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区视野中的泰国外交王业龙编译自柬埔寨冲突解决,越南威胁基本消除以来,泰国外交经历了从国家安全到经济外交的转变。泰国政界人士认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部威胁的消除已使泰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东南亚国家,泰国已成为本地区强国之一,应从国内经济发展的利益出...  相似文献   

2.
德国对华政策透视李乐曾内容提要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新亚洲政策推动下的德国对华政策在人权问题上出现了危机。如何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实现德国经济、政治及安全的长远目标,是德国全球化外交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统一的德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德国国内...  相似文献   

3.
车轲 《德国研究》2023,(1):4-31+149
在德美同盟中,德国并非完全追随美国,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在“战略协调”与“外交对抗”之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本体安全理论,德国动态调整对美同盟政策的动力机制源自于德国维护其“文明国家”“西方国家”和“正常大国”复合型外交身份稳定性的需要。德国在“战略协调”和“外交对抗”之间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美国外交政策对德国复合外交身份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当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严重威胁到德国外交身份的稳定性时,本体安全机制会推动德国调整其对外身份的叙事结构,指导德国采用外交对抗或战略平衡的方式应对由此导致的身份危机。不过,德国的对美政策调整被限定在外交身份框架的范围之内,因而两国间的分歧不会造成德美同盟关系的根本性破裂。  相似文献   

4.
黄萌萌 《德国研究》2023,(1):32-60+149-150
近年来,德国安全政策呈现新态势,俄乌冲突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新态势,促进了德国安全政策转型。在国家层面,德国突破“军事禁忌”,援乌武器,提升国防;在欧洲层面,德国促进了北约与欧盟防务嵌合;在国际层面,德国加强了对印太地缘政治与安全事务的参与。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形成的原因既是基于外部危机触发的“威胁认知”,也源于德国外交角色与安全观变迁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德国对“国际责任”与“权力政治”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变化,盟友的期待也随之不断上升,德国外交角色从“文明力量”演变为“建构力量”,其中既有规范性力量底色,也有权力政治逻辑。然而,克制文化的遗存作用、政治精英的权力分配、经济成本高昂以及军事资源短板仍制约着德国安全政策转型的幅度与进度。中国应客观评估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在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在中美俄欧四方互动中,更加审慎地塑造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肖刚 《德国研究》2001,16(3):14-19
联合国外交是战后日本和德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两国均先后提出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文从国家认同、联盟关系、军事结构等角度对日本和德国的联合国外交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特点、相似之处及差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共外交概念的一般释义出发,追溯德国公共外交的历史,剖析其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内涵,重点通过德中同行系列活动这一主动型公共外交行为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德国对华公共外交的主导策略、对象、主体、方式和效果等各方面特点,解读德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意图、运作机制及其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冷战后德国与中东欧的关系杨烨高歌主编2017年5月出版/98.00元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同属中欧地区,彼此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关系千丝万缕,层层交错。冷战后,在全球化潮流的裹挟下,地缘因素变得十分活跃。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也使得欧盟的中东欧新成员对其邻国德国抱以更多外交和发展期许。本书从历史、地缘和文化角度对"中欧"做了追溯和分析,深入探讨了冷战后  相似文献   

8.
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郑春荣伍慧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德国发展报告》逐年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德国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发展趋势及相关学者的观点。2014年版发展报告的政治篇盘点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详细论述几个主要政党在大选中成败的原因,对德国政党格局未来可能的走向进行了研判;经济篇对德国的经济形势进行综述与展望,分析德国在欧洲治理中的角色,探讨了德国"重新崛起"这一命题;外交篇重点研究德国新政府的欧  相似文献   

9.
当前德国中亚政策从以价值输出原则为导向,转为以利益共享原则为导向,德国无意与其他大国在中亚地区搞外交平衡,也不愿意以经济手段搞政治对冲。德国认识到,输出民主价值将打破中亚地区的政治传统和政治平衡,因此,弱化价值输出、突出利益保护是德国中亚政策的核心目标。利用经济参与、政治互信等路径实现德国中亚政策目标,符合地区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两德统一后,鉴于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德国开始在亚太地区加大外交战略部署和投入。为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德国在亚洲各国大力经营公共外交战略,特别是在冷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地缘政治地位凸显的东南亚国家。德国积极开展与东南亚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次是想通过插手东南亚事务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制衡中国影响力。德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企业文化;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培养亲德人才;通过落实对外援助措施彰显大国担当。德国对东南亚开展公共外交势必对中国产生影响:加剧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复杂性;增大"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压力,且有可能损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对此,中国需要借鉴德国经验,加强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并注意谋划与德国有共同利益的外交活动,促进中德间的良性互动以及在东南亚各国更深层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德国开始提出了"德国外交全球化"的说法。文章分析了提出这种外交政策的背景以及"外交全球化"政策已经并将在德国政治和社会领域内引起的相应变化:1,对联邦国防军进行改革;2,加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职能;3,举起维护人权的旗帜,在全世界树立自由、民主和人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从德国国防部内悬挂毛泽东像谈起王金标去年下半年,我应邀就德国和西欧的外交安全政策及与此有关的全欧和全球性问题在德作了半年的学术研究。8月19日上午,我访问了德国国防部,魏塞尔中将热情地会见了我,就与安全有关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友好的讨论,并回答了我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吴江 《德国研究》2014,(3):43-55
本文论述了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开明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分析了这一外交理念形成的背景,并对其在实践中形成的"少官僚、多激情"、"少逃避、多主动"以及"少训导、多解释"等特点进行了梳理。"开明现实主义"理念为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之间的视域融合提供了思路。同时,它利于德国外交在价值观导向和利益导向之间寻求平衡以及促使德国大联合政府理性地推动积极有为的外交政策。不过,基于外交部长在德国外交决策中的局限性以及外交实践的复杂性,施泰因迈尔能否真正落实"开明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尚需德国未来外交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统一近五年来,德国东部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一直是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国家消费增长、资金投入、内外贸易、劳动力及失业率等方面分析了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指出:德国东部经济目前正是回升之势,它已不再是限制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而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历了公民教育与历史反思的德国在外交文化领域发生嬗变。两德统一后,摆脱了冷战格局束缚的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西方盟友对德国承担更多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责任的期待也相应上升。在此背景下,德国外交文化的内在特征出现调整趋向:军事领域的"克制文化"、"联盟团结"与"多边主义"原则以及"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之间此消彼长的态势有所加剧。然而,德国政界加强国际参与的意愿与民众对承担国际责任及使用武力的谨慎态度仍在反复拉锯。德国在叙利亚战争中的外交政策反映出的正是冷战结束以来德国外交文化的延续与调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一期《德国研究》 ,一如既往地展示着国内外学者介绍、研究德国的最新成果 ,相信其中的一些篇章 ,自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或思考。值得着重要说的 ,是已经落幕的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九届年会。这次在五月的江南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群贤毕至 ,议题广泛 ,而代表们集中关心的 ,是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中德关系、德国国内政策与经济这三大问题。对于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与会代表较多讨论的是德国的世界影响、欧盟与美国相比是否能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极、德国外交排序、德国与周边国关系、德国与欧洲一体化、欧盟与美…  相似文献   

17.
《德国研究》2013,(2):129
本刊讯《德国发展报告(2013)》(《德国蓝皮书》)发布会于5月10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出席并致辞。《德国发展报告》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一本,今年是第二次出版,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等角度,全方位剖析了2012年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德国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审慎预测。  相似文献   

18.
熊炜 《德国研究》2004,19(4):7-12
统一后的德国在应对冷战后数次重大国际危机时的外交决策显现出了来回摇摆的特点.本文应用对外政策分析角色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德国在面对冷战后几次战争时的外交决策进行分析,指出德国政策的摇摆是其外交与安全政策中角色冲突的体现,德国外交的角色冲突最终是通过以宪法法院判决为基础而形成的国内政治共识得到控制的,然而只要外部对德国的角色期望和德国自身的角色认知不一致,以及德国所遵循的国际社会行为规范处于变化之中,德国就会依旧处于国家角色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杨烨  王道云 《德国研究》2008,23(2):17-23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外交呈现出倚重多边外交实现国家利益,体现国家价值的发展趋势。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明确拒绝对民族自我利益的狭隘关切,通过广泛协商和普遍合作来实现国家外交目标。本文力图通过对战后德国多边外交风格背景和成因的分析,结合德国在欧盟、八国集团和联合国三个多边国际机制中外交特征的案例分析,揭示德国多边外交风格形成和转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德国是世界的重要国家。人们十分关注新政府内政和外交的政策走向。众所周知,导致德国今年提前大选和政府换届的基本动因是德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大联合政府成立后,它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在内政方面。题为“以勇气和人性共同为德国努力”的大联合政府执政协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德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政治框架。 如同执政协议指出的那样:“德国面临重大挑战是:失业、财政赤字、人口结构变化和全球化变化所致的压力。”面对这一现实,新政府将减少失业看作是首要任务: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新政府将在任期内提供总额为250亿欧元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