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农村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发展,解决好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是稳定农村社会的前提。当前农村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新特点,揭示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对农村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们从干部作风的角度分析,农村人民内部矛盾与干部作风存在着间接和直接的关系,解决好干部作风问题对于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真正代表农村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必须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善于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思想教育的等各种手段,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确保广大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份额锐减,相当数量的乡镇企业倒闭,大量农村人口迁移,西方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农村文化领域,将进一步加剧农村犯罪增长的压力。公安机关要增强政权意识,强化动态管理,坚持打防并举,改革派出所勤务制度,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社会人民内部矛盾,以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而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中最主要的生产关系,是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以及家庭联产承包后土地规模细化加剧等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从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实践来靠,土地股份制是最佳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成的农民群体抗争表现形式,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和权利诉求非常化的自力救济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等途径,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过激性和破坏性,必然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处置失当,必将演变为社会治理危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其纳入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认真防范,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方针;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任务;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结构和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社会体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性要求,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中的制度机制建设问题,深刻认识到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是对党的群众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在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信访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群众工作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群众工作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治安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群体性闹事事件。群体性闹事已成为当前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群体性闹事的表现形式一般有:政治性闹事、亲族性闹事、经济性闹事、娱乐性闹事等。上述四种表现形式的闹事行为人又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突发性,二是野蛮性,三是群体性,四是危害性。对农村群体性闹事的预防和处置,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处置方法。一、综合治理。一是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把保稳定作为各级党政的大事来抓。县、乡、村党政要建立严格的保稳定责任制,对重点地区派出工作组,实行重点整…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的群体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具有非对抗性,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是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革,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出现扩大化、复杂化、对抗化、组织化、政治化等新特征,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在现有社会机制、法律机制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要根据不同群体事件的具体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群体性矛盾属人民内部矛盾,多数由企业转制安置、征地补偿、拖欠报酬、环境污染等矛盾引起,影响了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本文对农村群体性矛盾的主要类型、特点、成因以及化解农村群体性矛盾的对策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物质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水平的相对不足,是诸多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矛盾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更大的回旋余地。发展并不能自动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使物质基础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要更多地投入财力,而且要注意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关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依靠物质的力量,而且要将之与其他各种手段配合协调使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角度出发 ,最早提出了干群矛盾的观点。他重视人民信访工作 ;正确对待农民 ;辩证地对待闹事的群众及犯错误的干群 ;尝试通过整风、群众运动等形式来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尽管存在不足 ,但毛泽东对农村干群关系的探索为我们今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内各种矛盾大量涌现,能否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尽管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客观普遍性、利益尖锐性和长期复杂性,但现阶段仍是非对抗性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打牢物质基础,协调矛盾冲突,并切实注重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舒缓人民内部矛盾,进而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经历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社会矛盾增多叠加的负面效应。当前基层农村矛盾纠纷呈现个人与组织、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纠纷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并大多数为涉法矛盾,群体性纠纷日益突出,群众非正常解决问题的增多、而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偏少,对抗程度增加等特征,深刻认识矛盾纠纷,弄清矛盾纠纷的态势、成因、性质,做好主动直面应对,并按照不越级、不错位、不包办的化解原则,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运用,大力推行矛盾纠纷预警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引发矛盾纠纷责任追究制,才能从源头上消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善于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他不仅较早地注意和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且具有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最早提出“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开拓了两类矛盾学说的先河;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群众闹事的原因;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对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敌对分子、敌对势力蓄意插手利用,由此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最常见的一种紧急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由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遵循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做到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8.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使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手段.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说服的条件是事件态势处于相对控制之下,说服的原则主要有平等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信性原则和感染性原则.说服方法有标签效应法、"自己人"效应法、亲情效应法和威信效应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