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队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干部队伍建设作出明确规定,从党的八大到二十大报告,干部队伍建设相继经历了“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展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深入推进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政策和实际相统一,统筹担当意识和斗争精神,注重干部队伍建设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2.
程虹 《理论研究》2014,(3):63-69
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力图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因此,现代化是历史和人民共同选择的事业。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却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所以,要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反对形形色色的现代化怀疑论思潮,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郑德荣 《新长征》2008,(11):28-3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性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开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同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究其根本原因,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定了正确方向和原则,突破了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认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合适的制度基础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表现。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样一条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曾瑞明 《探索》2006,6(4):14-17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进程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互动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坚定地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并成功地再造了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不仅在面对各种现实难题时找寻到一个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互动的新生长点,而且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更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走出了一条体制内开启现代化和创建新制度重启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立新中国,为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民众要求,在现代化目标诉求中从以解决民众温饱为主题的经济指标向以小康为主题的综合指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新厘定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和推进路径,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根据历史经验,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然要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以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进程。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取向。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不仅开启了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航程,而且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由现代化革命党向现代化执政党转型的党建方向。八大对于党的执政环境的全面分析、执政党建设内容的基本规定以及国家建设方略的总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自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以说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进程。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思想解放运动不仅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门,也是此后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不断冲破思想藩篱、打破僵化体制的有力武器。正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本文从1978年前后发生在广州的思想解放运动着手,剖析它与改革开放的联系,探寻思想理论对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21,(5)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扩展。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理念,这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探索》2023,(4):41-52
现代化是一场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通过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但仍处于“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新纪元,但之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是一场未竟的社会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经过三个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开拓,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将社会革命推向新的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进行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需要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主体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从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不同时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理论。这些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容,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为苏联遵循社会主义理论建国提供了基础并由此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师从苏联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历许多挫折。改革开放正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后突破现代化道路瓶颈的应对决策,在成绩斐然的建设成果背后,也完善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现代化理论,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艺轩 《世纪桥》2024,(4):19-22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独特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从发展的独特优势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开辟了由发展中国家迈入现代化进程的新模式;从秉持的鲜明立场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站稳人民立场,以社会主义为内在本质;从传递的时代意义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由欠发达走向发达的新选择,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工业化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再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四个现代化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最卓越的理论贡献之一。同时,他在政治民主化及思想文化现代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同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相结合,并在实践探索中开辟和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保持政治理论的科学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一同探索出来的,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和特征,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汇聚起磅礴力量,从根本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增强政治引领的先进性,进而激发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变革不仅是社会迭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革命使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党的中心任务。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应然、实践实然和价值使然,有利于应对动荡世界局势,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方向,踔厉奋进乘风破浪。溯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为探索实践路径奠定理论基础;路径探寻是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向度。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持续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然而"屡探屡败"。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现代化才看到了曙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其过程中虽然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因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强劲增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成就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而取得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开辟了人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