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同盟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同盟关系的确立、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漂流"及调整、"9·11"事件后美日同盟强化的阶段性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及其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关系重返“漂流状态”的潜在原因 冷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主要对于一夜间突然“消失”,日美关系在重新定位前曾有过一段所谓“漂流期”。当时,日本适值泡沫经济崩溃、陷于“失去的十年”的痛苦之中,无论是为了经济的复苏、国家的安全,还是为了继续实现政治大国之梦,都需要美国的帮助。而当时的美国正致力于构建一超独霸的全球霸权,并将中国的快速发展视作对其全球霸权的有力挑战,日本正是美国可以借重的最佳对象。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被美军占领初期所形成的美主日从关系,成为战后日美关系的原型。1960年以来,日美谋求发展全面伙伴关系,但美主日从关系并没有实质性改变。现实主义理论强调的"权力"并非形成这种日美关系的唯一动力,在心理文化学看来,日美基本人际状态的差异才是战后日美间亲子模式下从属式依赖关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提出将重振美国同盟体系,突出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未来美日同盟的"双向义务"合作与日本的同盟"对等化"诉求将相伴发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内化于美日澳印"四国安全机制"及西方"盟友圈"构建之中.中日关系中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加上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得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日益凸显.美日两国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公然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利益,使得中美日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并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欧互"怼",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公开而激烈的冲突。美欧矛盾是世界大变局在美欧关系这一局部的具体展开,是美欧各自对世界大变局的政策反应,有其深刻的观念基础、利益基础和国际观基础,因而当前美欧矛盾是结构性矛盾,而不限于事务性冲突。"特朗普冲击"与"特朗普主义"加剧了美欧矛盾,使美欧矛盾以更激烈的方式展开,但特朗普上台只是美欧矛盾加剧的催化剂,而非根本原因。未来美欧矛盾"渐行渐远"有必然性。无论如何,美欧关系的"蜜月期"已经日过中天,类似冷战时期的美欧军事同盟和冷战后的美欧"价值观同盟"难以再现,这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18日至20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美国,辛格总理此访被看作是让美国"重新发现印度"的一次旅行.辛格在美不仅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而且还在安全、经济和能源等领域与美签订了十一项协议.印美关系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丁工 《当代世界》2016,(10):46-49
正自2015年11月俄军机被土军击落以来,土俄关系降至冰点。为了摆脱俄罗斯对土耳其的战略遏制,抵消美西方对自己肃清国内反对势力的指责压力,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主动向俄罗斯释放缓和关系的多重信号。但受制于土美传统盟友关系和土俄国家利益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土耳其很难做到"弃美投俄"。  相似文献   

8.
过去美日曾出现剧烈的贸易摩擦,但政治安全关系一直在加强.如今,美日贸易摩擦似已平息,但政治摩擦却在战后以来首次出现,并愈演愈烈.美国众议院通过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的决议案,只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尽管这种政治摩擦不会造成日美同盟破裂,但两国关系的基础已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9.
储昭根 《南风窗》2008,(6):80-83
美苏是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之间的竞争,而美俄是一种相似制度下的大国间的博弈,竞争的起点已是不同,何谈重蹈前苏联覆辙?事实上,俄当前试图以实力突破长期以来俄美关系中"不对称,不平等"的定式,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以"主角"融入西方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林泉忠 《南风窗》2011,(9):86-87
冲绳在1972年"复归"日本后,庞大的美军基地在美日安保条约下继续存在,让众多冲绳人领悟到"复归"并没有解决存在于日本本土与冲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此后冲绳人萌生了"被美日政府出卖"的意识,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日美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军备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同盟是冷战后日本军备扩张的主要平台与重要促因:日美军工合作是日本政府实现"质量建军"的有效途径,自卫队配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多在不同程度上与美国相关联;日美联合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大幅提高日本军事装备的整体攻防水平;日美同盟的战略需求,导致自卫队通过谋求日美军事装备的"相互通用性"来扩张军备。与此同时,日美强化同盟、日本扩张军备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互信、力量平衡及机制构建等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美关系跌宕起伏、波折不断,两国虽是同盟,但常龃龉而不和。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机构曾使法美关系陷入危机,2003年两国又因伊拉克战争交恶,可谓是"麻烦的伙伴关系"。但近年来法美关系逆转走强,合作日渐升温,2014年2月1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邮报》联名发文,称两国紧密合作同盟获新生。法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说,法国现在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而不仅仅是伙  相似文献   

13.
2018年9月6日,美印"2+2"部长级对话在印度举行,双方签署《通讯兼容与安全协议》,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从而提升了美印防务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美印海军互动的品质。美国在本次"2+2"对话会议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印度在军事技术转让、国防科技合作和生产方面得到了美方的支持。印度在获益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协定的约束。美印"2+2"对话结果对印太地区安全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中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0,(24)
<正>去年11月新加坡APEC峰会前后,奥巴马接连访问了日中韩三国,重点是中国,闪光点是在上海,而这次横滨APEC峰会之前,奥巴马接连访问了印度、印尼和韩国,重点是印度,聚焦点是孟买。从对中国"软接触"到支持印度"入常",一年来美国外交基点转了个大圈;而在美日、美韩同盟的基础上,美、日、韩、越、印、澳"海洋联盟"正在浮现。11月8日美国与澳大利亚"2+2"防长与外长会,显示了两国长期的信赖关系。澳、美两国一起参加过上世纪5场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战、越战以及海湾战争)以及本世纪两场战争(阿战、伊战),哪怕澳大利亚经济繁荣完全仰赖"中国特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执政后将"美国优先"作为对欧政策的主导原则,以施压与交易方式推进对欧政策调整,导致美欧同盟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交易性成分增多、同盟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等。特朗普政府偏执于"美国优先"及"单边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理念是导致美欧同盟关系恶化的核心症结,而美欧对外战略调整与安全战略选择错位以及大西洋两岸社会和民众对联盟的认同度下降,使得联盟关系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治下的美欧同盟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并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形成挑战,也牵动了美欧俄、美欧中三边关系的走向。衰落但有韧性的美欧同盟关系仍将继续维系和存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特朗普冲击波"后,拜登执政为美欧关系的修复打开了"机会之窗".拜登政府的外交理念回归传统、美欧原有的共同利益基础以及双方短期利益汇合等因素,将助推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双方在一些领域的合作会有所加强.但由于受到国际变局带来的根本性制约以及美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美欧关系的修复空间较为有限.中国因素的凸显既可能刺激美欧加强协调合作,也可能加大美欧战略分歧.归根结底,美欧战略目标与利益诉求的错位决定了美欧传统盟友关系难以回到过去,拜登政府也无力改变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于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到访日本并与日首相安倍晋三于2014年4月25日发表了《日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下称"日美共同声明")。安倍对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再平衡"政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则回报,"《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防卫"。这一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表态,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利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塑政府形象,许多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深刻的变革在一些国家收效甚大。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英、美、日三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