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  相似文献   

2.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4,(2):4-5
正李林:坚持党的领导与实行法治的统一性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政策与法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国情,也是中国的基本法治国情。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政治与法治的统一,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建设法治国家的宣言.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治主要表现为民主型法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真正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笔者认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必须做到依法行政,虽然行政权力本身意味着强制,但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行政的强制性色彩日渐减退,行政目标的实现越来越依赖契约、指导、服务等具有私法性质的柔性手段。依法行政是现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08,(5):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民主法治,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07,(11):5-5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7.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鲜明特征之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4,(12):4-4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胁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依法治Ⅲ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谈谈学习宣传宪法,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国情,也是中国的基本法治国情。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政治与法治的统一,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着眼于 2 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又郑重地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种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进步 ,标志着当代中国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道路上迈开了重大步伐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新纪元。在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重…  相似文献   

12.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3.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7,22(5):13-20
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建立了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和法治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关系.在政治文明视野中全面理解和把握法治国家的核心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将依法治权视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在法治国家的意义上恰当定位立法、行政与司法及其相互关系,实践分权原则和人民参与思想,完善立法民主,建设法治政府和发展适度司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0,(6):81-83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宏观意义上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作出了概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以为,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从宏观角度而论,其应是作为我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实现的方式和行为、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与以社会主义法治为核心的依法治国根本方略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它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相似文献   

17.
《天津检察》2006,(3):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李志明 《时代法学》2009,7(3):52-55
中国法治建设必须结合本土的法治资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是中国法治道路的目标,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法治道路的基础,三者同时也是中国法治道路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检察机关要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执法思想跟上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20.
黄闽 《中国司法》2008,(2):19-21
一、正确认识依法行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依法行政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标题,将人民民主提升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崭新的高度,再一次宣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