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顾德宁 《群众》2022,(4):65-66
<正>火车自从在欧洲发明和发展以后,一直都是欧洲货运和客运的重要交通载体,火车文化在近代欧洲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西方谚语和典故都与火车有关。我曾坐过五六十趟欧洲各国火车,其中一些经历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在德国旅行了一个多月,堪称一次完美的火车之旅。DB是德国铁路公司的缩写,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回声正确面对西方文化孙可 贵刊第二期有一篇谈到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影响的文章。我作为一名孩子家长也想浅谈一下表象的西方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现今,西方文化给中国青年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常数”看中西艺术的交流与变革樊华中西文化背景迥异,艺术创作的发展线路也各不相同。相对而言,西方传统偏重于再现中的表现,而中国古典艺术则在表现、再现的背后,注入了更多的灵的发现和人的情致。到了今天,中西双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自现代主义以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以来,西方对西藏、新疆的干涉从未停止过,即使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对华关系总体向积极方向发展,这种干涉也仍未放弃,在特定条件下还会突然强化,造成双方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停滞、倒退。这固然给中国制造了麻烦,但给西方自己带来的损害也不小。那么为什么西方至今不肯或不能放弃这种损人又不利己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反驳西方某些未来学家关于电讯技术进步会使城市消失的预言,论述了城市不会消失的基本理由如下:电讯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既替代又互补,从净效应看,两种交流方式互补;电信技术进步既加强城市的中心聚集,又加强城市的分散即促进多个次中心的形成,总的来看促进城市增长;人类个体不能自给自足是城市存在的根本原因;城市的经济性一直支持并将进一步支持城市发展;诸多与经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非经济因素要求城市继续存在。城市存亡问题的讨论,对我国城市化战略也有重要的启示,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城市聚集效应和大城市有潜力进一步吸纳大量人口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西方文明大行工具主义之风,盲目套用甚至照搬科学主义的实证方法,过于推崇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在自我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致于出现了精神焦虑、丧失自我以及存在性缺失等一系列现代西方文明难以避免的通病。有鉴于此,西方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部分有识之士在反思西方文化弊端及其生存性困境时将其目光与视域投向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东方文明体系,从中吸取精神资源,不仅为美国摆脱欧洲心理学影响,也为西方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转换等提供了思想资源,道家思想的东学西渐悄无声息地给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中西文化平等交流与互补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对人类科技、经济和文化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检阅,也将给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空前巨大的机遇。”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西方妇女戏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约十年后,以美国妇女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得以引进。从介绍性报导、剧作翻译与演出到学术批评与交流,中国有关西方妇女戏剧的课题累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着重梳理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期待中西方妇女戏剧更好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0.
<正>李政道在给方毅的信里说,中国不应该收缴留学生从国外获得的奖学金,邓小平批示后,国家改变了做法。从互派交换生到单派进修人员1972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开始重启与西方的教育交流。只是,连续多年都属交换性质——互派人员到对方国度留学,留学期间的费用由对方支出。由于西方国家很少有人来华留学,所以中国派出人员规模极小,且多是学语言的。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分工主管全国科教工作的邓小平在科教座谈会上提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我随福建省残联考察团赴台交流,印象中这是我的第8次赴台交流,但以残联工作者的身份,还是首次赴台进行残疾人工作的专题考察。在台时间虽然不长,但台湾残疾人工作的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09,(9):2-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对人类科技、经济和文化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检阅,也将给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空前巨大的机遇。”本期封面故事人物——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两岸两会复谈以来,已举办了三次“陈江会”,可谓硕果累累,不但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惠及两岸民众,也促进了两岸社会、文化诸领域的深入交流,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与其说是为了与西方交流,不如说更多是出于对自身的考量。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社会科学界需要就中国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中国的民众一个交待。  相似文献   

15.
齐晓靖 《黄埔》2007,(6):6-8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局长戴肖峰。戴局长表示,中共十六大以来,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热络发展的两岸交流与合作反映了两岸同胞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共同心声,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以下为访谈实录。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的商业交流柏铮就在古希腊、罗马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东方也出现了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发达的古代国家。其中,中国的社会发展更为全面和典型。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尽管其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并不逊色于希腊、罗马,但其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们应凤凰卫视台欧洲台(下称欧洲台)及奥(奥地利)中协会的邀请,考察了欧洲台及奥地利国家台(ORF)。在进行广播电视业务交流的同时,也用我们的眼睛观察与思考了我们印象中的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他们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气候环境三方面的保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全世界推广其政治制度,即“美国模式”,但效果不理想。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同美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不完全一样?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效仿美国的政治制度给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2009年10月,我随团出访美国,听取了有关专家对美国发展历史、议会制度、立法程序、选举制度、议会与行政的关系等方面的介绍,使我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为何其他国家难以效仿”的问题增加了一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9.
杨帆 《中国人大》2012,(16):51-53
中国全国人大在非洲建立并开展机制化交流的只有南非国民议会和埃及人民议会。迄今,中国全国人大已与南非国民议会举行了两次机制交流会议,与埃及人民议会举行了四次机制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文化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牛正兰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与此相应,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新的裂变,并推进到“后现代”时期,形成一种汇集多种文化、哲学、艺术流派的后现代主义庞杂思潮。根本而言,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