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采用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随机抽取江苏、湖南、安徽、上海7所高校1076名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结构失衡:感受和调节积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消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逐步使他们可以依靠和发挥自身的力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以便利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某大学5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三者关系,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就业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呈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正向显著影响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呼和塔拉  杨志勇 《前沿》2011,(18):195-197
本文根据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和主体作用机制理论,设计了培养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培养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方案,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阅读、听力、写作三个维度上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英语成绩,尤其是阅读、词汇与语法的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月  唐峭石 《前沿》2014,(3):52-55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可以从不同程度和方面来预测职业未决、职业犹豫、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选择行为。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0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家庭因素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建议,改善高校就业辅导单向动员效果不佳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王丹平  刘妍君 《前沿》2012,(13):153-155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求职渠道及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抽样调查380位大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干部经验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清晰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求职目标清晰度和学生干部经验对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对非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还表明理工科学生性别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求知情绪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33名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获得途径以及效能感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获文本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诠释。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评价中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比较标准;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成功经验和特质归因获得;其在女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归因倾向方面都发挥作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作为其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的。[1]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与行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行为反应模式以及将知识、技能转…  相似文献   

8.
李小芹 《人民论坛》2010,(10):166-167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良好,与其人格相关显著,人格特征可直接影响到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宗建 《传承》2009,(10):46-47
经济贫困导致心理失衡、环境的突变引发心理冲突、巨大的就业压力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等是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健全资助体系、加强心理辅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引导贫困生"自我疗养"等途径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视域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贫困导致心理失衡、环境的突变引发心理冲突、巨大的就业压力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等是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健全资助体系、加强心理辅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引导贫困生"自我疗养"等途径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