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迄今仍未取得明显效果,直接原因就是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担忧一次次地干扰了“调结构”这一长期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别让对经济短期减速的忧虑妨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最为迫切的事情。为此,中央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地方政府以过度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热情,并引导地方政府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赵涛 《理论参考》2010,(1):20-2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经济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举措,在缓解危机和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着眼于解决美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启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5,(11):47-47
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经济季报》认为,由于外贸的巨大贡献,GDP增长率仍然维持在高位,扣除外部需求,GDP数据表明国内需求的增长明显减弱。报告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有所减缓,但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仍然看好,风险趋于平衡。经济下滑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口需求可能低于预期;二是国内需求减弱程度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给2008年全球经济罩上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阴影,也给中国经济罩上了不确定性的阴影。新年初始,我国南方50年不遇的大风雪,又给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增加了诸多变数。如何应对新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笔者认为,以我为主、坚持有所变有所不变,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郭庆松 《党政论坛》2009,(13):19-21
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格局中的基本关系,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之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中国劳动关系领域内发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单归结为:劳动关系的性质多样化,劳动关系的形成市场化,劳动关系的缔结契约化.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制化,劳动关系的影响国际化。总的来说,这些变化是在向规范的市场经济劳动关系迈进。  相似文献   

8.
戎殿新 《求知》2004,(1):20-23
世界经济在2001年出现衰退之后,2002年复苏步伐沉重,有些国家的经济甚至仍处于谷底。2002年10月9日联合国发表公报说,全球复苏患了“贫血症”。2002年11月19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指出,衰退虽然不十分严重,“但是十分迅速地实现恢复也是很困难的”。2003年  相似文献   

9.
李向阳 《求知》2006,(3):12-13
一、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如果说2004年全球经济是强劲增长的话,那么2005年的全球经济就可以概括为稳定增长。虽然200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比2004年有所放慢,但仍然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估计在4.3%左右,这是2005年的一个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韩浩 《学理论》2009,(32):90-91
通过“经济宪法学”这一词语字面表述,就可以判定认识到此学科是一门新兴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在政治法律学科与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的充满朝气的一门学科。经济宪法学以财产权为其系统理论基石,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理解为公民财产权与国家财政权之间的冲突,其研究的宗旨就在于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用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在权利与权力之间寻求一个均衡点。  相似文献   

11.
黄范章 《求知》2003,(9):17-19
经济快速增长本来是不应该和通货紧缩同时并存的。按经济学理论讲,经济快速增长.是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的需求)增大的表现,它会扩大就业,并易导致通货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和如今元气大伤的西方经济一直是共生的关系,如果现在西方倒下了,中国还能挺住吗?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从幸福经济学视角,幸福有其评价的标准。从民众幸福的角度来厘清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才能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民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受国际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南通市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有关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确立和选择的经济体制形式。传统的管制行政造成了多方面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鉴于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竞争经济和法治经济,因而,政府改革的目标应确定为有限政府、中立政府和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有两个含义,一层含义是:产业要升级,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道路。另一层含义是:劳动力素质要提高,要符合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要求。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一,这一波危机是在各国政府大力度救市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刚刚上台,新的巨额刺激经济方案刚刚实施,美国股市出现的剧烈暴跌和美国经济的全面恶化,表明这一轮危机远非政府所能救助,也远非在短期就能走出困境。这不但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也表明国际金融机构对这场危机的把握能力与驾驭能力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复苏,还是中国的经济复苏,其实面临的问题也是类似的,那就是: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如何巩固这些经济刺激的成果.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二次探底”。  相似文献   

19.
祝慧  孔华 《理论参考》2008,(4):24-24
房价走稳,金融体系将稳定 记者:美联储将利率降低75个基点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的可能性是否降低了? 格林斯潘:对于美国经济,我的看法是美国经济衰退、经济萧条的可能性是50%.但目前还没有很过硬的数据可以证明经济恶化。  相似文献   

20.
刘世锦 《求知》2004,(9):20-22
近些年,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能不能实现长期的持续增长并在增长中保持结构的平衡,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虽然目前我们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有国际经验可资借鉴,但是,中国有中国特定的国情,研究我国现实的一些经济问题,必须紧紧抓住我们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