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政府不断调整顶层制度设计,以期解决日趋复杂的养老问题。在制度设计中,养老服务政策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领域呈现出"政策主体(治理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治理工具由单一走向复杂,治理结构由科层走向网络,治理机制由命令、管制走向信任与协商"的特征。然而,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与实施仍存在"多元主体资源配置极度不平衡;利益诉求各自为政,缺乏信任机制;治理网络结构处于初建期,主体关系方向单一"等诸多不足。因此,政府在网络治理中,应承担起管理者角色;各利益相关方通过结盟,重新构建网络结构;建立开放的网络空间、形成深度参与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思路与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6):139-145
智慧养老在价值理念、技术应用和人人交互等方面具有创新模式意义,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观念能量、技术能量和智慧能量,作为养老服务模式升级乃至体系优化的必要条件和要素,借助信息化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养老服务模式和体系为研究对象,可以从智慧养老的功能定位和优势特点入手,探讨利用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思路和进路,即提出借助价值嵌入、技术赋能和交互增慧等功能定位的方式使智慧养老的智能化建设建构在融合并集成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以"量身定制化"增加服务人情味、以"包容性智慧"提升服务可及性、以顶层驱动和分层整合增强服务协同性的智慧化建设进路。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9,(6):133-138
智慧养老是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它既依托于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又是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和创新,较之于传统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具有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人力替代、高效精准等优势。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扩张是智慧养老发展的社会和市场基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智慧养老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还需要理念的转变、资源的整合和组织的协同。智慧养老发展必须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坚持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原则,实现线下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协作联动,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治理。智慧养老是"为夕阳服务"的"朝阳产业",通过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和老年人幸福指数,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在我国有着其独特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事业单位改革有积极作用。但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促进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分类问题、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问题、承接主体少问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配套措施,运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手段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建议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培育提供公共服务的多元力量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我国学者对社区养老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不同视角对国内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作为满足广大老年人服务需求的重要方式,社区养老在运作中仍存在针对性不强、精度不高、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导致潜在需求无法释放。基于此,本文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初步探讨。并根据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五大需求层次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养老服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0)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差异,而且目前城市养老服务供给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理顺供给主体的职责,不断增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总量,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求的动态平衡"等措施才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透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演变及国家角色的变化,发现国家角色经历了由膨胀扩张到收缩弱化再到调整加强的发展过程。这表明要破解养老服务之困,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必然。目前,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国家角色如何与社会、市场、家庭等养老服务责任主体进行合作,合理分担养老服务职能,明确责任,从而实现国家角色的合理定位,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社区养老服务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从"由社区养老"到"在社区养老"转变的发展趋势,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服务供给更加多样化,管理运行更加市场化。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可以清晰地看出社区养老服务的角色定位,即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在社区进行整合和优化。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主攻方向。为促进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在社区更好地整合优化,社区必须充分发挥统合作用,制定社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积极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途径,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社会的迫近使我国养老社会服务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倡导多元合作供给,创新理论、方法和实践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老年社会服务问题的必由之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社会影响力债券这一方兴未艾的社会治理工具,联结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使三方共存于同一个利益诉求整合、平等磋商协作的框架下,能够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合作治理提供更高效的供给模式和更稳固的合作模式.以老年健康服务为例,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运作理念,构建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合作模式,关键是需要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评估机构共同为主体;以实现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健康服务、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资金效率为目标;以第三方评估和数字物联网技术实现过程涵盖式的结果控制.同时,坚持基于成功结果导向的付费机制,倡导互信,维护多元互益的合作机制.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养老服务合作治理模式能为破解社会养老困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7)
养老服务是社会服务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是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爱德仁谷养老服务综合项目,借鉴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启示,介绍了社会工作在爱德仁谷综合养老服务中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实践内容;反映社会工作在养老服务综合项目实践中的困难,并结合项目实践总结经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三种权威解释模式,即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与行政吸纳社会。本文通过对一个乡镇基层文联成立与运作的个案研究,发现了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形态。对此,提出了“行政吸纳服务”的新解释模式,并把它与“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以及“行政吸纳社会”分别开来。“行政吸纳服务”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其核心互动机制是“支持”与“配合”。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国家占据主导性地位,社会依附于国家。“行政吸纳服务”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增加。然而,经济因素制约了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向需求的转化,阻碍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目标,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必须为老年人尤其是收入低且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大量农村老年人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制度面临筹资来源少、技术难度高、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制约因素,需要采取“低水平、广覆盖、采用多种模式、利用各方力量、加强配套设施”的发展策略。通过建立农村老年医疗救助、合作医疗、“时间储蓄”等多种制度,提供完善的医疗供方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在“革”结束之后,人们对人权问题开始重新关注的背景下,是在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借“人权”问题攻击党和政府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人权状况的本质特征、主体所属、基本条件、语境限制、特殊状况等关键性内容作了深刻的阐释。它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和我国人权状况的改善都发挥了具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一直是电子政务的主旨,国外自本世纪初就关注这一主题,我国在2006年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明确提出"服务是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在大量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对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的基本情况及特征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国外电子政务服务文献占整个电子政务研究文献的三分之一以上,文献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般性介绍、服务传递、服务管理、技术实现、服务作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与评论等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服务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注重服务管理,关注服务传递,强调实证研究等。认为我国电子政务服务的研究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服务管理、服务传递和对社会发展推动等方面以实证的方法进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article analyzes to what extent the “care‐gap”—that is, too few carers looking after increasing numbers of the elderly—has become part of the problem definition of the demographic shift in the Netherlands in reports of the major scientific policy advisor to the government. Do these reports still assume a gender order in which women are informal carers and men are breadwinners? What notions about gender are circulating, and is the gender order challenged b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ith a framework for gender‐discourse analysis, the author shows that, despit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care gap, the problem definition remains framed as the costs of collective provision of health care and pensions. Recommendations still assume that women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informal care while they also enter the labor market to maintain collective provisions.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政府职能的重点转向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空间出现缺位,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供给模式取代以政府为单一中心的供给模式,从而更好地响应地方经济发展所引致的迅速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以浙江瑞安"老板消防队"为例,围绕多中心理论讨论民间自发组织在提供地方公共服务上所应有的经济角色,并构建一般效用函数模型,分析公共服务不同供给模式的可能局限以及多中心供给的效率改善.结论表明:引入民间自发组织等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充分反映地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多中心供给模式是克服政府单一供给局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的劳动力外迁不仅加速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也给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省巢湖农村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的四期追踪调查数据和在广东省深圳市进行的"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面向农村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农村劳动力外迁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农村家庭养老表现出传统和变革共存的特征;子女外迁给农村老年父母的生活福利带来双面影响,使得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的减少,加重了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负担,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福利;子女在城市外出务工带来了传统孝文化的弱化,但女儿的养老功能得以增强,长期低生育率条件下发生的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使得传统依靠儿子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发生转变。本文最后探讨了在劳动力外流背景下政府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福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基”①建设是一项牵涉到公安工作根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和全体民警积极投入。结合厦门铁路公安处新建处的特点,提出了围绕“当好领导、精简机关、夯实基层”的全新“三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虽然拿不出“德先生”与“赛先生,”却可以推出“大人先生,”可以推出超越“自我中心”“、地球中心”、“人类中心”等“中心论”而对天地万物“一体平看”的“大写的人”。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大人论,”著者称之为“旧大人论”。其基本视野有三重:以“太一”而求“最高,”以“太极”而求“最大,”以“太和”而求“最多”。此种根本思维方式导致中西哲学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新大人论”是要以“旧大人论”为基础接纳西方哲学为其环节:就“最高”一方面说,假如我们能将“白”之研究当成“大白”之研究的一个环节,将“辩”之研究当成“大辩”之研究的一个环节来处理,则我们就可以将西方哲学当成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来处理;就“最大”一方面说,“宇宙共同体”是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西方哲学的最大视野只达到“生态共同体,”只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就“最多”一方面说,西方“一体化”正驱赶整个世界走上“消灭多样性”的不归路,立于宏观与长远的视角,我们也完全可以把“一体化”视为中国“太和”思维框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特例。“新大人论”的根本目标是把西方哲学当成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或特例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