践来看,公共冲突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群体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等特征。目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冲突管理过程中冲突意识淡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制度供给不足、问责不到位以及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缺乏,使其对公共冲突管理基本处于"责任悬浮"与"效果浅表"状态。夯实政府公共冲突管理路向责任,需从构建公共冲突管理的预警和防范机制、健全的制度体系、畅通的信息发布机制、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以及组织保障机制着手,并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舆论导向、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硬件"建设与"软件"保障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公共冲突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5,(6):56-63
指标体系一般包括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被视为"世界难题"。基于"事先可推导事后可检验"的科学逻辑,依据既定的指标体系,利用31个省级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绩效评价的结构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指标评分标准进行检验发现,保密审查制度、人员机构设置和主动公开等指标表现为负向影响,说明这些指标评分标准失真,不足以衡量政府相应工作的实绩。这一发现提供了完善指标体系,尤其是指标评分标准的技术路径。因为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入,政府工作重心发生改变,从技术角度,实现评价体系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平衡,可保持评价指标及结构稳定,指标评分标准动态调整,这一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同类评价。  相似文献   

11.
The benefits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for public services are identified as greater transparency of objectives and accountability for result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recent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standards to evaluat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rvices. In broad terms this is being done through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which is a much more encompassing concept than standards or indicators. Such information is an element of an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 that provides greater management autonomy and flexibility and extends to the private sector which is increasingly providing, or involved with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相似文献   

12.
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和方法创新的核心工具,而绩效评估又是政府绩效审计工具的工具。政府绩效评估从理论基础、现实经验、制度平台及方法体系上构筑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元工具主义大厦。由于政府绩效评估元工具具有限性,因此,强调公私领域"普适性"的同时,更要关注政府部门的特殊性;强调审计评估指标量化的同时,更要关注非量化标准尤其是社会价值;强调政府绩效审计评估的同时,更要关注后续跟进;强调政府绩效审计评估个案的同时,更要总结推广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3.
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可定义为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对其管理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开展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核心是建构绩效评估模式。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应包括评估的主题、维度和指标体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对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一次再造,其核心目标旨在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透明的、办事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发达国家或部门(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美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而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只是处于摸索和尝试期,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水平的途径:一是政府、公民、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夏金华 《学理论》2013,(16):59-60
当前,公共治理从统治走向现代,从魅力、人治转型为权威和法治,如何评价政府在这种公共行政范式转变中的绩效,主要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市场机制下公共治理、合法有效的现代权威、人民群众的就业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政府的绩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绩观的扭转与绩效评估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在我党执政过程中,政绩观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正面积极价值到反面消极价值,再由形而上学趋向科学等一系列起伏转变的描述,引发了对我国行政体制、选用人机制、文化管理等若干方面改革的思考;以对形而上学政绩观和科学政绩观的特征描述为基础,分析了它们存在的条件以及由前者转为后者的路径;通过探讨政绩观与绩效评估之间的关系,指出坚持科学的政绩观是开展绩效评估的前提,绩效评估的正确开展有助于科学政绩观的彻底确立,绩效评估本身则是一具有规模性前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内容设计、方法构建等讨论较多,但如果不明确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在哪里,建立起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良性动力机制,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设计将很难发挥作用。分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状况应从内动力和外动力两个层面着手,根据我国市民社会和政府运作模式的特点,建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良性动力机制是可能的,其路径为:内外结合,在政治动员模式中建立强大的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源;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并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政府绩效立法,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绩效评估中,普遍存在着以考核直接代替评估、过于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评估改进以及使被考核者产生心理抵抗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因此,首先要对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估各自的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内容上加以区分,充分认识与理解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估各自的价值所在以及两者之间转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促使绩效考核向绩效评估的顺利衔接与转化,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8,(3):68-75
将县级领导干部绩效定义为"行为与结果"后,县级领导干部行为绩效评估就成为重要理论问题。根据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关键事件承载和体现人的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评估县级领导干部行为绩效的关键是理解其蕴含的价值观并与县区政府共同价值观进行比较,但又必须符合绩效评估的量化要求和趋势。通过借鉴以建构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第四代评估、能够处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项目等级评估工具(PART),设计了由"做群众工作"等8个行为类属构成的县级领导干部行为绩效评估表,以及由"目的与价值""规模与层次""运作与管理""产出"等四个维度构成的行为等级评估工具(BART)。然后利用深度访谈获得的关键事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行为绩效分值与共同价值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