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吕庆春  伍爱华 《探索》2016,(4):174-180
中产阶层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应从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维度去考察。当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流阶层的时候,经济与政治的制度化程度较高,中产阶层的体制属性、良好的教育背景促使其理性思考,其价值取向倾向中庸,政治态度趋于保守,中产阶层的中间社会地位能有效地黏合其他社会阶层,是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器"。在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的转型社会中,制度化程度较低,中产阶层的价值取向倾向多元化,政治参与处于无序状态,中产阶层是转型社会中反体制的主要力量,主张激进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成为政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进程的主要推进者。因此,不能一概地认为中产阶层就是社会稳定阶层,转型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动荡器"。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培育、造就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是当务之急。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表明,中产阶层的成熟与壮大,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调节器”。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但仍偏小,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非公有经济发展受限、贫富差别日益严重、“中产阶层”的税负过重等。只有消解这些不利因素,我国的“中产阶层”才能成长、壮大,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中产阶层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理论界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阶层——中产阶层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本文旨在对理论界关于中产阶层的概念、界定标准、特点、作用、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型,理论界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阶层——中产阶层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本文旨在对理论界关于中产阶层的概念、界定标准、特点、作用、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5.
李园 《宁夏党校学报》2006,8(6):106-109
近几年,中产阶层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在我国崛起,而且中产阶层在消费上的前卫姿态已经突显出来。政府也在有意识地鼓励、引导这种消费潮流。中国的中产阶层是何现状?其消费特征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真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么?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品味,大众文化也由此被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种类.根据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分层,现阶段的中国大众文化大概有市民阶层大众文化、中产阶层大众文化、打工族大众文化和青少年大众文化等几个种类,其中以市民阶层大众文化和中产阶层大众文化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党国英 《理论导报》2012,(12):33-33
如果在今后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始终能伴随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转型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例如,他们的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70%左右,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拥有独栋房屋的阶层会因生活于低人口密度居住区,有更大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6.对中间阶层问题的探讨 ①关于中间阶层的定义。中间阶层有人又称为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中等收入层等。对中间阶层的内涵外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主要的有以下几种:a.把收入和财富作为衡量阶层的标  相似文献   

9.
严翅君  李小红 《唯实》2011,(8):163-169
对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一是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 二是发生学视角的研究 三是功能意义上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拓展,欠缺规律性发掘 仍需加强场域性探究和功能性追索。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这一阶层成长 成熟和变动走势 有利于执政党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策选择 有利于为社会和谐 团结稳定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学界从影响社会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四大因素(收入、教育、权力、职业)角度,将我国社会划分为八个阶层。作者针对阶层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扩大中产阶层比重、缩小社会底层的人口规模、促进阶层间关系的和谐,努力促进形成"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产阶层在发达国家是社会的“稳定器”,发展中国家能否克服成长起来的城市中产阶层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呢?通过对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功能理论论争的回顾,分析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所积累的物质基础使得中国具备了解决中产阶层与秩序稳定、民主发展困难的能力,从而实现中产阶层成长与社会秩序稳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从影响社会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最大的四个因素(收入、教育、权力、职业)出发,可将我国社会划分为八个阶层,针对阶层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通过扩大中产阶层比重、缩小社会底层的人口规模、促进阶层间关系的和谐等方式来努力促进“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以壮大中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或菱形的社会收入结构。因而对社会中产阶层的研究也就越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兹将近期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如下,以裨参考。一、中产阶层的概念对中产阶层的表述,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有差别,有的引用西方国家的观点,称之为中产阶级,大多数学者则称之为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收入群体、社会中间人群等。尽管称谓不一,但对中产阶层的概念都勾画出大致的面貌,主要表述有:1.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是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其将白领定义为新中产阶…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9,(10):54-55
李翔朱四倍在8月24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中产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当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年轻人用父母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  相似文献   

15.
中产阶层是当代“橄榄形”社会的中坚,对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中产阶层的发展有其特异性,这些特异性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其发展,用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引导整合是促进其健康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整体呈现出"金字塔"型或"倒丁字"型,离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社会异质性、封闭性在增强,社会流动性却在下降。未来中国需要花大力气培育中产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动态、健康的阶层分化态势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整合社会力量,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青年创造实现理想的空间和机会,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由应然变为必然。党的十八大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突显了中等收入群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是逻辑研究的起点,它与"中等收入者"、"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有着细微的差别,不能同等使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环渤海地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邵志勤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亚太地区也不例外,“东北亚经济圈”、“东亚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已成雏形。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可以预见在21世纪人类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亚洲特别是东北...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产阶层的现状、功能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冰燕  徐学庆 《学习论坛》2009,25(11):68-7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产阶层在我国到底有哪些功能,今后如何发展,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队伍,都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一是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二是发生学视角的研究;三是功能意义上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拓展,欠缺规律性发掘;仍需加强场城性探究和功能性追索.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这一阶层成长、成熟和变动走势;有利于执政党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策选择;有利于为社会和谐、团结稳定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