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国家危机和民族危机。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存亡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最终彻底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近代百年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早在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70年前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那场战争,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那场战争起始点的辽宁,在关系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时刻,曾经扮演了尤为特殊并极其重要的历史角色,为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的战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完全有理由认知,也应当永远牢记。  相似文献   

3.
刘光明  张海静 《前线》2017,(1):28-31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着我们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我国将起未起、将强未强,进入由新兴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必须大力推动强军进程,让强大军事实力成为保障强国跃升的"压舱石"。实施有利于和平崛起的强军战略,就要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关键时刻敢于和善于运用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4.
林桥 《世纪桥》2010,(10):61-64
<正>坚持一个中国,是关乎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容侵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毛泽东与蒋介石对此分别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待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上,有着二种不同的态度: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高举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战争去反对  相似文献   

6.
江沛 《党史文汇》2005,(9):7-12
1937年 7月爆发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全国抗战随即开始.这场中日两国倾尽国力的大战,波及到了中国东部、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域,近 4亿人口直接卷入了战火硝烟.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也使中国社会形态与结构发生了若干重大的不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晚年面对世界大战迫近的形势,明确了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在分析制约战争爆发因素的基础上,指明了消除战争危机、争取世界和平的途径与策略,有力地指导了无产阶级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纵横》2005,(6):32-37
战争年代,毛泽东与蒋介石分别在北伐战争中的国共合作时期共过事,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重庆谈判时会过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两人再没有过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的。先后三次的台海危机中,毛泽东看出,蒋介石不想分裂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台湾海峡发生过三次危机。虽然这三次台海危机每次都是剑拔弩张战云密布,但毛泽东却从中看出:蒋介石丝毫没有分裂中国的打算。第一次台海危机发生在1950年。这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由此造成了第一次台海危机。…  相似文献   

9.
由于印度国会遭受恐怖袭击事件引发了印巴危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陈兵边境,大有爆发“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势。世界大国的领导人为缓解危机做出了大量的外交努力。尽管目前印巴危机还没有完全平息,但可以断言,两国不会爆发战争。究其原因,不仅是第三方调停的结果,更主要是因为核因素在隐性地发挥作用,抑制了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步伐不可阻挡地向前迈进,在已过去的公元2003年里,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之间,人们演绎着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生活:有战与和的抉择,有生与死的洗礼,有喜与悲的宣泄。伊拉克战争2003年最大的热点问题莫过于目前仍旧在持续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从危机的开始,到战争的如火如荼,到伊拉克前政权被推翻、  相似文献   

11.
潘洵 《红岩春秋》2011,(4):43-47
从对西北的初步筹划,到迁都川渝、西南抗日根据地的策定,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最终确立,又随战争胜利的到来而逐渐角色尽失。这其中,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和中国抗战实力的判断和认识,与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1990年8月2日,海湾地区风云突变,伊拉克悍然侵占科威特。萨达姆拒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要伊拉克撤军的决议,美、英等国调兵遣将,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中国决定派钱其琛外长出访埃及、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约旦、伊拉克,争取和平解决危机。  相似文献   

13.
<正>写下这段难忘经历,只想说明三点:东方的传统,中国的祖先,潜移默化里赋予我们思维的习性;1840年以来的民族救亡,成为中国人世界性思维的坚实基础;1949年开始的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世界性思维的强劲动力。这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出发点。2000年赴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最后的课目是危机处理。当时科索沃战争结束不久,英方设想的危机背景是:在科索沃非军事区塞族一侧巡逻的三名塞族士兵被杀、一名  相似文献   

14.
胡礼忠 《党建文汇》2002,(14):33-33
1964年后,美国更深地陷入了越南危机。在策动对越南的战争升级时,约翰逊政府考虑得最多的是:中国大陆是否会公开出兵越南,进而导致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抑或为了配合北越的抗美斗争,台湾海峡再次发生危机?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偏偏不识时务,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反攻大陆”的问题,并全力以赴寻求美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俄界会议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党和红军遇到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危机: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政治危机;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和根据地围追堵截,造成党和红军的生存困难;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反共和加速肢解中国的危机等。对此,党和红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功采取各种策略应对风险,化解了危机。采取坚决果断的军事斗争策略赢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危机管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围绕政治危机管理、社会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思维方式、民族地区危机处理、战争危机中的军事问题等展开了较为丰富的讨论,取得一大批理论成果。在今后研究中,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不断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支撑,丰富本专题研究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毛泽东危机管理思想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央关于货币、金融及贸易工作的重心也随之调整,但始终围绕着"发展生产、支持战争采购和物资供给"这一中心。期间施行的各项政策不仅稳定了解放区物价,促进了解放区的生产及物资交流,保障了战争和解放区的物资供给,为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31年 9月 18日 ,北大营的炮声刚刚响过 ,日本在国联的代表就在 19日的声明中轻描淡写地说 :“九一八事变”是地方性事件 ,请国联不必重视。那么 ,“九一八”到底是“地方性事件”还是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一场战争 ?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事实从日本危机转嫁于中国 ;制定计划针对中国 ;制造事端发难于中国 ;军事部署面对中国和中共满洲省委对其阴谋的揭露等几个方面集中论述了日本1931年 9月 18日所发动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三十年代农业危机与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相似性 (一)美国农场主收入下降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情况的相似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在美西战争和一战期间膨胀起来的农业生产与相对狭小的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农业经济状况恶化,农场主收入骤  相似文献   

20.
好书推荐     
正《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美]威廉·恩道尔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这是一部旅德美籍睿智学者解码美国扼杀中国发展幕后真相的威猛力作,更是一部警示国人的备忘录:绝对不能对对手的残酷和意愿抱些许幻想。本书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以史为缕,以实为线,生动勾勒出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场景,围绕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粮食战争、药品与疫苗战争、经济战争、军事战争、环境战争、媒体战争等八大对华战略,揭示了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重创直至扼杀中国发展的"慢火煮蛙"式"屠龙"谋略,并点击美国霸权致命软肋,支招中国八大制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