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宁宵宵 《新湘评论》2010,(10):51-52
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孩子刚刚踏入社会之时,为人父母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手,目送孩子踏上前行的路,同时展开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2.
铭铭 《当代工人》2011,(20):28-29
闪婚为脱“光” 马莉心里很清楚,这段婚姻终于走到了末路,不过,这对她和兰文达来说,未必是坏事。毕竟,大家都解脱了,不是吗?马莉甚至有些庆幸,最起码,离婚后,她不用照顾两个孩子了。其实,马莉和兰文达只有一个孩子,就是5岁的女儿兰妙妙,另—个孩子呢?在马莉看来,是丈夫兰文达。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13,(11):58-58
如今,中国的家长们仍旧谈“钱”色变!可是竞争时代,“财商”教育已经成为父母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金钱、管理金钱呢?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4):80-82
“不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现在国内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领先。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6,(6):54-54
阿健在5月5日的《扬子晚报》上撰文指出: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第一,爱护动物。在孩子刚刚蹒跚学步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喂养了小狗、小猫等小动物,让孩子亲自照料,以便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入学后,小学生们还热衷于利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第二,怜贫惜弱。法兰克福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一位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走,全家人对此事极为重视,并且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认真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但同样享有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我孩子今年4岁了,可不可以开始学习音乐?”“4岁的孩子,听觉、语言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学习音乐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啊。但不能再小了,太小的孩子如果学习钢琴力度不够,手指的跨度也不够。只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还很短,主要是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多看电视还是多看书”?家长肯定作答:多看书!而笔者认为答案的本质并不在于简单的“多”与“少”:有家长求助老师,问:“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喜爱读书?”还有的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能自愿自觉地少看电视,而让爱看书成为习惯,成为自然?”“阅读,怎样才能由梦想走进‘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9.
简简 《党课》2011,(2):85-86
3—5岁:上早教理财课 3岁的孩子能够知道“买”是怎么一件事;4岁孩子能够辨认出不同钞票的面值;6岁的孩子懂得将不同币值的钞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个数字,这就是理财。  相似文献   

10.
在报社工作的昱江,孩子今年6岁。几年前,为了孩子的前途,他在广州越秀区花巨资买了一套住房,原因就是周边有比较好的小学和中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点上啊!读了好的小学,才有可能上好的中学、大学。”昱江这样认为。这种心态在中国父母中颇为普遍。一位上海教师说,浦东农民现在有钱了,他们也和城里人一样托亲戚、走关系,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读书。因为农村的教学质量无法和城里相比。  相似文献   

11.
快乐大叔 《党课》2008,(5):96-98
现在早熟的孩子不少,君不见有那才五六岁的娃娃就给《西游记》写续了。还有一种人,属于“大孩子”之列,却是“不想长大”的一类人。“不想长大”者有的是真的长不大,有的则是在装可爱,因为“可爱”往往可以带来许多好处。这和快乐大叔小时候正相反,那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盼着早一天长大成人,好早一天为祖国建设“四化”。  相似文献   

12.
有位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圆满,房子、车子、孩子,样样让人羡慕,可他总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所以拼命工作,节假日也不肯停下来休息片刻。直到有一天病倒了,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以前的生活真的已经很好了,只可惜.自己一直奔走在前往“更好”的路上.忽略了眼前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神奇的宁夏     
去年,17岁的女儿以全区文科第六名的成绩考进了北大。到了开学的时候,孩子像小鸟一样飞走了。就从这一刻起,我忽然强烈地感觉到身边丢了什么,至今没有从女儿走后的孤寂与牵挂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提到“富二代”,大多数人会第一时间想到“飞扬跋扈”。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衣亲伸手.饭来张口。也正是如此.造就了他们认为“金钱可以搞定一切”的错误价值观。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孩子酿成的大祸,父母必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兴许在孩子有错误苗头时就没有及时遏止.才有兮天以李天一为代表的无数个“坑爹”二代。  相似文献   

15.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他人无错     
鲍河扬 《廉政瞭望》2011,(24):37-37
我的一位朋友要我写一幅鼓励他孩子上进的字,我的书法很平常,只是朋友喜欢我的语言。这难为了我,不能用现成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不能“难得糊涂”,于是我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写下“他人无错”。朋友看后茫然,我便与他细说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7.
唐若水 《廉政瞭望》2012,(14):63-63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不怕麻烦,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过程,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24):115-116
由于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美国虎妈”已经让西方人大面积质疑,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了人们对“国产教育”模式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9.
彭真在狱中     
潘宁 《党员特刊》2003,(1):50-51
彭真出生于山西曲沃县候马镇。由于家境贫寒,彭真六七岁就要白天下地,夜里纺线、喂牲口,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大。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知道求学的重要,羡慕那些上学的孩子。所以在农闲时,彭真也曾尽可能到私塾去听课。  相似文献   

20.
党风卫士     
谷良  朱春先 《学习导报》2013,(13):34-36
A 在妻子最需要他时,他在办案的路上 10多岁的儿子告诉邬晓兰,每回做梦,都是爸爸在陪他上特长班的课。 孩子的梦,其实也是邬哓兰的梦。在梦中,两人有时还会因为张险峰一个月也不回家一次而“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