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20,(3)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媒介素养对于农民工提升个人能力和幸福感、保障自身知情权和话语权以及更好融入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媒介化的社会景观中,农民工因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个人能力提升和发展,进而影响其融入城市以及城镇化进程。为此,应从网络设施普及和建设、企业教育培养、媒介宣传等方面提升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而实现"市民化"目标,并在城市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运行方式和社会功能也悄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伦理关怀作为交往主体间的公共原则、交往契约和行动指南,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应然的价值取向。揭示现代城市变迁以及当代城市公共生活伦理关怀的现实困境,探究伦理关怀建构的现实依据,找寻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伦理关怀实现的路径,构筑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积极型伦理关怀创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培育伦理关怀共识,塑造城市伦理关怀情境,可为新型和谐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文明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环境面貌、公共秩序状况、社会服务水平、城市文明风尚的综合反映,其基本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中国礼文化的精神内涵,经过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适用于现代公共文明建设,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在城市融入中的社会层面作为研究视角,分析与研究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如何克服社会交往"内卷化"、可动用社会资源匮乏、社会歧视严重这些社会融入方面的壁垒,从而让他们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并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5.
困惑与挣扎:80后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其闲暇生活特征表现出与农民和市民不一样的特殊性。80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认同,以及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交汇过程中催生的社会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与传统农民工差异明显,尤其是在闲暇生活中,既体现对城市生活的主动与积极,但面对与父辈同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时候,却产生更大的困惑与挣扎。本文以湖南长沙的80后农民工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实证调查,总结其闲暇生活背后的社会心理特征,剖析其闲暇生活方式,并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外在制度的不断突破,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养、技术技能、道德素养等内在素质对其市民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应在社会支撑体系、文化服务机制以及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方面为农民工素质提升助力。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是制约其迈进小康社会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农民工文化需求存在群体性差异。增强农民工文化服务供给、满足其需求,需要政府主导,提供效能保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协调联动,创建多维阵地,实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提高文化素养,搭建活动平台,着力构建"内源式"农民工文化体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为研究区域,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研究了沿海较发达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以及社会组织对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大多从事制造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中善于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休闲娱乐,同时也有着强烈的面对面社会交往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起点较高,且群体认同朝多元化发展,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也呈现出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公开、以趣缘组织为主和微公益模式兴起等特点。社会组织因其自发性和组织性,在营造公共空间、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催化作用。参加社会组织及其活动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户籍身份融入和重塑社会资本网络的有效前提,也是他们实现自组织和参与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社会组织,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最终得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3,(6):90-90
王俊恒在《江淮论坛》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介入。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价值表现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性,开发农民工的潜能。同时,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教育等方面探讨介入农民工城市适应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悦  聂品  张良  黄迅 《北京观察》2004,(5):36-39
社会公德处于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教育:社区教育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功能也得到了不断地拓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的子女随着父母来到新的生活环境,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红 《前沿》2005,(10):228-231
农民工市民化,狭义上说,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广义上说,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转变过程。但是,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文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共文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刻理解首都实施公共文明工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准确把握其目标指向,积极探索其实现路径,是北京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共文明是现代公民文明素质在公共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应该和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精神的需求相一致,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涉及人们共同利益而表现出来的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公共精神。公共文明的重要特征是公民的“公共参与”。公共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需要每一个个体去参与、实践。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地参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所有的公共文明的理念、计划、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提高中华民族公共文明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凝聚社会认同,不断营造公共文明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文明建设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群众公共文明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发展进步速度加快,各项政策更加科学,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新生代农民工更快融入城市。城市居民越来越深刻理解到农民工对城市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的是一个个日益开放包容的城市。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仍受到多方面限制。要加强制度建设、营造社会氛围、提升自身素质,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更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的聚群性,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扩求,并通过其群体的骨干去诉求这些利益。这是社会中一个平等的群体,虽然处于城市的边缘,却需要其他群体的包容和尊重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聚群性问题出现,沿海较发达地区城市社会管理中新生代农民工聚群争取利益引发的公共安  相似文献   

17.
海曙:创新“新市民”教育培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居住、谋生创业,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加强“新市民”的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广大进城农民工提升自身素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汪长明 《长白学刊》2013,(4):122-129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9.
邓秀华 《求索》2008,(10):69-70
农民工问题是牵涉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转型、影响城市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工“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其思想、行为特征表现出与农民和市民不一样的特殊性,而农民工的反社会行为已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个不和谐音符。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的经验方法,从理性层面分析农民工城市生活“问题化”的成因,将经验分析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并试图从操作层面上立足城市社区建设,探讨农民工城市生活“五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然而由于城乡二元制经济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工还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无法获得一系列相应平等的权利,这将会给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排斥与社会共融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